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生原创/炮声隆隆在前线

秋浦河

<h1><b>  日历已经翻到2017年年末了,再过10天,就是2018年元旦。每逢岁末年初的时候,总要勾起我曾经戎马生活的一段回忆,那就是步兵第112团与7701国防通信工程施工,时值今年正好是40周年,写一篇短文,献给参加当年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b></h1><h1><b> 滚滚乌江惊涛拍岸,信马由缰的江水奔腾浩荡向东, “乌蒙磅礴走泥丸” ,气势如虹。举目远眺,群山逶迤,层峦叠嶂,湛蓝如洗的碧空中白云浮动,乌江两岸峭壁悬在半空中,再向上抬头只见一线天,猴子一群群。<br></b></h1><h1><b> 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世人皆知。可我们真正亲密乌江,却是参加部队国防通信工程施工的时候。<br></b></h1><h1><b> 步兵第112团就是沿着这武隆、彭水、黔江乌江江岸一侧峭壁,逢岩钻眼放炮开山、遇地挥镐铲土、撕开一条深不低于1.2米、宽不少于0.8米的沟槽,将延绵不断的几百公里国防通信电缆埋进去。每一个工期、每个连队分一段,与猴子共舞。<br></b></h1><h1><b> 这个步兵团又丢下本应在大本营操练队列、射击、投弹、刺杀、战术……的步兵老本行,转场到前线,钻石开山,炮声隆隆震天响,没有工程兵的装备和技术,但干起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创举。<br></b></h1><h1><b>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算起,我在这个团当兵已经10年了,遇到了四件令人“始终不忘的那些大事情”,每件“始终不忘的那些大事情”,在解放军革命的大熔炉里,都是家常便饭,可对我们这些小当兵的来说,则是流汗、流血、甚至要命。<br></b><b> 每一件“始终不忘的那些大事情“,无不磨砺了人生,丰富了宝贵的精神财富。<br></b><b> 前三次分别是:落实毛主席“11、24”批示,1971年——1973年连续三年冬季徒步千里长途野营拉练;1976年当穿军装的农民,在四川彭县军农生产;1979年2月自卫还击作战,我和战友们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滚了一回。这三次均以《军旅拾零之一、之二、之三》为题,我用文字作了系列掠影,本文再聊聊“始终不忘的那些大事情“中的另一次。<br></b><b> 由于经过40年的春风秋雨、夏日冬霜的洗涮,模糊了岁月的年轮,只能在有关战友的帮助下,说说记忆中始终抹不去的一些片段。<br></b><b> (一)</b></h1> <h1><b>  根据手头保存当时的有关资料记载:部队要到四川乌江沿岸完成国防通信工程施工任务的消息,传到我的耳朵是1977年5月20日。然后没有过几天,团里就召开营、连军、政主官会议,下达了实施国防通信工程施工任务。</b></h1><h1><b> 这次国防施工任务全称叫作“7701国防通信工程”。团首长在动员讲话中说,是经过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周总理生前亲自过问的重大国防施工项目,意义非常重大,让我们团到四川武隆、彭水、黔江地区乌江两岸去啃最难啃的那一段工期。<br></b><b> 1977年5月26日,根据团里安排,二营召开会议,听取各连指导员汇报贯彻团里动员后,部队即将前往四川乌江前线进行国防施工的各项工作准备情况,我作为营部书记负责会议记录。如今翻开当年的这次会议记录原件,摘录其中相关内容如下:<br></b><b> 四连指导员王shuang shan在会上汇报说:“到5月26日下午,个人这一块的物资准备都到位了,连队对人员进行了组织调整,留守营房的干部战士都把任务交给了他们,奔赴前线的兵员已落实“三定”:定车、定人、定物。出动时的物资、武器、弹药进行了反复核查,到27日下午8时,即可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br></b><b> 施工动员以后,每个班、排和党、团小组都分别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决心书,一排长冯平学和三班长主动放弃原打算请探亲假的念头,把完成国防施工任务作为第一位要紧的大事情,不能耽误”。