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刘志峰的民俗画

山东艺术收藏

<h1><b><font color="#ff8a00">笔底乡风 梦里家园</font></b></h1><div>——刘志峰民俗画品评 </div><div>□刘小龙</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今天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中,面对污浊的环境、城市的拥挤、钢筋水泥的冷漠、交际应酬的疲惫和工作的压力,已经让我们的神经麻木不堪。而无意之中步入刘志峰的民俗画世界,顿感眼前一亮、神清气爽!那种浓浓的乡土烟火气息,仿佛让我们的心灵找到了归宿。刘志峰的画以一种简约而特别的方式,勾勒了生动有趣的乡风民俗,让读者直观地感知了往昔的真实。尤其是对于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更是深有体会。我也常常陶醉于小时候乡村生活的回忆里,那些老物件,那些风俗人情,每每想起,宛如啜饮醇香的老酒。乡村生活有着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情趣,刘志峰系列民俗画里的细节和情韵拨动了我记忆的心弦。</div> <h3>我给刘志峰的画定位为民俗画。就题材而言,民俗画的典型特征是以民间的风土人情和习俗以及器物、场所等为摹写对象,画家面向生活,画风朴实,情感真挚,色彩鲜艳,笔墨细腻,因而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优秀的民俗画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社会的变迁,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一个独特的画种,民俗画要求画家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熟谙民情习俗,绘画的形式和语言要接地气,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刘志峰正是这样的一位创作紧贴生活的画家。他生于鲁中北部的桓台,自幼喜爱丹青翰墨,矢志不移,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书法与国画功底。此后又负笈北上求学于北京画院。但因腿部小时候的旧疾复发,放弃留京机会返回故里。后从单位办理病退,自主创业,从事装潢广告,可谓经历曲折而坎坷。</h3> <h3>但他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于书画,痴心不改。尝尽生活酸甜苦辣的刘志峰,随着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他手中的画笔已不再满足对以往传统花鸟画简单的摹写。而是将笔触探入至精神与灵魂的层面,从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家园。作为画家的刘志峰异于我们常人的是,他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能够发现并捕捉那些“身边不起眼的美”。他选择了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那片热土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记忆,那些即将消失的却仍难以忘怀的具有历史文化沉淀的“碎片”,于是有了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民俗画。</h3> <h3>刘志峰多年来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积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和资源,并展现到作品当中。这些作品表现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无奈和遗憾,以及对往昔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着时代和文化变迁过程中农村的生活情趣与意境。</h3> <h3>难能可贵的是,刘志峰并非简单的将那些场景和老物件复制到宣纸上,而是增加了浓厚的民间智慧与情趣,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语言,通过分割空间布局,把那些器物、果蔬巧妙地统一在画面上。题材虽从俗处来,格调却往雅处去,熔俗为雅,雅中有俗。表现在画面上,即构图饱满而新颖,组合有序,位置经营得当;色彩浓烈而不艳俗,兼工带写,细心勾勒,大胆平涂,笔法精准,笔触细腻,毫无板滞之匠气。在具体技巧上,他吸收了多种手段运用到作品当中,譬如吸收了年画等民间美术构图饱满、色彩强烈的特点,并采用平面构成的技法,通过色块的对比处理,使画面既有民间美术质朴的味道,也有较强的现代感和装饰性。</h3> <h3>还有画面上相得益彰的书法题款文字,增加了画面的可读性和资料性,强化了主题,丰富了画面的语言,亦俗亦雅、实虚相济、情境互融,从而增强了民俗画的审美,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h3> <h3>刘志峰的绘画艺术得益于乡土风情,题材涉及乡村生活的空间、器物,春联、窗格、老圈椅、虎头鞋、蓝花布、樟木箱、苇席、火炕、五谷蔬果等等,几乎无所不包,那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和母题,孕含着鲁中乃至北方地区所独有的泥土气息和乡村生活经验。且涉笔成趣,神形兼备,或机巧,或拙朴,乍看有趣,细品有味。不难看出,画家在描绘它们的时候所投入的情感,那不只是在画,而且是在一口口地品味与咀嚼!是在回味久已逝去的一种生活和生活方式,是在自然地抒发一种对故土故乡和传统文化的真挚情感。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水乳交融,具有鲜明的民俗性、民间性、乡土性和地域性,以及生活化和个性化的语言符号。随着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一些记忆也在逐渐模糊。无疑,刘志峰的民俗画勾起了一代人的乡愁情怀,他用画笔与社会对话,他用画笔保护着即将消失的文明,重建着自己和更多人的精神家园。</h3> <h3>闲暇时,我常常面对刘志峰的民俗画作,遥想自己当年在乡下的生活,让我一次次回味着那艰难困苦却趣味无穷的童年时光,它是那么清晰、那么美好、那么快乐……这是在农村长大的人永远无法排解的一种乡土情结。岁月已逝,欣赏刘志峰的民俗画,让我在心中涌起一份纯真、一份感动。</h3><div><br></div><div>初稿于丁酉年岁尾第一场小雪在三更堂</div><div><br></div><div>(作者系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淄博市企业界书画家协会秘书长、《书法报》特约评论员、山东艺术收藏报主编)</div> <h1><font color="#ff8a00">刘志峰艺术简历</font></h1><div>刘志峰,196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字苦牛,别署大土居士,1986年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受教于牛折桂、李波、齐辛民、赵健民、于受万老师。1990年就读于北京画院研究生班,师从王明明、胡振昆、王文芳、张仁芝老师。经过多年潜心研习,尤其在花鸟画方面逐渐形成了以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乡土人文画风格,备受专家和收藏家的青睐。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书画大展并获奖。2015年在植物科普馆举办六人书画展;2016年荣获淄博首届国信杯国画一等奖。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协会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