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的芳华 时代的情殇〔原创〕

自由如风

<h3>  当《芳华》讲述的故事徐徐落幕,当刘峰用剩下的那只完整的手臂搂过小萍,当《绒花》的旋律回荡在影院以及观众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不知有多少颗孱弱而感伤的心,开始在那遥远而熟悉的记忆中,在短暂而无奈的青春里,陪伴着韩红那蚀骨灼心的歌声渐渐融化……</h3><h3>  是什么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是什么让我们在剧情落幕后,依然不舍地在那些残旧而熟悉的景致中流连?是时代施暴青春的烙印与割痕! 是对曾经那个年代矛盾而复杂的特殊情感!是生命赋予人性的情怀!是每一个人心海深处都能打捞出的质朴与善良!</h3> <h5><br></h5><h3>  故事刚拉开帷幕,街角的红旗、路边的标语,走街串巷的宣传车,便挤满了观众期待的视野。这些曾经再熟悉不过的时代符号,也迅速将观众带回了那个熟悉的纯真时代。而年轻人蓬勃的朝气,挺拔的身段,优美的舞姿,绽放的笑脸,也像一袭袭青春的风暴一样,反复冲击着银幕前每一颗青春已逝,但却不愿轻易老去的心,</h3><h3>  影片塑造的是一组青春的群像,讲述的是大时代里一群小人物的命运。有时如铅笔画一样轻描淡写,有时又像油画般浓墨重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多舛的命运,即是那个时代里那一代人最清晰的缩影。影片不仅还原了人们记忆中的那个纯真年代,也真实地再现了深刻的历史社会现实。</h3><h3>  他们是一群部队的文工团员,他们伴随着时代的洪流一路而来,他们是树苗,是花朵,是飒爽英姿的青春儿女,他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从希望的田野上升起,但却无法预知,迎接他们的是金色晚霞还是泣血黄昏。</h3><h3>  在那与天斗,与地斗,都能享受到其乐无穷的年代里,他们沉醉于革命激情的表演与实践,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必然,在这场短暂而轰轰烈烈的青春大趴里,他们激情万丈的向天起舞,满怀深情的对酒当歌,但却不知道“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当他们的欲望、情感和思想与时代预制的模板无法相容的时候,那些曾经统领一切的思想利器,便成了自我焚毁与自我挞伐的火炬与皮鞭。</h3><h3>  于是,接下来便看到了,人性在泅渡时代大河的过程中如何被扭曲,被撕裂,被固化,然后又被彻底粉碎……</h3> <h5><br><h3>  当小萍来到文工团,本以为受欺负的日子终于结束,却没想到,这里却是迎接和忍受更多痛苦日子的开始。她被欺凌,被侮辱,忍受失父的痛苦,用特有的倔强演绎着个体与群体的抗争。即使心中暗恋的英雄因“流氓的举动”被下放劳动,她也一直把他当作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直到她这只孤独漂泊于苦海中的小船,历经起伏波折,终于拥抱起灯塔上那份行将渐熄灭的灯火。她的青春曾在舞蹈与战火中迷失 但她质朴的爱情却在执著和坚持里获得了重生。</h3><h3>  当丁丁与刘峰共享邓丽君“靡靡之音”的时候,那柔婉得令人心醉的歌声,瞬间点燃了刘峰的激情,也让他潜藏于心的爱火一同冲腾。他把丁丁紧紧拥抱入怀,却没想到,这一个拥抱,竟造成了英雄人设的崩塌,也让这位“雷锋般的英雄”的情感从此走向了没落。为了自私和虚荣,丁丁能去揭发刘峰的“流氓行径”。同样,被病态环境扭曲的人性,也能让极欲挽回形象的刘峰,甘愿以死去换回丁丁们对他的赞扬与歌颂。在那样的时代里,这样的结果,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既然他们不得不选择在精神的桎梏里痛苦地挣扎,那么自然也就不得不去面对和接受命运的匪夷所思。</h3><h3>  当和平遭到挑衅和亵渎,青春、爱情和理想,瞬间就被面目狰狞的战争撕裂、吞噬得面目全非。当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为祖国的使命前仆后继倒下的时刻,我们看到了青春在战地绽放出了浸血的芳华。可以说,《芳华》不仅是一段记载青春军人的故事,更是一支祭奠军人青春的挽歌。</h3><h3>  当文工团完结了使命行将解散的时候,他们只能无奈地去签领那份从未面对过的失落和迷惘。