<br></b><b> 五连指导员杨yu de接着汇报情况:“</b></h1><h1></h1><h1><b>施工带走的物资已落实了人、物分组的“三分四定”措施,部队行进中的保障工作和安全防范各项措施都责任明确,途中的干粮都自制好了。</b></h1><h1><b> 连队用一个下午,开展党、团组织活动,讨论如何在国防施工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班长杨xing bai身上生了个大疮,走路都十分困难,可他强忍着疼痛,担当起临时负责全排工作重担,各项准备事宜都落实得井井有条。<br></b><b> 四班长蒲jun gang说:完成这次国防施工任务,要把毛主席、周总理遗愿记在心中,化为强大动力,困难再大,也要一往无前,上级指到哪里,就战斗到那里,让华主席放心!<br></b><b> 文书吕li ru对留守物资逐一清点、登记、造册,搞得十分细致认真”。<br></b><b> 二机炮连指导员杨liu zhang最后一个汇报他们连队的情况:“各班、排和党、团小组之间开展挑战竞赛。一班向四、七、九班挑战,二班向五、八班挑战,四班向一班应战、向七班挑战,六班向三班、九班挑战,七班向一、四班应战,留守营房的后方人员向施工的前线人员挑战。<br></b><b> 炊事班朱yi heng上午听了动员,下午就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决心书,在全连带了好头”。<br></b><b> 根据原始资料记载:二营三个连队一共出动兵力272人。<br></b><b> 我写完上边这段文字,自己总觉得又是当年营部书记写公文了。但仔细一推敲,这些没有经过修饰的原版会议记录稿,原汁原味,能真正从中管见当年部队施工前的干部战士思想情绪和实际行动。<br></b><b> 大家习惯把营房驻地称之为后方,而奔赴乌江国防通信工程施工工地称之为前线。<br></b><b>&nbsp;<br></b><b> (二)</b></h1> <h1><b> 我们团在乌江开展《7701国防通信工程》施工,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是1977年6月2日至9月底,在武隆县江口地区和彭水县蔡家岩地区。第二期是1977年10月4日—1978年1月底,沿黔江县石会至县城沿线地区。</b></h1><h1><b> 部队在营区经过暂短而又紧张的准备,就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飞机坝驻地,途经重庆北碚、南川各住了一晚上,1977年6月2日到达四川武隆县江口镇。</b></h1><h1><b> 按照团司令部分配的国防通信工程第一期施工任务,除二营外,各营、连在江口镇地区的乌江沿岸分散开来,一连住在万银公路道班,七连住在蔡家三队,团机关住在江口镇。</b></h1><h1><b> 团炮连指导员马zhong qiang告诉我,团炮连住在江口镇附近一个叫蛋蛋山的村子里。站在村口,抬头就能看见酷似两个大馒头一样的两座大山,这可能就是蛋蛋山的名子由来。</b></h1><h1><b> 团炮连住在江口镇蛋蛋山,配属三营,由三营统一指挥施工作业。由于彭水地区施工任务比预想的要艰难很多,急需要加强兵力支援。团司令部又抽调该连二排前往彭水施工了一段时间,直到1977年9月底,团机关、一营、三营和警通连撤出武隆县江口镇地区,二排才归建连队。</b></h1><h1><b> 住在与团机关相邻的警通连等部队,将埋设国防通信电缆的沟槽开挖好以后,电缆需要放入沟槽时,团机关各部门都要抽调人员到这些连队和战士们一起,每10米一个人肩扛着电缆,确保电缆不能弯折。一个连队的人扛一根电缆,甚至一个营的兵力只扛一根电缆,众人顺着沟槽把一大圈筒的电缆都拉直了,在指挥员一声哨声下,统一弯腰将电缆放进沟槽里,然后战士们回填渣土夯实。</b></h1><h1><b> 武隆县有一条芙蓉江,发源于贵州省绥阳县的石瓮子,由南向北流经黔渝两省市,在武隆江口注入乌江,全长231公里,是乌江最大支流。芙蓉江古名濡水,又名盘古河,因与乌江交汇处的江口镇沿岸有很多的芙蓉树,故称芙蓉江。