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说一个人,一个集体在封闭的环境中走不出去,拒绝外界的一切,这始终是闭门造车;但如果改变观念,吸纳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改进不断学习,这个人,这个集体便会飞速进步成长。</h3><h3> 2017年的12月13日,我们走了出去,学习、交流……天还没亮,我们一行人便由张校长带领到宁夏大学附属中学进行地理,历史,生物三门课程的同课异构。地理四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授课老师王羽菲,魏江龙,听课老师孙秀珍,胡雪。</h3><div>听课安排:第一节课 附中何志铅 </div><div> 第二节课 一中王羽菲</div><div> 第三节课 一中魏江龙</div><div> 第四节课 附中马连平(由于身体原因未能授课)</div> <h3> 第一节课何老师讲授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何老师以游学的形式设计本节课,来了一次环太平洋游学,从上海出发途径北海道,洛杉矶到科隆群岛。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线索分析了洋流对航海,海洋生物,气候和污染物的影响。采用导学案的方法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完本节课的教学。</h3><h3><br></h3> <h3> 第二节课王老师讲授洋流的分布规律,以电影少年派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起来,学生自学完成什么是洋流,以及其他海水的运动形式。分析洋流的分类,引导学生分析太平洋洋流的分布图归纳总结大洋的分布规律。采用小组的形式分析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分布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现象到规律,对课本进行了重新的整合。</h3><h3><br></h3> <h3> 第三节课魏老师讲授洋流的分布规律,以泰坦尼克号沉没引入新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课,但是上课的教态非常的好,语调阴阳顿挫,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首先讲授海水运动形式,洋流的定义都一带而过,对于洋流的形成原因得出风海流,补偿流。</h3> <h3> 最后,大家对这三位老师的课做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对这三位老师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部分的不足与提升意见。针对何老师的课大家提出:他的课准备充分,以游学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导学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丰富,结合地图视频教学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案例探究选取经典,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来解释现象。但他的不足之处激情不足,感染力不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欠缺。</h3><h3> 我校王老师则针对高一的学生,有规律到成因,教材的灵活处理,引课有趣,注重学生绘制地图。不足之处引课应该截取一段少年派的视频更具冲击力,在讨论的过程中时间过长,任务不明确。</h3><h3> 而我校魏老师教态好,富有激情语言组织能力好。注重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边讲边练能够及时的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足之处是有些专业性语言表述不清楚。</h3><h3> 这三位老师的课风格迥异,存在的闪光点大家充分的肯定,不足之处大家给予不同的意见,相信对这三位老师的成长提升也有很大的提升。</h3> <h3> 宋校长对这次活动的肯定,深刻剖析交流的重要性,可以暴露问题摆出问题,利于两校的整体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