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心中永不消失的灯塔

近朱近墨(党政)

<h3>  2003年12月22日凌晨,冬至第一天刚刚开始,父亲安祥地走了。数九天冷,我的心比数九更冷。每到这一天,总要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h3> <h3>  又一年的冬至来了,数九天开始了……</h3> <h3>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4年了,早就想写点东西,但总是觉得才疏学浅,拿不起笔来,现在利用零星学到的摄影知识,找出了些照片和父亲的遗物,和盘展现出来,算作纪念吧。</h3><h3> 1934年农历8月初6,父亲出生于宁武县刘家沟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信用社任会计、主任,公社任副主任,商业局任主任科员,一生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把自己交给了共产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h3><h3> 父亲因家贫没进过学堂,但他与老师交友,书不离手,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21岁在信用社参加工作时,能够胜任会计业务,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没有毕业证,可基本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从他那许多读书笔记和工作笔记上看,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值得后代永远学习的。</h3> <h3>青年时期的父亲</h3> <h3>父亲珍藏一生的精装本“雄文四卷”——《毛泽东选集》</h3> <h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h3> <h3>六、七十年代随身携带的《毛主席语录》</h3> <h3>第二版《毛泽东选集》</h3> <h3>工作笔记</h3> <h3>学习笔记</h3> <h3>手足情——父亲的一部分信函</h3> <h3>1980年本人考入五寨师范和父亲合影</h3> <h3>  本人上高中时是区域就读,应该在乡下上学,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硬是把我转到县城高中——宁武中学。1979年,他每月只有40多元的工资,却给我买了一块161元的野马牌手表,在当时是奢侈消费了。1980年考上五寨师范后,带上新被褥送我至县城火车站,绐我买了一支6元多的钢笔,去照相馆照了相。(上面这张是用底片在太原和平照相馆加洗的,还是用的布纹相纸)</h3> <h3>1981年的父母亲</h3> <h3>1984年女儿出生后的全家福</h3> <h3>1995年父亲退休时</h3> <h3>我家的小百货店</h3> <h3>祖孙情</h3> <h3>1997年</h3> <h3>1998年</h3> <h3>  2003年12月22日凌晨1时20分,肺气肿、肺心病折磨了几年的父亲安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再也听不到对我的教诲,我只有14年来从未中断的,每年清明节和春节两次去坟前祭奠。每到清明时节,万物生机盎然,仿佛父亲就在眼前,往事历历在目,接受父亲的教诲。每到春节前夕,父亲也该过年了,带着一年的喜愉,面对白雪覆盖的坟头,向他老人家汇报家庭、子孙的情况。这样年复一年,每次都感觉是那样亲切,父亲就在身边,他没有走,只是去找我的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去了。也许这就是与过世的亲人,因为有DNA相似的缘故,在进行磁场交换吧,用心灵去承接祖宗结累的能量。我是个唯物主义者。</h3><h3> 他在病重期间,仍然是为我操心,怕我少人没手,势单力薄,料理他的后事遇上困难,难为我,拖累我。于是,安排我回老家找亲属修去坟上的路。</h3><h3> 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给我们子女留下一生都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他勤奋好学,为人正直,与人为善,爱岗敬业,身教胜于言教的的情景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h3><h3> 父亲,你没有离开我们,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h3> <h3>  在美篇编写制作中,得到了杨帆老师的大力指导和帮助,本人发自内心的感谢!</h3> <h3>作者 党政 </h3><div>网名 近朱近墨</div><div>中国摄影旅游网会员 </div><div>山西金之鹏影像俱乐部会员</div><div>山西省尼克尔铭家会员俱乐部会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