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几日,因地域文化交流有机会见到本省各地一些文史界的老朋友。并应邀去几个地方进行文化互动活动。急去了一趟山东博山,参观了以“孝行绝伦”之称的颜文姜祠。</h3> <h3>颜文姜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志有关资料考证,该祠始建于北周(557一581)年间。祠内石刻艺术,尤其是历代碑碣保存尚齐整。虽因时间关系有些走马观花样的参观着实不爽,但友人还是诚挚的赠送了一份祠中镇祠之宝《风雨竹诗画碑》拓贴,由于文史及书画爱好,心感释怀。<br></h3> <h3>山东博山,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人文积淀丰厚,石刻便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颜文姜祠碑碣的保护传代,的确牵动了唐宋元明清历代朝野,但不能不说与它宣扬倡导的孝文化主题在百姓的感知保护下有着极大关联。这张图片即是该祠清代吴静君《风雨竹诗画碑》拓贴。清道光六年(1826)立,碑高1.32米,宽0.49米。系时任博山知县杨春喈题跋。此碑被誉为“风雨竹画得好,诗跋题得好,匠工刻得好”的“三好碑”,为镇祠之宝。其拓片是世人争相收藏的珍品。</h3> <h3>碑右上角有杨春喈题跋,文日:笼泉洒润。丙戌春杪,二麦苦旱,喈同僚友步祷于夫人之祠。次日,大沛甘霖,欢腾遍野,咸呼为娘娘雨。缉笼余涌,百里同沾。因倩内子画竹勒石,以当匾额。盖竹以象德,风雨之竹,所以志灵也。是为跋。内廷觉罗官署博山县事天目杨春喈</h3> <h3>此拓画心石上题诗一首。诗文曰:<br> 者番瞻拜慕前贤,<br> 挚孝由来可动天。<br> 清节高风谁与比,<br> 为栽修竹护灵泉。<br>静君女史吴秦女妲写并题</h3> <h3>三字为“诚求显”。可谓“诚实所至,金石为开”。因干旱不雨,百姓途劳。昨日至祠,求雨修竹,护泉显灵。次日雨至,丰沛余涌,百姓欢腾,称娘娘雨。大吉之道也。</h3> <h3>将此拓片带到德州运河文化研究会由地域文化专家学者、研究人员零距离欣赏评说,指点迷津。研究讨论中将碑文及记述情节一一澄清示人讲解。</h3> <h3>地域文史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一丝不苟,在认真为大家解读。<br>此碑拓诚至昭昭,吉祥雅观,文史周全,诗书画刻,实乃一珍贵收藏。<br>“给历史写碑的是人,给人造碑的是历史。”<br>和大家一起品味吧。<br>一一一吴鹏<br>2017年12月1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