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带着阅读过圣经故事,同时又因为经常在《新闻联播》中巴以冲突事件看多了的好奇心,2017年12月6日,随众信旅行社来到中东的这个神秘的地方观光探奇,以色列是重点的一站。</p> <p class="ql-block">带着追索这些矛盾故事的期许,走进以色列,这个横竖不过几百公里的蕞尔小国,却承载了这么多厚重的故事:神的应许与人的救赎,先知的预言与世事的兑现,基督的悲悯与门徒的背叛,一千八百多年的离散漂泊与重归故土再建家园……人类发展历史中最光辉的胜利与最黑暗的杀戮在这里一一上演。在这个描绘中流着奶与蜜新月形地带,眼前看到的却是砂砾遍布的沙漠边缘。可是历经苦难的以色列人却在这穷山恶水中创造了许多令世界惊叹的辉煌。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813万人口,是世界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科学家每一万人就有145个,相比美国一万人有85人更高。图为以色列国会大厦。</p> <p><span style="color: rgb(104, 49, 0); background-color: rgb(244, 230, 201);">以色列先人在公元前600年被巴比伦灭国并被全部俘虏至巴比伦。根据耶利米书25章记述,在巴比伦被囚禁了70年。在那颠沛流离苦难深重的日子里,他们创造了希伯来《圣经》,开创了一种没有物化的神偶、只有唯一神的宗教——犹太教。随后短暂复国,经历波斯和古希腊的统治后,在公元左右,被罗马灭国并驱逐近两千年。而迦南之地由于地处亚欧非交界关键之处,先后被拜占庭、阿拉伯、十字军、马穆鲁克、蒙古、奥斯曼等帝国占领。在耶路撒冷千丝万缕的联系下,诞生了影响世界半数人口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使之神圣化。</span></p> <h3>在希伯莱语中,"耶路"是城市的意思,"撒冷"是和平的意思,意为"和平城市"。耶路撒冷旧城内分为4个区。即:西北的基督教区、东北的伊斯兰教区、西南的亚美尼亚基督徒区、东南的犹太教区。这一分割起源于奥斯曼控制时期(耶路撒冷历经第一圣殿,巴比伦,罗马统治,拜占庭,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到奥斯曼)。从中东史可以看出,其实奥斯曼对宗教的容忍度是最高的,所以才导致多教派在一城中共存。但不知为何中东人都以此为辱,宁愿记得罗马统治时期,也许是奥斯曼时期对中东带来的经济大衰退,造成民众苦难比较深刻印象所导致。</h3>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耶路撒冷老城其实只有1平方公里,周边是一圈白色石砖城墙。老城面积不大却聚集着世界上三大一神教各自的朝圣地,承载着三大宗教众多信徒们的精神寄托。</h3><p><br></p> <h3>巴勒斯坦🇵🇸自治区和以色列🇮🇱的边境隔离墙。墙上是巴勒斯坦人的涂鸦。</h3> <h3>巴以边境隔离墙</h3> <h3>在以色列繁华城市的街道、商店和咖啡馆随处可见穿着军装的姑娘。除了过着养尊处优的、正统的、世袭的马哈伊犹太教徒外,以色列国内规定年轻人到一定年龄必须进入部队服役,女性也不例外,士兵休假时都枪不离手。但对旅游者来说,这里的治安状况比欧洲更有安全感。</h3> <h3>英姿飒爽的以军女兵</h3> <h3>和以色列大兵合个影</h3> <h3>高度警惕的以军士兵</h3> <h3>正在执行勤务的士兵</h3> <h3>加利利湖边,以色列叙利亚🇸🇾边境上空巡逻的以军直升机</h3> <h3>耶路撒冷的金顶清真寺是穆斯林伟大的先知默罕默德升天之地。</h3><h3><br /></h3> <h3>从橄榄山远眺金色的圆顶清真寺🕌️有意思的是金顶清真寺旁边的一道西墙,称为【哭墙】</h3> <p class="ql-block">圣殿山开阔的石头广场上,柏树点缀其间。根据犹太教传统,这里是世界的基石,这里还是所罗门王的第一座圣殿(约柜安置之处)以及公元70年被罗马人摧毁的第二座圣殿曾经的矗立之处。如今圣殿山的中心建筑是装饰着马赛克镶嵌画的岩石圆顶清真寺,建成于691年。根据穆斯林传统说法,金色屋顶清真寺内保存的石板是穆罕穆德“夜行登霄”升天堂时脚踩的石板</p> <p class="ql-block">在橄榄山可以见到一大片大大小小的石棺,犹太人死后的石棺是按照死者身体上最长的一根骨头,用花岗岩凿刻出来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对于犹太人而言,橄榄山的意义无比神圣。山下的这一大片犹太人的古墓如今是“商家领地”,由于面朝耶路撒冷,这块墓地的价格可想而知,但埋葬在这里的所有死人宛如活人一般,在等待着复活。犹太人深信在世界末日会出现一个人物,可能是大卫王,可能是弥赛亚先知又或者是其他人,但更多人认为会是大卫王,他的出现令所有死者复活。