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笨笨群驴游之一一箭扣长城二日穿越

叮咚 (活着真好)

<h3><b> 箭扣长城——</b></h3><div><b> 一个令无数驴友万分敬畏却又无限向往的地方,</b></div><div><b> 不仅仅是其惊、险、奇、特、绝,更因其不时发生游客被困甚至死伤的事故而位列北京十大死亡驴线之首!</b></div><div><b> 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是北京一段最险峻、雄奇的长城,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箭扣梁、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北京结、到九眼楼(望京楼)绵延20多公里,置身其中,就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长城景观。</b></div><div><b> 我们——河间笨笨户外群15位驴友——来了!</b></div><div><b> 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2017年12月16日,</b></div><div><b>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我们来到了长城环抱下的西柵子村5队,这里是驴友们攀登长城的大本营。</b></div><div><b> </b></div> <h3>  <b>群主“帽哥”提前联系好了这里的农家院,我们一到,热腾腾的饭菜就摆好了,大家安顿好房间,就赶紧吃了起来</b></h3> <h3>  <b>饭后,大家迫不及待的准备出发,农家院院主热情的为我们介绍了上山的路线</b></h3><div><b> 今天下午,我们安排先到九眼楼,再沿长城经过西大墙一直到北京结,然后下山回来</b></div> <h3>  <b>走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上山”的箭头指向右面,可农家院院主告诉的是向左,经过商量,决定向左前进</b></h3> <h3>  <b>终于来到了长城上!</b></h3><div><b> 只是因为刚才的决策失误,我们来到的是北京结和九眼楼的中间地段,我们稍事休息,继续向九眼楼进发</b></div><div><b> </b></div> <h3>  <b>这一段长城的城墙和台阶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这些散落的石块,</b></h3> <h3> <b>这一段极度倾斜的城墙,岌岌可危,大家必须快速通过</b></h3> <h3>  <b>这就是著名的九眼楼!</b></h3><div><b> 九眼楼因每边有九个瞭望孔而得名,又因山势高俊,晴天可以望到北京城,故也叫望京楼,不仅是万里长城上规模最大,瞭望孔最多的敌楼,更是长城重要的关口之一。</b></div> <h3>   <b>登上1141米高的城楼,寒风凛冽,无法久留,匆忙的转了一圈,就赶紧下去</b></h3> <h3> <b>留个影吧</b></h3> <h3><b> 下山的路更不好走</b></h3> <h3> <b>一个断崖挡住了去路,不要犹豫,爬上去!</b></h3> <h3> 下不去了</h3> <h3><b>  两位高个子的男士“追梦人”和“一路平安”发挥了优势,先跳下去,在下面接着大家</b></h3> <h3>  <b>看!就是这几个圆木棍,被好心的驴友插进了墙缝里,权当楼梯了</b></h3> <h3> <b>不到长城非好汉</b></h3><h3><b> 登上箭扣是英雄</b></h3><h3><b> 英雄们来个全家福吧,</b></h3><h3><b> 自左到右依次是:田哥、天籁、回首往事、隔壁回音、帽哥,一路平安、岁月静好,一轮太阳、雨蒙蒙、一切随缘、一个人私奔、追梦人、叮咚、九月,还有就是我们的摄影师班长。</b></h3> <h3>  <b>这一段,由于坍塌,把路堵死了,只能爬上城墙的缺口,再沿城墙爬过去</b></h3> <h3>  <b>北京结到了,</b></h3><div><b> “北京结”又叫长城结,也叫三叉边,在这里,三道来自不同方向的长城如仙女飞过飘落的三条丝带,结成一个巨大的花结。往东是慕田峪,往南是九眼楼,往西是黄花城。</b></div> <h3> <b> “北京结”前,一堆驴友用碎砖石摞起的石堆,倒成了这里的标志性建筑,</b></h3><div><b> 笨笨群里的英雄夫妻档——“天籁”和“一路平安”,虽略显疲惫,但也难掩兴奋</b></div> <h3> <b> 我们也要添上一块</b></h3> <h3> <b> 领队“田哥”系上的我们笨笨群的群标,指示后面的队友们从这里下山,“一轮太阳”看着自己的群标,倍感亲切和荣耀</b></h3> <h3>  <b>下山的路上,由于我们几个贪图拍摄沿途美景,被队友落下了,我们只好跑步追赶</b></h3> <h3><b>在村口的长城(箭扣)段的石碑旁,这对英雄夫妻,卸去疲惫,留下美好见证</b></h3> <h3><b>  这半天,我们用了进五个小时的时间,行程10公里。</b></h3> <h3><b> 回到下榻的农家院,满桌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b></h3> <h3><b>  大家举杯共饮,把酒言欢,一天的疲乏一扫而光……</b></h3><div><b> </b></div> <h3><b>  第二天八点,迎着晨光,踏上了今天的征程……</b></h3><div><b> </b></div> <h3><b>  摆个POSS</b></h3> <h3><b>  今天的第一站,也是整个箭扣长城最险峻的地方,就是鹰飞倒仰</b></h3><div><b> 鹰飞倒仰,是一个70--80度的陡坡,上半部分有一处长城直立倒塌,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就连雄鹰在这里都要倒仰着飞过去,其雄险程度,可见一斑……</b></div><div><b> 我先拍个照片</b></div> <h3><b> 我再征服你</b></h3> <h3><b>  