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金陵(五)——石城怀古

行者致远

<h3>  提起唐代刘禹锡的《石头城》,许多人都很熟悉,但要说出石头城确切的地理位置,很多南京人怕也只能说个大概方位了。</h3><h3> 17年12月12日,国殇之日的前一天,作为一个生长在金陵的南京人,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一睹这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h3> <h3><font color="#010101">  石头城遗址位于南京城西部的清凉山西坡,在今天的清凉门与草场门之间,虎距路西侧、外秦淮河畔,是古都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font></h3> <h3>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令谋士范蠡监管建城,定名“越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多平方米。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始称“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在金陵邑的基础筑新城,取名“石头城”。</h3> <h3>  在这里要说的另一个典故,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时路过此地,眺望钟山(今紫金山),好似苍龙蟠卧于群山之中,脚下的石头山仿佛猛虎雄踞在长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南京因此而得“虎踞龙蟠”的美名。</h3> <h3>  石头城的城墙以天然峭壁为基础,上部砌筑有青砖条石,环山形地势建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如今的六里左右。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依山傍水,夹淮带江,地势十分险要,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军事要塞。</h3> <h3>  自唐朝以后,长江水道逐渐西移,石头城便开始废弃,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一样,这时候的石头城已然成为了一座荒凉的废城了。</h3> <h3>  在石头城的城墙上,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因长年风化,坑坑洼洼,斑斑点点,还杂有紫黑色的石块,隐约可见耳鼻口目,一副狰狞的样子,好似鬼脸一般,因此这段城墙被称之为“鬼脸城”。</h3> <h3>  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座以“石城怀古”为主题的遗址公园。建设的布局是以古城墙为轴线,划分成了国防春晓、石城霁雪和山居秋瞑的三大游览景区,实现打造成为集观景、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娱乐公园。</h3> <h3>  古都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是龙蟠虎踞、山环水抱、四季分明的旅游之城。自古就有“春牛首、秋栖霞、夏钟山、冬石城”的美景。其中的“冬石城”指的就是这里,来南京旅游,如果时间充足,不妨来这里体验一下古城气息。</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用这段词作为本文的结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元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准一片明月。</font></h3> <h3>  2017年12月12日于南京</h3><h3> ——追风行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