《7701国防通信工程》的电缆埋设要跨过芙蓉江。</b></h1><h1><b> 团炮连由蛋蛋山转战芙蓉江大桥地区,住在江口镇搬运公司。国防通信电缆跨过芙蓉江等工程的艰巨施工任务都由他们去完成,直到全团胜利完成国防通信工程施工任务撤回到南充。</b></h1><h1><b>&nbsp;</b></h1><h1><b> 二营从南充经过武隆县江口镇时,只住了一个晚上,于1977年6月4日到达彭水县蔡家岩地区,四连住在张家坝、五连先是住在李长坡村,施工了一段时间,又转场住到郁江大桥附近的一处公房、二机炮连住在五里大队一个生产队(后又转移到黄荆大队)、营部住在黄荆坝、只有三户老百姓的一个山窝里。</b></h1><h1><b> 二营在彭水地区施工一呆就是四个多月。一直到1977年10月初,圆满完成7701国防通信工程第一期施工任务。</b></h1><h1><b> 部队施工工地所经过的地方,稀稀落落与石为伴的庄稼地里玉米与杂草共生。崇山峻岭的大山沟里,偶而见到的老百姓种的玉米,似乎只春播便秋收,中途顺其自然生长,免去了田间管理之劳。</b></h1><h1><b> 我们到达这里,天气还比较凉,到小镇子上来买卖土豆、辣椒、桐油和一些山货的露水市场里,时常见到有人翻穿着羊皮背褡,这羊皮背褡显然是从羊身上扒下来晒干后,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在周围的环境烘托下,将特有的质朴、野性、贫穷都写在上边。</b></h1><h1><b> 乌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猴子。一个猴群里少则十只八只,多则有几十只上百只。只要公猴王在前边一声大吼,随后的大猴小猴、吊在母猴肚皮上的幼猴,一边叫唤一边跟着公猴王,呼呼啦啦地攀岩上树。这里人烟稀少,山里野生果实丰富,是猴儿们的天堂。</b></h1><h1><b> 有一天,副营长何ji qiao问我有没有半自动步枪子弹?他说,准备一点。我说,要多少?他伸出食指和中指竖起来晃荡了一下,接着又竖起食指摇了摇。我明白这意思是一纸包子弹20发。</b></h1><h1><b> 何副营长参加过1964年罗瑞卿组织推动的军队军事大比武,步枪射击百步穿杨,比武比到了北京。是团里校枪小组骨干成员。过一段时间,战士们手中的枪在训练中摸爬滚打、摔得打不准了,就叫他拿上子弹到靶场校正一下,枪就好使了。</b></h1><h1><b> 曾经,我陪他多次去团靶场校枪,有时他把校得很如意的步枪扔给我说:小陈,你打几发看看这枪怎么样?嘿嘿,又能过一把枪瘾了。当然,我当了几年步兵,又是神枪手刚校过的枪,子弹打出去肯定都命中在靶心上。</b></h1><h1><b> 我在给他准备子弹的时候,心想当下施工任务如此繁重,难道还要去校枪,组织部队训练射击?</b></h1><h1><b> 第二天早饭后,他背着半自动步枪,叫我拿上子弹,跟他后边。临出门的时候,我问他今天校枪的地点在哪里?他回答:校什么枪!今天我们俩去打猴子。我说,那能行吗?!</b></h1><h1><b> 到了一处我们经常见到猴子出没的地方。远远看去,悬崖上倒挂着那几棵树丛的枝头上,许多猴子在上边嬉戏。正当我们向猴群接近的时候,天不作美,雷公大作,电闪风劲,公猴王一声哨响,猴子们都嗤、嗤、嗤地一溜烟地跑得无影无踪。暴雨来了,我还是跟在何副营长后边,悻悻而归。</b></h1><h1><b> 二营部住地生产大队王队长,来协调有关部队助民劳动的事情。通信班战士金shan lin说,我带你去见营长、教导员。王队长却不肯,非要找营部书记。他认为地方上一把手都是书记,那么部队的书记也一定比营长、教导员官大。</b></h1><h1><b> 王队长的一场误会,成了一条幽默,大家在施工疲乏的时候,就爆料一下,解解乏。</b></h1><h1></h1><h1><b> 是乌江天堑“阻断”了大山与世界的交流,也许是山里人世世代代就是靠山吃山,逍遥自在,顺其自然地过着农耕日子。</b></h1><b>&nbsp;<br></b><h1><b> 作为部队来讲,一年四季战备训练,总天脑子里装着“敌人”。这次来到乌江江畔,面对的“敌人”就是攻克施工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br></b><b> 连队住到大山沟里,远离城镇,一直遇到“两难”问题不好解决:吃不到新鲜蔬菜、饮用水总是困扰着大家。