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核心素养入手设计《老王》教学——听张良田教授讲座有感

清见

<h3>  理论和实践之间还隔着一个领悟,否则,年轻教师直接看理论就可以成就名师。没有领悟做基础的实践只能是白费功夫,甚至适得其反。所以专家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h3> <h3>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艰辛,没有经验的老师都是仿照前人教案和教参进行教学,仿佛鹦鹉学舌,一旦离开这些就无所适从。以前的我就是这样,仿佛置身云雾,虽满腔热情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h3><h3> 19日上午听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良田教授题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认知与培育》的讲座后,如云开雾散,对于怎么设计教学,我忽然间就有所领悟了。</h3><h3> 利用语文核心素养设计教学这原本对我来说有困难的事在张教授的智慧启发下也变得容易了些。</h3> <h3>  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张教授用他渊博的学识、风趣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又通过讲解《岳阳楼记》《老王》这两篇具有典型性的名家名作,让我领悟如何通过语文核心素养来设计教学。</h3> <h3>  如何利用四大核心素养来设计教学?下面我依据张教授所讲,结合自己理解,以杨绛先生的《老王》为例设计教学。</h3><h3> 首先从语言的角度看《老王》,全文语言运用有简练白描、有浓墨描摹、有叙中含情、有议中抒情,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极强的表现力,张弛有度,蕴含美感。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字带给人的冲击力,进而形成一定的语感。</h3><h3>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教材中绘有老王的插图,插图也是教材的一部分,属于隐性教材,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插图想象人物形象,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老王的前三个故事惜墨如金,而写第四个故事却浓墨重彩来写?通过这样的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h3><h3> 再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杨绛叙述老王不幸采用白描手法,无任何修饰和润色,讲述故事也无多余之言,却是字字珠玑,干净利索勾勒出老王形象。这是文中呈现的语言之美。除此还有人性之美、行文之美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一个点。</h3> <h3>  《老王》一文体现的是儒家的人性文化,那就是无论自己如何艰难都怀有对弱者的怜悯和关怀。从这一点上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老王总是关照着杨绛一家,无偿送钱钟书去医院,送大一号的冰却不加价,临终前还送鸡蛋和香油。这不仅仅是因为老王的善良,还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h3><h3> 老王认为杨绛一家就是弱者,是需要关照的一类人,他自己无拖累还能拉车赚点钱,自己能过得去就有必要关心比自己弱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杨绛要说哪句“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之人的愧怍”,因为老王不认为自己比杨绛一家更不幸。所以从他的角度来看,他还在怜悯和同情杨绛一家。</h3><h3> 文章中不幸人之间互相的关怀正是儒家思想中的人性关怀的体现。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老王的视角来叙述和杨绛一家的交往,通过叙述钱杨两人的遭遇认识他们身上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h3><h3> 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设计教学,给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指明了方向,为语文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得到了语文素养的培育。</h3> <h3> 学习犹如修行,在虔诚和苦苦追寻中一定会有所得,我希望我在这场修行中得到更深更多的感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