对于真正活着的犹太人而言,死后能葬在这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因此一块墓地即使再贵,他们也会想办法让自己身后尽可能的靠近圣殿山。</p> <h3>挨着金顶清真寺是阿克萨清真寺。灰顶的阿克萨清真寺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部,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圣寺。</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位于巴勒斯坦伯利恒的圣诞教堂,院内有一尊塑像,别的团队的导游在讲解,我凑过去听了一下。她说:知道今天中文翻的(圣经)吗?所有翻译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他手,那是怎么回事呢?就在他之前已经有拉丁文的新约了,但是翻译不准确,罗马教皇要他重新组织翻译,因为他组织翻译的不光是个拉丁文,有很多种文字,比如说旧约、新约这么两大套里面,有相当一部份是希伯来文的,他要把它翻译成拉丁文,有一部份是阿拉姆文的他要翻译成拉丁文,里面又有部份是希腊文的最后又经过他的手翻译成拉丁文,里边他有配有两个助手,最后经36年完成。因为翻译这著作,他和他的两名助手至死都不结婚,最后完成圣经这部巨著。他的人名叫哲罗姆。他的这项工作的意义使得基督教在全世界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注:阿拉姆语它属于闪米特语系,与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相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哲罗姆的雕像</p> <h3>老城中的圣墓教堂,则是耶稣被钉死的地方,有耶稣的神龛和尸体躺过的石板。相隔10公里之外,伯利恒的主诞教堂,则有他出生的马槽和十四芒星。(见下幅)</h3> <h3>这十四芒星又称为"伯利恒之星"</h3> <h3>距离"伯利恒之星"几米远处,就是马槽遗址。耶稣出生之后,被抱到了马槽,放在了这里。</h3> <p>苦路14站是耶稣受难时经过的地方</p> <p>这是网络上下载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晚餐过后,耶稣等一众人来到客西马尼花园。在这里,耶稣做了最后的祈祷,并且在第二天清晨,经犹大指认,罗马士兵抓走了耶稣。</p> <h3>传说中的"约柜"模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西奈山上和耶和华上帝签的合同—-"摩西十诫"就放在这样的柜子里。</h3> <h3>七枝灯台是犹太人最古旧的标志。象征摩西在西奈山看到灼烧的灌木,它有七个分支。</h3> <h3>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肯定会注意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无论冬夏都穿黑衣黑裤,戴宽檐儿黑帽,留着大胡子,面颊两侧有两根小辫垂下。他们是极端正统犹太教徒(希伯来文中称哈拉迪姆)。他们的生活节奏很慢,在大街上行走时不慌不忙,脸上很少出现着急的表情。在著名的耶路撒冷"哭墙"下,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坐个小椅子,手拿一本圣经,一坐就是一天。哈拉迪姆相信"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他们的出生率是普通以色列人的三到四倍,每个家庭都会生10个左右的小孩,有的甚至有20个孩子。因此他们的人数在迅速增长。尽管目前极端正统犹太教众只有约70万,占以色列人口的10%,但在小学生中,他们的子女已占到21%。预计20年后,极端正统犹太人口将占到以色列全部人口的20%左右。</h3> <h3>流苏是以色列犹太教男性和外来皈依者的男性在衣服上或祈祷披风的四个角位上所缝上或绑上的流苏饰物。 </h3><h3>现今的以色列人甚少或不会穿长袍,而缝制流苏方面慢慢转移到祈祷披布的四个角位之上。或者以设计为轻便装的方式慢慢转移到长裤的四个角位之上。</h3><h3>神──耶和华要所有以色列人在衣服四个角位上缝制流苏的目的是要他们当成为神的子民后,务必弃绝不良的性关系和外来宗教的恶习。</h3> <h3>正统的犹太男孩。犹太人还分为正宗的和世俗的</h3> <p>世俗的犹太幼童</p> <h3>世俗的犹太人每天早起来面向西奈山做早祈祷,而正宗的犹太人作为一件大事,按照规定时辰雷打不动地在家进行祈祷</h3> <h3>对游客不限制进入祷告现场,但穆斯林绝对禁止。参观耶路撒冷的哭墙时借了顶名叫"卡巴"的小盖帽,圆形的有蓝、白、花多种颜色。犹太教认为在圣地时露出头顶是对神的不敬。