</b></h1><h1><b> 每到一地,连队都要根据炊事班找到的山泉水源,抽出兵力,修蓄水池。有的把一根毛竹剖成两爿,将水引导到老百姓家里。边施工边学雷锋做好事,我军光荣传统在乌江江畔生根开花结果。<br></b><b> 临时搞起来的蓄水池、毛竹片子引来的那一点珍贵如油的水,部队从不与老百姓去争,除保障连队炊事班做饭,剩下的那点水,大家在你推我让中洗把脸。晚饭后,干了一天活,一身汗臭味的战士们,实在想把澡,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则由班长领着走到很远的山沟里找个有水的窝宕,脱光衣服,在群山环抱中来个裸体浴。<br></b><b> 一连住在武隆县江口镇万银公路道班,地处一座大山的山半腰,七班战士陈quan zhao和战友们早上起来,由班长王光普带着走一公里路,到一处冒着潺潺泉水的小坑里洗脸。一个连队100多人,光靠这一处水坑,水荒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下大雨了,陈quan zhao和战友们都拿着脸盆接雨水,搓一把脏衣服。施工工地都在乌江悬崖上边,沙土地质,每个战士用铁锹、十字镐每天要挖15米长,1.5米深的埋设电缆沟槽。遇到岩石,就用钢钎、铁锤打眼放炮炸。连队只有两部钻岩机,多数炮眼都是战士们挥锤打出来的。陈quan zhao和战友们手掌上的血泡,演变成了厚厚的老茧,这都是小事情。每天从工地回来,浑身的泥土、满身的汗水,洗洗澡,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这对陈quan zhao他们来讲常常是可想不可及。<br></b><b> 二营部在蔡家岩地区施工,水资源也同样奇缺,山蚊子还特别多,白天一身汗,没有水洗澡,就别提了那个难受劲,想洗个冷水澡成了最大的奢望。大约隔两、三天,我就吆喝通信班、或者步谈机班的战友,晚饭后,几个人端着脸盆来回走几里路,到山沟里找一处小水池子洗澡,水是从山沟上游流下来的,清澈而又冰凉。当时洗得很痛快,可待返回住地又是一身汗。<br></b><b> 不但缺水,部队做饭的煤炭也是个难题。四连连长周hong da带着七班班长闫hui qian先期到达张家坝,第一件事就是下到乌江,乘一条小船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买煤,中途还得找个小旅馆住一晚上。旅馆床上的被子本来是白色已经变成灰黑了。跳蚤、臭虫窜来窜去。晚上他们脱光衣服,把衣服吊在房间中间悬空,早上起来用毛巾将全身扫个遍才穿上衣服。第二天用小船将煤炭运到张家坝附近江岸,请老百姓帮忙背到山上连队住地。<br></b><b> 素称中国桐油之乡的彭水,土豆特丰富。部队来了,老百姓很高兴。<br></b><b>老百姓种的土豆多,运不出去,卖不脱(四川话:卖不掉)正好部队买了。炊事班就地取材,要不红烧土豆,要不水煮土豆,干部战士餐餐土豆餐。部队完成一段施工任务后,就要挪到新地方去,老百姓站在路边目送很远很远!<br></b><b> 四连在张家坝完成了阶段性的施工任务后,又转移到蔡家岩地区的凉风口。<br></b><b> 凉风口地处乌江绝壁,仅有一户老百姓,开挖埋设电缆沟槽所经之处,距这户老百姓的房子只有两米。四连七班在此施工放炮,尽管采取了多层防范措施,毕竟还是离房子太近,石头将这户老百姓的房顶咂了两个大窟窿。房主老两口子哭着说:“解放军,炮不能放了”。班长闫hui qian安慰说“把你们的房子炸坏了,真是对不起。不过是国防施工,会给你赔偿的”。女主人指着房墙根下的乌江说:“这房子,是我们俩人年轻的时候从乌江里捞了半年泥巴烧成的瓦,又用半年时间用背篓将瓦一点一点背到这儿,你们赔了钱,我们老了,也没得法弄了”。男主人蹲在地上边抽着旱烟边说:“解放军,你们先到下面去炸,给我两天时间,我把房子上的瓦都揭下来放到稳当的地方,你们再来炸”。闫hui qian握着男主人的手说:“谢谢你们对国防施工的支持!”男主人说:“谢啥子嘛,上头已经对我们说过,国防施工要支持的啋”。<br></b><b> 在场的战士们被老百姓的言行所感动,所鼓舞。<br></b><b>&nbsp;<br></b><b> 全团部队胜利完成武隆、彭水地区的7701国防通信工程第一期施工任务后,于1977年10月4日拉到黔江县,开始了7701国防通信工程第二期施工。