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中的植物学(一):那些让你在野外轻松捕鱼的植物

纪运恒

作者简介:纪运恒,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地理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分类学与植物资源学研究。 ……………………………………………… 电视系列片《荒野求生》(Man vs. Wild)的主角,前英国特种兵——贝尔是十一岁的大儿和三岁的小儿崇拜的偶像。某集节目中有这么一个情景:在南美的一个荒岛上,饥肠辘辘的贝尔将某种树根捣碎后投入小河之中,水中的鱼就会迅速昏迷漂出水面;他轻松地捕到了鱼而大快朵颐,人类又一次战胜了自然。这种神奇的植物是什么?我们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植物呢?这是孩子们看过这集节目后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从所使用的植物部位(根)以及植物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贝尔所使用的这种植物很有可能是蝶形花科(狭义豆科)醉鱼豆属(Lonchocarpus)的某个种类。醉鱼豆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南美及西印度群岛,这些植物的根长期以来被南美土著居民用来毒鱼。现在,这种捕鱼方式已被收入美军特种兵野外生存指南之中,特种兵出身的贝尔有可能在与美军同行的交流中学到了这项技能。醉鱼豆属植物的根中的什么化学成份使鱼迅速昏迷?这些成份对人类有毒吗? 植物化学研究表明,醉鱼豆属植物的根皮中含有一种称为鱼藤酮的化合物。鱼藤酮最早由同属于蝶形花科的鱼藤属植物(Derris spp.)中分离得到。这类化合物在毒理学上是一种专属性很强的物质,对冷血动物的呼吸作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毒性却很低。除非大量误食,人类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 尽管没有醉鱼豆属植物的分布,根皮富含鱼藤酮的鱼藤属植物在中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却很常见。使用鱼藤属植物来捕鱼的经验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本草纲目》、《南方草本状》等古籍中也有所记载;现今广西、广东、海南的一些地区也仍然使用这类植物来捕鱼。与醉鱼豆一样,食用鱼藤捕的鱼并不会造成中毒。 鱼藤属植物均为本质藤本,七小叶羽状复叶,花通常为白色,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中比较常见。 根是鱼藤的使用部位。捣碎,抛入水中,等着捞鱼就行(前提是水里有鱼)。 捕鱼就这么简单,这活小屁孩都能干! 除鱼藤属植物外,蝶形花科的厚果鸡血藤的根也富含鱼藤酮,同样能帮助你荒野求生!使用方法同鱼藤。 厚果鸡血藤又名冲天子,也是木质藤本。其木质茎入药,是中药“鸡血藤”的基源植物之一。茎的断面上会流出血红色的液汁,“鸡血藤”之名来源于此。 土瓜,又名豆薯、凉薯,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栽培作物。土瓜也隶属于蝶形花科,其地上部分(茎和叶)也含有鱼藤酮,同样可用于捕鱼。 不过,在荒野中要能找到土瓜,也不用费力捕鱼了。 除蝶形花科植物外,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Buddlejia spp.)的根也能用于捕鱼。方法同鱼藤。 醉鱼草属植物多为灌木,在河滩荒地较为常见,便于就地取材。 醉鱼草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有些种类(如密蒙花)的花在云南南方地区用于端午节染饭。 胡桃科枫杨属植物(Pterocarya spp.),又名麻柳。茎叶捣碎后也可用于捕鱼。枫杨通常长在水边,方便你就地取材。具体是枫杨的什么化学成分起作用,我没看到相关的资料。搞植物化学的同行请补充下。 我到云南后第一次出野外,在西双版纳就见到了当地傣家用枫杨捕鱼,效果还真不错。 核桃的果皮捣碎后也可用于捕鱼,这也被收录到美军特种兵野外求生指南之中。野生的核桃在我国南方很常见。 最后是卫矛科的昆明山海棠,用根。不过,昆明山海棠的毒性较大,不建议使用。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