也许是友情的难舍,也许是恐惧未来命运的难测,也许是痛惜无论如何追索,青春只如云影一样掠过……总之,他们用一场宿醉告别了青春,告别了部队。其实,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宿醉,也许,这酒太浓烈了,也许是抽离了精神的躯壳不胜酒力,以至于当他们从麻木与失忆中再次醒来的时候,他们的眼里空空如也,不再有火红的战旗,不再有宽广的天地,更别说杨柳岸与晓风残月了。</h3></h5> <h5><br><h3>  他们的生命相伴在这段特殊的旅程上。但是青春对于他们,只是一段无法挣脱感伤纠缠的过往。最终留下的,只是风干的血泪与回望时的迷惘。可以说,正是这一代人多舛的命运与特定时代无可躲避的交织与际会,才让我们这些有着相似的青春,含着泪水目睹着《芳华》、怀念着芳华,却早已逝去了芳华的大龄观众们,从心灵的深处体验到了那种空前强烈的共鸣与震撼。</h3><h3>  白驹过隙,时代变迁,画风陡转,人已中年。当曾经的战斗英雄,已变身城管队员任意宰割的残疾小书贩的时候,可以肯定,观众心中泛起的,绝不仅仅是心酸。当曾经的女兵室长,面对遭受殴打的刘峰怒爆粗口的时候,可以肯定,绝大大多数观众不会去垢病这里的“出口成脏”,不会认为这是低俗,更不会认为这有违文明。因为,用含蓄的艺术手法,此时已经无法再展现生活的真实。已经无法淋漓地体现人们压抑在心底的那种对于不公的鄙夷和痛恨。更无法容忍邪恶对善良的肆意暴虐与欺凌。</h3><h3>  因为此时观众的心在悄悄地流血,因为我们的时代愧对刘峰们曾经付出的浸血芳华。我们不知道,城管四处逞威的时候,还有多少个刘峰在失望甚至绝望中挣扎,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价值观的镜框里只装裱着金钱和利益,那么正直和善良将永远只能躲在角落里默默地哭泣! </h3><h3>  片尾,刘峰与小萍并肩而坐。身后土黄色的墙,像极了梵高的夕阳,他们身下那残旧的长椅,仿佛在夕阳下诉说着沧桑的过往。当刘峰用剩下的那只完整的手臂搂过小萍的时候。观众的情绪,在那一段看似平淡却浓缩了丰富情感的旁白中完成了最后的升华。</h3></h5> <h5><br><h3>  当片尾的音乐,伴随着无从释怀的悲凉在空气中颤动蔓延的时候,当每一名眼泪纷飞的观众怀着善良的心等待和期许着时代还给他们一个应有回报的时候,现实中的刘峰和小萍们,却早已拖着残败的身躯,掩藏起曾经的失意,开始在人生的路途上学会了满足,学会了坚强。他们没有奢侈的中年油腻,更没有靠近所谓佛系的资本,因为他们还需要为明天的日子及生活继续苦苦坚持……</h3><h3>  歌德曾说过:“艺术的真正生命就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毫无疑问,冯小刚这部倾注了心血的《芳华》,在这些方面完全称得上完美。《芳华》也绝对称得上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它的艺术生命也将被时间所证明。</h3><h3> 《芳华》浸满了泪水,泪水也茁壮了《芳华》!当今下,文艺片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并成为贺岁档里风头无两的领头羊,已然非常成功。作为泪睹《芳华》的一族,我们不仅欣喜乐见,更要感谢导演用燃烧的青春,点亮了我们记忆里那片日渐灰暗的星空,也点亮了我们这一代人不肯轻易老去的心。我们更欣喜乐见,在当下这个依靠小鲜肉独领风骚的电影江湖上,老炮们的青春像山谷里的野百合一样,正穿越寒冬,迎来春天!</h3><h3>  写到这,想起了自己曾经写过的一段小诗,谨将此献给为祖国付出浸血芳华的刘峰和小萍们,献给老炮导演,也献给所有芳华已逝,却有幸在岁尾年初泪睹《芳华》的老朋友们共勉!愿我们这颗不愿老去的心,继续在2018的春风里吐露芳华!</h3> <br><h3> 日子在飞雪里奔跑</h3><h3> 我们却衣衫单薄</h3><h3> 沉湎于夏花的记忆</h3><h3> 不知从何时开始</h3><h3> 岁月已不再眷顾我们</h3><h3> 不给一点喘息</h3><h3> 没有丝毫等待</h3><h3> 即使</h3><h3> 我们时常把自己想象成</h3><h3> 那朵笑霜傲雪的红梅</h3><h3> 亦或是</h3><h3> 那枝摇曳于春风中的斜杨</h3> <br> 二零一七岁尾 自由如风</h5><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生命似火 自由如风</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