<br></b><b> 团机关住在黔江县委党校,一连住在冯加区粮站,七连住在黔江县城关公社柏桥三队,四连住在一个名叫栅山的镇子里,五连住在谭家坝,后又转移到黔江县城住进一栋公房,二机炮连住在石会区公路道班,二营部住在石会区公所。<br></b><b>&nbsp;<br></b><b> (三)</b></h1> <h1><b>  彭水县蔡家岩,顾名思义,地无三尺平,临近乌江,悬崖峭壁嶙峋,当地采药工都说,有些峭壁他们都没得法上(四川话:没有办法上)。<br></b><b> 7701国防通信工程的施工,是逢山过山,逢水涉水,明知山有虎,也要向虎山行,绕不开拦路虎,只有学武松将“老虎”打死。<br></b><b> 部队施工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在这乌江江畔的悬崖上作业。采药工没得法上,战士们也得上。<br></b><b> 全训野战军步兵团,现在要搞放炮开山,的确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事。手里没有现成的经验,面对的繁重施工任务又必须按时完成。唯一的办法就是冲向“凶恶的敌人,杀开一条血路”、“人在阵地在”。<br></b><b> 二机炮连连长熊wan gen亲自担任爆破安全组长,带领“黑旋风李逵”等几名战友扛上保险绳,劈开荆棘,探出一条路径,爬上作业面的悬崖上方,根据作业需要,选好固定点,拴牢保险绳。再将这保险绳子系在作业者战士的腰间,手持钻岩机、顺着绳子滑向作业面,每次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br></b><b> 战士们身拴保险绳,在崖壁上钻成一个一个的炮眼。一干就是半天,不喝水,不大、小便,减少进出悬崖作业面之苦和危险。<br></b><b> 悬崖上的炮眼钻好了,便小心翼翼地把炸药装进炮眼里,预留较长的导火索,在熊连长的一声号令下,点燃导火索,炸开一条能放进国防通信电缆的沟槽。<br></b><b> 钻岩机钻炮眼的共振作用,崖上会不断滚下石头;点燃导火索放炮,现场人员迅速地安全撤离;哑炮的排除等等,都是最危险的环节,每当此时,连队干部都十分担忧。<br></b><b> 为了安全稳妥地解决哑炮问题。熊连长开诸葛亮会,在爆破组李li xue、王cong li和其他几个战士的七嘴八舌中,总结出炮眼装填炸药的“四步法”:第一步,炮眼打好后,炮眼底部填5一1O公分TNT炸药,用木棒将其塞紧。第二步,导火绳接好雷管插进炮眼里,用粉末炸药将雷管四周细心装填好,用小木棒压实。第三步,雷管上面再用适量的炸药装填压紧。第四步,用粘性的泥土封紧炮眼。炮眼装填炸药和雷管,是放炮开山过程中,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装药不到位,雷管埋不实,就会出现哑炮。如果装药时对雷管压力太大,就会当场爆炸。有一次,出现了两个哑炮,熊连长下令李li xue、王cong li和爆破组的其他战士撤离危险区,自己小心翼翼地接近哑炮,用小木棍陶开炮眼封口的泥土,取出雷管。爆破小组的战士们眼睛盯着熊连长,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都为连长的安全捏着一把汗。<br></b><b> 干部们的严密组织指挥,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拍死”的勇敢精神,敬畏了山神,施工期间,皮肉之伤家常便饭,庆幸的是没有死人。<br></b><b> 新战士李li xue不仅身材魁梧,而且在施工中脏活、重活、最危险的活,他都抢着干,风吹、日晒、汗水抹得皮肤黝黑,战友们都戏称他为“黑旋风李逵”。<br></b><b>“黑旋风李逵”在悬崖上顺着保险绳从上而下,他感觉就象吊在800米高空中打秋千,唯恐绳子不牢;眼睛时不时地往脚下的滔滔乌江一瞅,天啦,犹临万丈深渊,心中发悚,逮着保险绳的双手手心总不断地浸出汗水。<br></b><b> 该连指导员杨liu zhang带着文书钟jing hua到悬崖施工现场检查各班、排施工质量时,突然听到头顶上有一块大石头吱吱发声,眼看着就要掉下,他俩说时迟那时快,躲闪及时,幸好没有砸到人。几十年来,这惊险的一幕却常常浮现在他们眼前。2017年2月24日战友们在微信朋友圈里聊到部队在乌江施工时,杨指导员还说,他当年在工地上捡回一条小命,指的就是这一次遇险。