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8岁的哥哥和12岁的二娣,,8岁的小弟合影。</h3> <h1> 小叔子一大家子快回来过大年了!高兴,激动啊!这几天就想着:半年前订的酒店够不够好?档次高不高?桌子能不能坐下这么多人?要订什么菜饭?这次小叔子一家可不是三口人了,那可是添丁进口了,不光是娶了漂亮,优秀的儿媳妇,孙子已经三岁半了。从照片上看,孙子那叫一个聪明,伶俐。五口之家要回故乡过年。他们可是已经好几个大年没有在老家过了。</h1> <h1> 从我女儿一岁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一家和小叔子一家都要到离城15里路的753过年。没有父母,长兄为父,长嫂如母。哥哥嫂子也名符其实地担起了这个家长。那时孩子都盼望着过年,过年就能去753大娘家,大娘善良漂亮,和蔼可亲,温柔体贴,温婉贤淑,精明强干。总之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词形容大娘都很贴切。孩子们去大娘家能吃最好吃的,大娘的厨艺精湛,比酒店的菜好吃。去大娘家还能受到大爷大娘和哥哥姐姐热情地,热烈地欢迎。那时孩子盼啊,盼啊。在他们看来过大年就是去大娘家。</h1><h3> </h3><div> </div><div> </div><div><br></div><h1><br></h1> <h1> 大年初一一到,孩子就着急要去大娘家。老公骑着自行车带上我。我在后座抱着女儿。还不能忘记带上相机,小叔子带着弟媳妇,她抱着儿子,向753进发。</h1><h1> 753离城远,大约15里路。要说753这个军工厂才离城15里,真算是近的了。这还要感谢彭德怀彭老总。听说那时这个生产炮弹的厂子,决定从东北的城市迁移过来。不知道谁就选择离城60多里以外的一个偏远的山区里。那里是个山沟沟。交通不方便。彭德怀当年时任国防部长。他来到太谷,站在大佛山上往下望,啊!这里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啊!立刻决定753就建在大佛山下,并且修了全山西省最好的柏油马路直通太谷城里。现在爬上大佛山,往下看,753一排排楼房,街道清晰可见。</h1><h1> 每年的大年初一,这条长长的路就我们两家共六个人。孩子还小,按照风俗,一路走着,妈妈还要不时地叫孩子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反正我也照着弟媳妇的样子叫孩子名字。</h1><h1> 孩子大些了,可以坐在后座了。(你说那个时候就没有人发明自行车后面的儿童座。)我们也省力了,我们四个大人每人骑自行车,孩子就坐在后座上。冷了就下车跑步。两个孩子还比赛追着跑一段。孩子再大一点,他们俩会骑车了,我们大人就更省力了,每一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就变成了六辆自行车。</h1><h1> 一到753,那个热闹,那个热情,那个亲哪!感觉心都能被融化了。</h1> <h1> 这不,小叔子一家都在北京安家了。好几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小叔子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的侄子在部队,每年春节都要值班,部队嘛,就是纪律严明,要听从指挥。</h1><h1> 侄子从小那是真聪明啊!记得他三岁那年,爸爸妈妈把他送到村里的二姑家。他爸爸妈妈告诉他:10天后我们来接你。到了第八天,他的爸爸妈妈去接他回家,他说:我才住八天,不够10天。在场的二姑,二姑父,表哥表姐等所有人都愣住了,连他爸爸妈妈都奇怪。问:你怎么知道住了八天呢?原来这个三岁多的孩子竟然能住一天数一天。大人那个惊讶啊!就问他:那么你还差几天就够10天了?他毫不犹豫回答:还差两天。他四岁就能看报。报纸上的内容不仅能读得流利还能复述。没有到上学年龄他非要上学,学校不收啊!怎么办?托人吧,想尽办法吧,终于上了地区的重点学校。他成了班里最小的孩子。别看最小,学习可是最好。各种比赛他都是名列前茅。捧回一张张奖状,为学校增光添彩。校长见到他,总是抚摸着他的头亲切地叫他:小曦曦。大孩子见了好个羡慕嫉妒啊!那没办法,谁让我们小曦曦就这么聪明可爱呢?</h1><h1> 长大后,以高分考上军校,那可是五年的本科生啊!又接连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留在了北京部队。</h1><h1> 去年他妈妈也是我的妯娌生病了,他要求转业。