就像“帽哥”所说的,我们都成了“四驱”的了,要手脚并用才行</b></h3> <h3><b>  (雨蒙蒙)看我的……</b></h3> <h3><b>(班长)我也上来了……</b></h3> <h3><b> 我爬上去了啊</b></h3> <h3><b> 俺也上来了……</b></h3> <h3><b>  登高远眺……</b></h3> <h3><b> “鹰飞倒仰”登顶六英雄……</b></h3> <h3><b>  征服鹰飞倒仰后的心情,就像这山顶上的太阳——光芒灿烂</b></h3> <h3><b> 侠女亦柔情</b></h3> <h3><b>  这里也留下了被我们征服过的印记……</b></h3> <h3><b> 转过巨石,后面原来就是天梯了,大家正聚在一起,研究如何下去呢</b></h3><div><b> 天梯是一段70度陡坡、70--80米长的长城,最窄处仅有60公分宽,台阶却有40-50公分高,15公分台面,要四肢并用的爬才行</b></div> <h3><b>谁说女子不如男,“岁月静好”奋勇当先,第一个下去了</b></h3> <h3><b>“天籁”不顾丈夫的劝阻,紧跟其后……</b></h3> <h3><b>“雨蒙蒙”也不甘示弱……</b></h3> <h3><b>  “岁月静好”第一个下去后,并没有闲着,趴在城墙上给大家拍照,这姿势也是醉了……</b></h3> <h3><b>  女侠们都下去了,男士们就更不用犹豫了,</b></h3><div><b> 接下来是,“追梦人”</b></div> <h3><b>  帽哥</b></h3> <h3><b> 下了天梯,下一站就是“将军守关”了</b></h3><div><b> 这一段长城的台阶都脱落了,</b></div> <h3><b>  高的地方也需要四轮驱动</b></h3> <h3><b>  看到了吗?前面就是“将军守关”了。</b></h3><div><b> 左右两侧有悬崖相对,各高20米,宽5米,呈圆形,状如将军,形象威武,因此得名。</b></div> <h3><b> 只是将军守的这个城楼,却有些寒酸,只有拱形的窗框,还在顽强的挺立着</b></h3> <h3><b>  长城都是依山而建,到了这里,可能是这些石头太窄,且不平,没有办法修建,人们只能从石头上面慢慢爬过去</b></h3> <h3><b>  前面的两个平台,就应该是著名的“箭扣梁”了,这里是整个箭扣长城的最底部,就像弓箭的弓背一般</b></h3> <h3><b>  城墙边上搭着的梯子,是附近村民们搭起的,一方面方便了在此上下长城的驴友们,另一方面也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了,只是这会儿是冬季,游客稀少,村民们也不在这里守着了</b></h3> <h3><b>  下了箭扣平台,时针已经指向中午一点半了,开始打尖吃饭了</b></h3> <h3><b>  沐浴在冬日暖阳下,田哥半躺在长城上,好不惬意,</b></h3><h3><b> 帽哥和“追梦人”在安装炉灶,准备煮挂面,在寒冷的冬季里,喝上一碗热热的挂面汤,立马暖透全身……</b></h3> <h3><b>  饭后,稍事休息,又要出发了……</b></h3> <h3><b>  分享一下我们爬长城的英姿吧</b></h3> <h3><b>  四驱升级为六驱了……</b></h3> <h3><b>  登山杖又有了新功能……</b></h3> <h3>  <b>沿途凡是能抓的树枝,都被摸的这样光光的</b></h3> <h3><b>  滚落的巨石堵住了敌楼楼口的大部分,还好我们还能钻过去……</b></h3> <h3><b>  敌楼的内部保存的还比较完好</b></h3> <h3><b>  “正北楼”,是箭扣长城最高的敌楼,由于损毁严重,刚刚维修加固过,需要蹬着为了维修而制做的木梯子才能上下,想象不到当初守卫长城的卫士们是如何上下的</b></h3> <h3><b>  下了“正北楼”,远远望到左前方的“牛犄角边”,</b></h3><h3><b> 在这里,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940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苍劲雄伟,因而,人们称之为“牛犄角边”。</b></h3><h3><b>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只好放弃它了,留下些许的遗憾……</b></h3> <h3><b>  按照这个箭头所指,我们提前下山了</b></h3> <h3><b>  前面这个女士,是北京怀柔的游客,本来几个人结伴前来,可走到半路上,她的同伴就半途而止,提前下山了,只有她一个人坚持着走完了既定的行程,真佩服她的执着和勇敢!</b></h3><div><b> 路上正好遇到了我们,更巧的是我们要回同一个目的地,所以就结伴而行了。</b></div> <h3>  <b>按照我们的安排,我们应该走到上面的那个敌楼(23号敌楼),从那里再下山的,只可惜时间不允许了</b></h3> <h3><b>  还没走到山下,天就已经黑了下来</b></h3> <h3><b>  远远的看到我们的车灯,总算是安全着陆了</b></h3> <h3><b>  这一天,我们一共用时九个半小时,行程16公里。</b></h3><h3><b><br></b></h3><div><b> 这次箭扣之行,</b></div><div><b> 流下最多的不是汗水,而是鼻涕……</b></div><div><b> 最紧缺的物品不是食物和水,而是手纸……</b></div><div><b> 最大的感悟不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是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四驱……</b></div><div><b> </b></div><div><b> 遗憾的是“小布达拉宫”和“牛犄角边”没能登临,其实,恰恰有了这些遗憾,才会给了我们下次再来的期望……</b></div><div><b> 箭扣,等着我们,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再来的……</b></div><div><b> </b></div><div><b> </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