<br></b><b> 6月30日这一天,五连副连长张ying hua带领连队钻岩队连续钻好10多个炮眼,便指挥战士装炸药,点火放炮。由于地形特殊,战士点火动作有快有慢,导火索燃烧延时很难一致,等待点炮战士撤离危险区,他最后一个撤离时,有些炮眼开始爆炸了,乱石漫天飞舞,一块大石头落在他跟前,吓得冒了一身冷汗,好险小命归天!<br></b><b> 岩石区作业,除了钻岩机打眼外,主要是抡铁锤打钢钎钻炮眼,石浆、粉尘、汗水搅和在一起,一个半天下来,只见战士两只眼睛珠子在转动,鲜血浸透了带在手上的厚厚手套。<br></b><b> 在城镇居民区施工作业也是困难多多,如何既要炸开石头又要确保安全,成了攻关课题,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指导,五连连长李shun bao、副连长张ying hua和排长杨zheng he多次现场与战士们开诸葛亮会,开动脑筋,土法上马,想了很多办法解决难题。<br></b><b> 他们在施工中,探索出松动爆破法,在全团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团首长的充分肯定。班长牧yun gen在实践中集思广义,总结了“松动爆破法”的具体操作要领:居民区、电线杆、建筑物附近斜打眼、适(少)量药、多放炮、上山砍些树枝荆棘打捆,压在炮眼上,放炮炸石时,石头飞不起来,安全性最佳。彭水、黔江县有关部门组织召开施工现场会,特邀请他们作示范表演。<br></b><b> 为在居民区钻炮眼,放炮炸石不扰民,战士们晚饭后打眼,清晨放炮,白天清渣,这样既不过多地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不影响施工进度。<br></b><b> “松动爆破法”,引起总参通信兵部的重视,还派人到五连总结这方面的经验。<br></b><b> 二营在黔江县石会地区施工期间,广泛开展施工竞赛,掀起你追我赶的热潮。五连组织各班、排开挖埋设国防通信工程电缆沟槽"看谁挖得快、挖得长”的活动。二班战士赵hai xiang光着上,穿着裤衩,挥汗如雨。当沟槽挖到一米以下,他弓着腰在几十公分宽的沟底取土,简直是磨不开身体,汗水粘上泥土染到皮肤,搅合在一起,是个泥人,象条泥鳅在翻滚。他就这样“革命加拼命”的挖,一个上午开挖25米长电缆沟槽,创造了半日最佳惊人速度,引起全团反响。<br></b><b> 但是,小赵的这个记录很快被二机炮连战士杜jing long打破。他单日开挖埋设国防通信电缆标准沟槽32米,攀上同等条件下全团单兵单日最佳成绩榜单。连队干部中途给他送饭、送鸡蛋,补充能量,他早上太阳未出山就到了工地,直到天黑才收工,苦干巧干,勇攀高峰。团参谋长刘yu ming高度赞扬了杜jing long,让团司令部印发《简报》宣扬和推广其先进事迹,给他荣记三等功。至今,讲起当年部队在乌江的国防施工,许多人都要提到杜jing long此人此事。<br></b><b> 杜jing long的创单日最佳成绩又不断被他自己攀升到42米。各个连队都掀起向杜jing long学习,先进更先进,形成山外青山,更上一层楼。二机炮连八班班长卢zhong wen最终达到单日成绩为43米,团里也给他荣记了三等功。<br></b><b> 二机炮连在施工中劳动竞赛热火朝天。班长肖xian ming带领全班把连队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做到工地上,细到日常生活点滴中。肖班长的“一切为了施工、全力保障后勤”,互动互促,起了很大作用。卢zhong wen说,连队一天供应四顿饭,每人10个鸡蛋。他每餐吃四大碗饭,劳动体力消耗大,饿得快。<br></b><b> 肖xian&nbsp; ming的实绩虽然不象杜jing long开挖埋设国防电缆沟槽那样量化,可众人的口碑就是一杆标杆。1977年秋天他作为全团唯一的战士代表与连队代表——红七连指导员石zai rong一起首批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政治荣誉,战友们都为他们竖起大拇指。<br></b><b> 一连住黔江冯加区粮站,虽然战士们用水的问题有很大改善,可施工中遇到了新的难题。他们的作业区域在水网稻田里,土质含水量多,质地稀软,容易垮塌。陈quan zhao和战友们开挖的电缆沟槽为了防止垮塌,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7701国防通信工程电缆埋设要经过乌江支流阿蓬江,来了两名东海舰队潜水员增援一连啃下这块“硬骨头”。