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据说篁岭是因为一张《晒秋人家》的摄影作品而闻名遐迩的。 篁岭古村号称"挂在山崖上的村庄",是犹如童话中的城堡似的古民居群。我对古镇情有独钟,对篁岭更是充满了期待。尤其是看过许多"晒秋"题材的摄影作品之后,我就一直向往着有一天亲自走近她,去闻一闻那些瓜果散发的乡野的芬芳,去尝一尝那种云雾里生长、阳光中晒出的味道。</h3> <h3> 如今梦想终于实现了! 到了山上我才发现,篁岭原来是一个峡谷。北面的山坡便是那片向往已久的古民居。南面的山坡则成了村民播种春天的花田。那些依贴着陡峭山势巧妙垦辟的梯田,田埂蜿蜒,田畴狭长,高低落差大,层次感强。走进这个峡谷,就像珍珠把灵魂锲进了蚌壳。那层层错落的梯田就是那辗转的纹理。 早春的清风,将亮黄的水粉一层层地刷满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直到每一颗爱美之心莹润饱满,通透光亮 ……</h3> <h3>为了方便观赏梯田花海全景,景区建了高空玻璃栈桥,我们行走在栈桥上,会有像蝴蝶扑入花海一般的独特体验。</h3> <h3>垒心桥上俯瞰,山涧谷底溪流如练,看篁岭万亩油菜花海竞相绽放,涌金流芳,香飘十里。如金蛇舞动 !这是我遇见过的最美丽的乡村童话。左老师不住地按动快门,把这美妙的瞬间定格。</h3> <h3>从峡谷转了一大圈,最后我们来到被称作"梯云人家"的篁岭古村。 踏着青石板路游逛,近五百米的"天街"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 。 拾阶而上, 整个村庄依着山势而建,飞檐上挑着又一栋飞檐,黛瓦上衬着另一家的黛瓦。形成一种楼中有楼、鳞次栉比的布达拉宫式的奇景。远观像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古代宫殿城堡,壮观而神秘。</h3> <h3>行走在篁岭,就让我邂逅了长短各异,粗细有别的"晒浪"。村子里,家家户户房前檐下伸出去的一根根,一排排黝黑的"晒浪",仿若山里男子壮实有力的臂膀,似海浪铺陈在层层叠叠的屋顶之上,蔚为奇观。</h3><h3> </h3> <h3> 为了尽可能地欣赏到更多的篁岭美景,我们特地选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农家晒场,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山下层层梯田、悠悠远山以及晾晒的全景。屋檐下,层层叠叠的晒浪上铺陈出去一只只,一对对橙黄的"晒筐",太阳正当头,红红的辣椒、黄黄的豆子、五颜六色的瓜片果干纷纷登场。一张张竹簟就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丰收的喜悦,阳光的甜香,农家的殷实自足,乡村的温馨表情,就那么热辣辣、坦荡荡、红火火、浓酽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层层叠叠的晒簟,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再加上早春开放的纯白梨花,远远地望去,似一幅美丽的织锦,织着阳光的温暖,织着村民的喜庆,织着时光的馈赠,织着对物华天宝的感恩。</h3> <h3> 其实篁岭人晒秋不仅仅指的是秋天的晾晒,这个"晒"字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过去物资贫乏的年代,篁岭人过着那种自耕自给,却不能自足的日子里,就只好春天晒水笋、蕨菜;夏天晒绿豆、黄花;秋天晒辣椒、茄子;冬天晒冬笋、谷子与菊花还有风干肉、风干鱼等等的东西。他们在上一个季节里,要晒好下一个季节里备用的食物,以备他们的不时之需。我想,只要是生活在篁岭的人,他们的一生就会跟"晒"字结缘,就会不离不弃,相伴终生吧。</h3> <h3>离开篁岭的时候天空已是呈现出浅浅的的黛色,我们乘坐景区大巴到停车场,打车去清华镇。车子越走越远,篁岭的灯火都看不见了,从车窗吹进来的夜风带着清甜的油菜花香。闭上眼睛, 随心而动,一种绝美的天籁之音在我的脑海丝丝回响。大概,那就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和我在篁岭感受到的美丽情结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