[调皮][色][呲牙][呲牙]</h3>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的大马士革门</p> <h3>哭墙其实不过是50来米长、18来米高的一堵废墙,由600块左右的巨石堆砌而成。但这可不是普通的一堵墙,它却是犹太人心里千年流离永远的痛。</h3> <h3>虔诚的犹太教徒在哭墙的祈祷现场</h3> <h3>一些虔诚的犹太信徒还真的是在嚎啕大哭的</h3> <p>一看就知道是个小犹太</p> <h3>作为犹太教徒,在耶路撒冷哭墙面泣是一门必须的功课。哭的时候有讲究,男的在左面哭,女的在右面哭。</h3> <h3>穿越了西墙地道,再来到耶路撒冷旧城的最高处大卫城塔。这座约于两千多年前由希律王建造的城塔,陆续被挖掘出土的有古老的哈莫尼城墙和法赛尔塔、希皮库斯塔和米里亚尼塔等三座城塔,以及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和土耳其时代的建筑遗迹。</h3> <p>大卫王像。大卫成名于击败敌族非利士巨人歌利亚的一次交战。</p> <h3>虔诚的犹太教徒面墙哭泣不已,墙缝里塞满的是虔诚的教徒写给上帝的信。</h3> <p>耶路撒冷著名的雅法门</p> <h3>有人说:一滴水见世界,市场总是初识一座城的最好去处。在耶路撒冷,旧市场就是一个由许多小街巷组成的必看景点,这里有许多摊位,售卖各种你想象不到的产品,种类惊人。</h3> <h3>南飞的大雁</h3> <h3>加利利湖上惊鸿的一瞥</h3> <h3>一个在以色列存在的共产主义乌托邦社会——基布兹。基布兹的目标是混合共产主义和锡安主义的思想建立乌托邦社区,社区里的人没有私有财产,工作没有工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此张照片来自今日头条)</h3> <h3>在加利利湖船上游玩时,善良友好的船长为我们升国旗</h3> <h3>加利利湖边的一个基布兹</h3> <h3>基布兹"的基本原则是:人人不需用钱包,"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它的一切财产和生产资料为全体成员所共有。成员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一起劳动,共同生活。"基布兹"的住房、汽车、学校、图书等等属于"基布兹"的每一个人。如何分配年度利润,也由大家一起商定。社员平常的开支,包括吃饭、穿衣、看病保健、教育、旅游乃至听音乐会、看电影等全部免费,并由集体统一分配。家庭没有厨房,集体食堂用餐,轮流做厨师和食堂服务人员。在"基布兹"的食品店、服装店,每个成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表格,需要什么只管拿,签个字就行,所以说"基布兹"内部没有金钱往来,成员不领取任何报酬或工资。但一般"基布兹"都为每个社员设有一个外购用的帐户,如果所需东西在"基布兹"内部实在买不到,则可以从帐户上取些钱到外地购买。</h3> <h3>这是约旦河,圣约旦河源于黎巴嫩和叙利亚,流经以色列和约旦,注入死海。全长360多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河流。圣经上说当年耶稣在这里接受施洗的。现在的约旦河还没有中国农村的一条渠道宽。</h3> <h3>约旦河施洗圣地。新入基督教徒的施洗之处</h3> <h3>圣经上的一段经文</h3> <h3>圣经中的五饼二鱼故事发生在加利利湖这里</h3> <h3>马赛克的五饼二鱼图案</h3> <p>以色列叙利亚边境的戈兰高地</p> <h3>在提比里亚的加利利湖上遥望戈兰高地。</h3> <p>这里到叙利亚大马士革只有60公里。看看戈兰高地的周边。以色列的国土和阿拉伯国家的国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历史根源、民族矛盾之外,经济利益也是爆发战争的重要因素。原因是---争夺淡水资源,争夺戈兰高地附近加利利湖的珍贵淡水资源。因为以色列和周围的阿拉伯国家都极其缺乏淡水。而且以色列还没有石油资源。</p><p>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p> <p>特拉维夫街头</p> <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被称之为以色列国父的 本.古里安 在此会议厅宣读独立宣言。并向全世界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p> <h3>在特拉维夫—-海法的巴哈伊空中花园</h3> <p>阳光照耀下的信念门,原来白色的雕塑变成了金色。信念门上雕刻着《圣经》中的故事。</p> <p><br></p><p>从巴哈伊花园放眼看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海法港</p> <h3>远处是以色列海运重要港口,特拉维夫—-海法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