潜水员用塑胶炸药在水下炸开一条过江沟槽,把电缆放进去。然后,由陈quan zhao和战友们涉进一米多深的江水里,人工填埋。12月份的乌江地区,已经轻霜冷露了,他们在水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上岸后满身都是鸡皮疙瘩,冻得直打啰嗦。<br></b><b> 在黔江县石会地区施工时,遇到大片的漆树林。二机炮连的战士们在漆树林里开挖埋设国防通信电缆沟槽时,必须清除漆树树根,树根挖断了,漿汁染到裸露的皮肤上,引起身上漆树过敏反应,遍身起红疙瘩,瘙痒疼痛,重者生疮化脓。又逢天气炎热,施工劳动的汗水浸到炎症的皮肤,烧灼得钻心的痛。晚上熄灯号响后,八班长卢zhong wen躺在通铺上,听到副班长罗da jun与全班的战友沙、沙、沙……,都在挠痒痒的声音,眼睛时常湿润了。战士徐guang lin身体溃烂面积都超过百分之二十,连队干部叫他住院治疗,他还是坚持“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即使住进了团卫生队治疗,伤情略有好转,就吵着出院又回到工地。<br></b><b>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岂止是血洒刀光剑影的战场?!在和平环境下,照样谱写气壮山河的凯歌。当地老百姓见了都为之动容,纷纷给亲人解放军传授偏方:用韭菜捣烂挤汁敷在伤口上止痒消炎,一度部队施工工地周围老百姓的韭菜成了抢手货。<br></b><b> 开展劳动竞赛,明显地加快了开挖埋设国防通信电缆沟槽的进度,到了1977年10月下旬,二机炮连已经开挖了大约十四公里。有一天,一声起床号唤醒了沉唾中的战士。但是,九班战士李li xue和战友们连日来的超强度劳动,实在太疲惫了,还赖在被窝不想睁开眼睛,多么想再睡睡。“起床啦、起床啦”!班长王hong jin不断地催促着。<br></b><b> 全连整齐的队伍站在驻地院坝里,每个人手里拿着饭碗,先听熊连长宣布:今天咱们连的任务是拉电榄线上山!<br></b><b> 早饭后,李li xue和全连战友们将十四公里长的电缆,从置放在公路傍电缆大圆筒子上拖下来,扛在肩上,越过石会区小溪沟,翻过耳叶山,每人还得拿一根棍子当拐杖,上山下山,以防万一发生摔跤,损坏电缆。宁肯人摔伤,也要护住电缆完好无损。&nbsp; <br></b><b> 电缆一节地一节放进已开挖的电缆沟槽里,填土埋好夯实。这一天的紧张战斗,即使“黑旋风李逵”也感到有点支撑不住了。<br></b><b>&nbsp;<br></b><b> (四)</b></h1> <h1><font color="#010101"><b>  施工中,部队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双学“活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任务压下来,叫做累不倒,压不垮,人在阵地在。夏天,卫生环境很差,蚊叮虫咬,有的战士夜里发高烧,淌一身虚汗,第二天继续上工地干活,实在累得撑不住了,就在工地上找个阴凉的地方躺一会。</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连队为赶工期,施工任务非常艰巨。 </b></font><b style="color: rgb(1, 1, 1);">二营部每到一地,分管施工的副营长何ji qiao就在住地附近分给营部一段施工任务。有时候,营首长也亲自和营部“五大员”(通信员、卫生员包括医生、步谈机员、炊事员和饲养军马的驭手)挥镐铲土,开挖埋设电缆的基础沟槽。我当然也是其中的战斗员。手上磨起的血泡好了又起,起了又好,变成了老茧。我白天与营部“五大员”施工以外,还要挤出时间到连队施工现场,收集“好人好事”,晚上挑灯编写《施工简报》稿子,再用蜡纸刻成钢板,用油印机一份一份地印出来,每周两期,分发到连队。五连指导员杨yu de对我说:“书记,你编的《施工简报》,战士们抢着看,比成都军区《战旗报》还受欢迎。团军务股股长周fu xing还专门打电话叫我每期都要送给他们一份,后来,团机关各部门都要求予以报送,引起了广泛反响。 </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就《施工简报》本身来讲,区区两张A四油墨纸。但这上边实录了干部战士在施工中顶烈日,战高温,挥汗如雨,身拴保险绳,攀岩走壁,钻眼放炮……的身影,油墨中凝聚了动天地,泣鬼神、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没有想到小小的一份《施工简报》所造的舆论,在典型环境中,能起到骏马之力。营长Yuan Kai、教导员李wen chang说,小陈,你的《施工简报》作用比我们营首长感召力还大哩!我说,首长别拿我开心了!</b><br></h1><h1><font color="#010101"><b> 1977年12月底,在全团召开的“双学“暨国防通信工程施工总结大会上,我领回了荣立三等功的奖章和“双学”奖状。 </b></font></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红七连连长钟guang qian坚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施工中遇到最危险、最能啃的硬骨头,都能见到他的身影。连队战士们说:咱们的钟连长是“拼命三郎”。年终团里召开的施工总结大会上,王zhen min团长给他颁发了荣立三等功的奖状和奖章,连队也被评为“双学”(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由此,钟连长代表红七连还出席13军“双学”表彰大会。他坐在表彰大会的主席台上,军首长们就坐在他前面,第一次近距离跟大干部坐在一起,抬眼一瞅,台下报告大厅里,黑压压坐满了人,眼睛都不敢乱转,手放在那都觉得不是个位置,大会轮到他发言时,他军姿、敬礼还是很标准的,把稿子念完了,头也没有抬一下。</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二营和二机炮连在施工中,分别被评为7701国防通信工程施工先进单位。二营教导员李wen chang和二机炮连指导员杨liu zhang作为单位代表出席工程兵总部庆功大会,并介绍了经验,获得了奖旗。据说后来这面奖旗遗失了,杨liu zhang一直为此懊恼至今。他说,主要是这面奖旗上凝聚了全连百名干部战士八个月施工中,所流的汗水、泪水、血水。&nbsp;</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nbsp;1978年2月1日,步兵第112团胜利完成7701国防通信工程施工任务,由黔江县石会顺利返回到南充驻地。</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文中2一4图片来自网络)&nbsp;</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br></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结束语:我在写《炮声隆隆在前线》侧记一文之前,翻阅了手头保存的当时一些原始笔记,寻访了一些战友的回忆,加上自己亲身经历,整理而成,但愿能勾起战友们那一段封存已久的往事。遗憾的是只能写我所知点滴,很难反映出当年全团部队泣鬼神,惊天地的7701国防通信工程施工全貌。</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笔误也在所难免,望读者见谅。&nbsp;</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初稿于2017年2月28日</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定稿于2017年12月18日</b><br></h1> <p><br></p><p><br></p><p>作者简介: 陈德生参加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时荣立三等功。其代表作《&lt;兵出南疆﹥追踪步兵第一一二团自卫还击作战》(中华文化出版社)长篇纪实,具体而详实的叙述步兵笫112团自卫还击作战全过程。该书已被40余家知名图书馆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