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原谅我不能为你落泪

Laotian

<p>严歌苓的作品,我喜欢。</p><p>冯小刚的作品,我喜欢。</p><p>奔着这份喜欢,前天晚上走进了久违的影院,认认真真地看了《芳华》。</p><p><br></p><p>《芳华》是一部能够让人看进心里去的电影。</p><p>编剧,导演,以及演员都是用心用情的,其中不乏感人之处。</p> <p>让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并演绎成催人落泪的悲剧。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种意愿,把故事里的人物放进了一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之中,并加以必要的情节宣染,这是一种创作。</p><p><br></p><p>创作是可以虚构的,虚构是可以出乎预料的,但更应是忠实于生活并合乎情理的。</p><p><br></p> <p>电影的票房和豆瓣的评分,证明已有相当一部分人观看了这部写小人物命运揭大时代伤痛的电影。因此,对影片讲述的内容无需细说更不敢妄加评论。</p><p><br></p><p>只是,作为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个环境的人,我对影片的年代感总觉得有点"模糊"。</p><p><br></p><p>男女主角因犯错而导致被贬到基层,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在那个年代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是不可能发生的。正常情况下,凡犯了错先是背个处分,然后即被列为当年的退伍对象"向后转",真没听过有犯错还能留在部队重新换个岗位一说。</p><p>再者,即便是转岗,怎么会从一个可以直接去地方招人的省军区文工团跨界转到野战部队,后来还直接参加了那场战争,并且男主还升官成指挥员了呢?</p><p><br></p><p>还有,在那个年代部队的政审是极其严格的。当兵、入党、提干,一路走来是一审再审。怎么会出现那些个父亲被关押多年才获"解放"的人,依然可以当兵并留在军队里呢?</p><p><br></p><p>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特殊年代的政审,使得多少年轻人的那年芳华未见花开。</p><p><br></p><p>显然,身为在那个年代当过兵的编和导,仅是为了通过作品想说些什么而刻意不经意的"模糊"了故事应有的这种年代感。</p><p><br></p><p>事实也正如编导所愿,大多观影人一开始就被青春美腿带进了故事的情境,心事已经步入了关注人物命运的走向,而不再在意某些可能或不可能了。</p><p><br></p><p>况且这毕竟是看电影吧,淡化一点年代意识大可不必深究。当今社会有些从理想主义年代活过来的人,不也同影片中的"联防队"一样,令人痛心地加入了抵毁、污蔑、漫骂英雄的行列。</p><p><br></p><p>还有,在影片中的年代不应该有的,一个部队首长"政委",原本能够用各种方式去处置那个身份低微的女兵,而他却卑劣的用心机玩起了"腹黑""宫斗"。这,竟然也被观众欣然接受并当真了。</p> <p>一部完整的作品,前面的各种描述是后事的铺垫。铺垫的越是浓墨重彩,反转后作者的主旨升华的越是深刻轰动,让人刻骨铭心。可一旦铺垫的失真并坍塌,那么就将会是另一种结局了。</p><p><br></p><p>正是由于影片《芳华》的铺垫,出现了与改变男女主角命运的不可能。因此,尽管后来的故事尤其是战争带来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惨烈和悲痛,让我几度泪点上涌,最终却还是没能落泪。</p><p><br></p><p>对不起了,《芳华》......</p> <h3> (图片选自网络)<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