想起“忆苦窿”

汤晓鹏

<h1><b>  “忆苦窿”一个时代的标签,千年矿史的缩影。</b></h1><h3> </h3><h1><b> &nbsp;</b></h1><h1><b> 说起“忆苦窿”就不得不提它的“前世今生”,走进它浩瀚的历史画卷中去。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早在宋神宗时期,民间就有开采矿石,冶炼矿史。1896年收归官办,成立铅锌矿局,实行规模化开采。当时铅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世界铅都”,其冶炼技术在不同时期均代表我国铅锌矿业的领先水平,享有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b></h1><h3> </h3><h1><b> &nbsp;</b></h1><h1><b> “忆苦窿”确切的叫法:斜坡式矿井。始采于清光绪十六年,距今也有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未期,曾在这里开辟“忆苦思甜”爱国主义教育,实景供民众参观,如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矿冶遗址。这座遗址深藏在几十米地下,从地面入洞口沿着一级级阶梯缓缓而下,有一宽敞的矿井歇台:宽12米,长60米,高8米,面积达720平方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忆苦窿”。</b></h1><h3> </h3><h1><b> &nbsp;</b></h1><h1><b> 记得第一次也是唯一次走入“忆苦窿”时,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在那观看由矿工们编演的过去近千年来矿山工人的历史剧,也是一部矿工的血泪史。如今许多细节记不清了,但有一句台词犹在耳畔:康把头你好毒呀。一个童工遭受工头毒鞭欺凌,后又被矿石砸死。一石在心中激起千层浪,至今仍难已抚平。旧时代的水口山如歌谣:水口山来山连山,进山如进鬼门关。我想,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忆苦”二字应该是深刻的,还有与“忆苦”形影相随的“不忘阶级苦”的歌,那段历史无不激发人们热爱新生活的热情。如今往事已过万重山,岁月留下的印迹也已模糊,唯独千年矿史犹新。</b></h1><h3> </h3><h1><b> &nbsp;</b></h1><h1><b> “忆苦窿”终年不见天日,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倦缩在黑暗中,想必是寂寞的;寂寞的还有我的想象。试想,一座蕴藏丰富矿产资源的古矿,怎不是一代代矿工前赴后继,铸就了千年矿史?!我曾以矿工的身份穿行于地层深处纵横交错的井巷,下到地层最深处四百多米:我的足迹,汗水,年华留在了那里。我不敢说矿山是我的,但却是千千万万矿山人为矿山奋斗的人们写就的千年矿史,创造了千秋矿业。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为了砸碎封建统治而发动“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先辈们,是新中国那些为矿山繁荣昌盛无私奉献的几代矿工们。 </b></h1><h3> </h3><h1><b> &nbsp;</b></h1><h1><b> “忆苦窿”现存有大量的古式采矿工具,如竹背篓,灯具,锤、钢钎、竹缩节、木制留槽、古代木方框支架等,可以想象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矿工们的境况是如何艰难。当年是一盏盏油灯划亮漆黑的井巷,是用钢钎大锤掘开坚如钢铁般的矿石,是用竹背篓如逆流而上的江河纤夫工,将一篓篓矿石从地层深处背至地面……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矿山之魂。有人统计如果将地下井巷连接起来也有数百里,恰如一条地下长城一样炫丽夺目。虽然那段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在“忆苦窿”里所演绎的故事是对那段漫长历史的注译。那用血泪汇成的河,用尸骨堆成山开辟的井巷,在那漫长的岁月里,不也有孟姜女哭长城吗?! </b></h1><h3> </h3><h1><b><br></b></h1><h1><b> 当年那个还是敲砂童工的耿飚,这位从矿井走出的国防部长,当年是他们率领八百矿工奔向井冈山,与全国民众开创了新中国。这里不仅是世界“铅都”,是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当这位被矿山人民授予“荣誉矿工”的老人在阔别半个多世纪再次来到故地,抚今追昔不禁老泪纵横,由衷感叹是水口山人民让他踏上革命征程。过往的历史足以让水口山人缅怀,而依山傍水的水口山,矿藏丰富,人杰地灵,充分彰显了水口山厚重的历史渊源和多元的企业文化。</b></h1><h3> </h3><h1><b> &nbsp;</b></h1><h1><b> 当四季风拂过大地时,当花开花落时,你是否还记得深藏地层深处的“忆苦窿”?!我愿在这寒冷的冬日,釆一束冬日之光照亮它灿烂的历史,温暖长眠在地下的英烈们。试想,一座矿山迄今有十九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它厚重历史渊源,博大文化内涵,不是值得每个矿山人骄傲吗?</b></h1><h3> </h3><h1><b> &nbsp;</b></h1><h1><b> “忆苦窿”虽然只是其中的代表,历史的一个缩影,也许它的名字连同它的历史是单调枯燥的,也许那些豪情万丈的诗圣们也会皱了眉头。是的。“忆苦窿”没有皇宫的炫耀,没有长城的风光,没有风花雪夜的故事,没有如潮的人流终日对它顶礼膜拜,它终年孤寂地淹没在黑喑里,但它承上启下延绵千年的历史,是千年矿史中不朽的一篇章,它抒写的不屈的历史不是可以与日月同辉吗!</b></h1><h3> &nbsp;</h3><h1><b> &nbsp;</b></h1><h1><b> 作者:汤晓鹏</b></h1><h1><b> 于2017年12月21日水口山镇渡西</b></h1> <h1><b> 刊登《有色天地》报</b></h1> <h1><b> 刊登《水口山报》</b></h1> <h1> <b>矿工雕像</b></h1> <h1><b> 座落在水口山铅锌矿的“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b></h1> <h1> <b>“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园景 </b></h1> <h1>  <b>  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室</b></h1> <h1> <b>旧中国矿工的命运。</b></h1> <h1>  <b>水口山铅锌矿井下水泵房</b></h1> <h1><b>水口山铅锌矿草坪——矿山人运动休闲处。</b></h1> <h1>  <b> 水口山铅锌矿二坑矿井</b></h1> <h1><b>座落水口山矿的“康家戏台”。公元一九二二年,毛泽东曾在这召开党的秘密会议,指导水口山的工人运动。</b></h1> <h1><b>上世纪九一年十月,原国防部长耿飚,在阔别他曾经奋斗的水口山矿半个多世纪后,伫立此地腑瞰千年老矿。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家,人们在此为这位“荣誉矿工”立碑,以示缅怀!</b></h1> <h1> <b>  矿区大道</b></h1> <h1><b>曾经耿飚生话的地方——半边街。</b></h1> <h1> <b>公司大院</b></h1> <h1> <b>园内景色</b></h1> <h1> <b>公司图书室</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