这样的人才,部队怎么肯放呢?那也没办法,他是军人,也是儿子,更是孝子,根据他家情况特殊性部队还是很人性化的,终于批准转业了。别人转业都是等待着地方安排工作。我们的小曦曦他不坐等你安排工作,他是学霸呀!最不怕的就是考试。自己报上国家的机关单位,以优异成绩进入国家的重要岗位。</h1><h1> 这是女儿两岁和哥哥在大娘家和影。</h1><h1><br></h1> <h3>看这弟兄姐妹五个孩子高兴的</h3> <h3>这是大娘和侄子侄女的合影。看到了吧?亲不?</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背着哥哥的吉他弹一曲吧</h3> <h1><font color="#010101"> 这张照片是大娘把我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吃过饭我们要回城里,侄子侄女喜欢我女儿啊!说什么也不让女儿回。拉着她非要住下。当然女儿更喜欢哥哥姐姐,就住在大娘家。孩子小,才三岁多,着急尿的时候自己脱不下来裤子。(也怪我总怕孩子冷,给做的棉裤特别厚。)她就叫二姐给帮忙脱下来。别看二姐聪明伶俐学习好,演讲比赛拿第一。主持文艺晚会是好手。可二姐做这些的动作太不娴熟,太慢,女儿就尿出来了。这下子女儿生气了,不理她二姐了,于是大娘抱住女儿拍下这张照片。</font></h1> <h1> 这是女儿四岁和曦曦哥哥拍的照片。要说他们兄妹俩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他俩都特别喜欢吃大娘的糖醋丸子。两个孩子都用筷子去夹丸子,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了。这时,两个孩子的筷子突然都停下来了,妹妹忽闪黑黑的,长长睫毛的眼睛看着哥哥,哥哥看着妹妹。两双筷子对着盘子里唯一的丸子,互相就这样看着。婶婶说:让给妹妹吃吧。哥哥把筷子拿回去了。我女儿吃了丸子。从此,大娘都要把丸子装满满一大盘,让他俩吃个够。这个故事他们的二姑知道了,每年初四去二姑家拜年,二姑也是把丸子做的很多很多。</h1><h1> 他们兄妹俩是同一年结婚。女儿是五月一日,哥哥是四月30日只差一天。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做新娘新郎的两个人结婚的前三天和后三天都不能见面。也就是七天都不能见面。你说这是谁定的风俗?不让亲临婚礼现场祝福也就罢了,就连前后三天都不能见面,你说定风俗的人也太不人性了。可是咱也不能违背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呀!入乡随俗嘛,他们俩没有互相参加婚礼。哥哥结婚第二天就回部队了。女儿也回青岛了。</h1><h1> </h1> <h3>这是753的大礼堂,也叫俱乐部,这个厂里的职工家属的业余生活都在这里举行。</h3> <h1> 可真是光阴似箭,时间如流水。一晃哥哥嫂子有了儿媳妇啦!这个儿媳妇啊,她不光是是长得漂亮,文静,还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她聪明能干,发扬了嫂子的优良传统。我常常说:勤劳,节俭,朴实,善良是咱们程家的门风。现在不是讲究家规门风嘛。要问侄媳妇有多能干。告诉你吧,高楼大厦的预算,水暖的设计都是她的强项。她随手涂鸦几下,你看了就会赞叹不已。嫂子年龄大了,这几年的初一吃她和侄子做的饭。侄子侄媳妇做的饭菜色香味俱全。摆在桌子上都不忍心去破坏它。侄子帅气,踏踏实实,孝敬长辈。程家的后代个个都是好样的。</h1><h1> </h1> <h1>前排可爱,漂亮的女孩就是哥哥嫂子的孙女,她聪明伶俐,现在在西安上大学。</h1> <h1> 哥哥嫂子都在753工作,753是军工厂,生产炮弹的,过去我们国家每打出一发炮弹都有他们辛勤劳动。有他们的汗水。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如今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子女个个孝敬。我祝哥哥嫂子健康长寿!幸福快乐!</h1><h1> </h1><h1> </h1> <h1>这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这是一个阖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家庭,这是一个充满爱,充满情的家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