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堂大孤石南北台陡胡同环穿 20171216

紫草坞之木头人儿

<h3>  2017年12月16日 八里堂大孤石南北台陡胡同环穿</h3><div> 今天的路线,由十渡的西石门村穿越首都环线高速进入河北涞水,经由大孤石,北台,南台,陡胡同,再次穿越首都环线高速进入十渡返回。路线不长,爬升不大。</div><div> 十渡的山体大多是断层山,巍峨俏丽,鬼斧神工,每一座山峰既可单独成型,亦可集合成景,这是周口店地区的山貌所不具备的。只有到了这里,才能充分领略到什么叫做山川秀丽,层峦叠嶂。</div><div> 今天天气预报最高气温零度,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天公作美,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停车步行里许,沿山谷右侧就是一个大爬升,不一会儿就感觉要冒汗,脱了冲锋衣外套,感觉舒服多了。行走在八里堂岭上,和煦的阳光普照群山,金光灿灿,美不胜收。接近垭口,也就是北京与河北的界山,首都环线高速的南峪隧道就在脚下。不觉中,狂风呼啸,寒彻骨髓,本想在垭口留张照片的想法也不得不作罢。翻过垭口,进入河北界的山坳里,风渐小,赶紧穿上冲锋衣外套,此时望着湛蓝的天空,真不敢想象,刚才那刺骨的狂风从何而来。</div><div>前方的路右侧是宛如刀削的峭壁,左侧是荆棘丛生的深谷,羊肠小道宽不赢二尺,队友们渐渐地拉开了距离,前队从对讲机里警示大家,崖壁下侧风很大,注意安全。是啊,在这样的路上,被侧风吹下山谷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转过这段危险路段,前方终于看见了房屋-大孤石村到了!大孤石村只有两三户人家,房屋破旧,都是就地取材的石头房子,房顶的石板上零零散散地遮盖着油毡塑料布。如果没有房顶的粮食囤和一只小狗的狂吠声,真不敢想象这里还有人居住。我们陆陆续续穿过村子,也没见有人出来。大孤石村因村子西北侧山顶台地上一块孤零零的巨石而得名,巨石的缝隙中生长着一株直径近尺的古松,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仰望山顶台地,已然有一行队伍登顶,我们遥相呼应,打着招呼。待在山腰相遇时遇见了几个熟人,才知道也是我们房山的队伍!哈哈,山还是小啊!</div><div> 大孤石的台地上寒风瑟瑟,好冷啊,即便戴着帽子,手套,还是冻得耳朵手指生疼,大家留影嘚瑟一番后赶紧下撤,不得了!大孤石离北台台地很近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留待下次了。南台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房屋依然破旧,台地上几头毛驴悠然自得地啃着荒草,没人看管,也没拴着。路边随意放置着粮食,梯子,水桶等生活物件,真有世外桃源的景象,与我等的生活截然不同。在南台吃罢午饭,沿佛爷岭山腰处横切,进入陡胡同,陡胡同是一个狭窄的山谷,落差很大,大家或柱杖,或扶树小心翼翼地降入谷底。在陡胡同出口有个地方叫做“汆子”壶坑,是历经千万年雨水冲刷而成的神奇景观,山顶的雨水经由一道窄窄的峡谷顺流而下,由于落差巨大,在峡谷的岩石上冲刷出来几个大大的水坑,这些坑在房山河北一带都叫做“壶”,自谷底仰望,岩石如砥,我们先行的几个人只是登上了第二层“壶”,试图攀登第三层未果。自“汆子”壶坑下撤后,再次穿越环线高速进入北京界,行经一段采石场,步入公路。路右手边崖壁上一个山洞吸引了小岳和小光,两个人戴上头灯一探究竟,我也跟上他俩进入洞中。洞不长,也就是十米左右的样子,洞的尽头是一个深深的竖井,黑黢黢的忘不到底,不知这个洞是做什么的。接近停车的地方,路左侧山上发现两块巨石,突兀地耸立在山脊,如同一只鸡和一条狗,遥相对应,给它起名叫做“鸡犬升天”吧。</div><div> 此次环穿由于自己的轨迹漂移,参考其他队友的轨迹,大概在11公里左右,爬升600余米,历时6小时41分。</div><div><br></div> <h3>热了,脱了外套</h3> <h3>阳光洒在八里堂岭上,金灿灿的。</h3> <h3>一说这个就是大孤石</h3> <h3>貌似和煦的阳光下是呼啸的狂风</h3> <h3>乘着侧风稍小的间隙赶紧冲过去</h3> <h3>大孤石村</h3> <h3>大孤石</h3> <h3>南台不知名的小山村,一说叫做北石门</h3> <h3>南台吃饭</h3> <h3>沿神佛岭山腰横切</h3> <h3>进入陡胡同</h3> <h3>“汆子”壶坑</h3> <h3>探洞</h3> <h3>“鸡犬升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