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午饭后离开奥斯维辛小城,驱车前往克拉科夫一路心情沉重,美丽的风景也无心欣赏,憋闷了好久缓不过神来…。当大巴进入克拉科夫的瓦维尔皇家城堡时,天空晴朗,蓝天白云。我不由地在心底惊叹不己:哇,好壮观的城堡啊!</h3><h3> </h3> <h3>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白云飘飘,不远处的城堡就突然呈现出了它最美的样子。简直是童话中的城堡啊,太美了!</h3> <h3>瓦维尔皇家城堡屹立在维斯瓦河岸边的瓦维尔山上,始建于公元1020年。从卡齐米日国王时期,一直到1595年齐格蒙特三世国王迁都华沙之前,克拉科夫一直是波兰的首都,瓦维尔城堡就是波兰的王宫,瓦维尔主教座堂就是皇家教堂。当时波兰的雅盖沃王朝掌控着波兰、捷克、匈牙利三个王国的王权,瓦维尔城堡也就成了当时欧洲最重要的王宫之一。</h3><h3> </h3> <h3>瓦维尔皇家城堡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着克拉科夫,乃至整个波兰曾经辉煌的历史。</h3> <h3>这些,让我不由得对波兰文化的厚重心生敬意。</h3> <h3>瓦维尔城堡是位于波兰克拉科夫的一座哥特式建筑,修建于卡齐米日三世时期。</h3> <h3>瓦维尔城堡在历史上曾长期是波兰王室的住所,是波兰的国家象征之一。自1930年以来,城堡已经改为博物馆。</h3> <h3>现在瓦维尔城堡是波兰最顶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东方艺术和奥斯曼艺术品的藏品规模也是波兰首屈一指的。</h3> <h3> 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大教堂建成于1364年,在其后的4个世纪里,一直是波兰国王加冕和王室成员安葬的地方。这里也是天主教克拉科夫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我们在教堂的地宫里看到了一战后新生波兰的首任总统毕苏斯基的灵柩。</h3><h3> 克拉科夫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和布拉格城堡一样,在城堡内的主教堂里,陈列着历代波兰国王、克拉科夫主教的古棺。波兰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灵柩也葬在这里,其中包括世界闻名的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斯沃瓦茨基,民族英雄科希秋什科以及毕苏茨基等人。这也将是罹难总统卡钦斯基夫妇的最终归宿。</h3> <h3>2010年因去俄罗斯参加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时飞机坠机而遇难的波兰前总统卡钦斯基的陵墓。</h3> <h3>约瑟夫。毕苏斯基的陵墓</h3> <h3>介绍一下躺再瓦维尔教堂美丽年轻的女王吧:雅德维加(Jadwiga of Poland,1374-1399)。这位女王仅仅活了25岁,但她的婚姻使得一个联邦诞生,并存在了长达410年。</h3> <h3>保罗二世的铜像</h3> <h3>主教堂钟楼上悬挂着波兰第一大钟西格斯蒙德大钟。据说国王西格斯蒙德一世时用多次战争时获胜的兵器用来铸造的大钟,1521年国王西格斯蒙德一世亲自观礼市民悬挂大钟,此大钟只是用于国家特殊庆典时才敲响。</h3> <h3>城堡花园里设有餐厅,露天咖啡馆和酒吧。</h3> <h3>这是城堡花园一侧的露天咖啡馆。</h3> <h3>城堡花园的一角。</h3> <h3> 克拉科夫中央集市广场是全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广场之一,建于1257年,占地4公顷,一直保留着城市在1257年初建时的风貌。广场周围分布着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宫殿和教堂。2005年12月,中央集市广场获选为世界最佳广场。</h3> <h3>中央广场的右侧是圣玛利亚大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两座高低不同的钟楼,高的一座达81米,低的一座为69米,塔尖上镶嵌着金色的王冠。整个教堂外部完全用人工制作的红砖建成,在绚丽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古朴而庄重。</h3> <h3>塔尖上的金冠是1666年加上去的,它代表当时波兰女王玛利亚的王权。教堂是由红砖修建而成,内部装饰、塔楼以及教堂顶部的修建,花费了整整的一个世纪。</h3> <h3>中央广场的注目焦点是中间黄白色建筑-纺织会馆,它是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最古老的购物商场,现在已改建为商场和博物馆。</h3> <h3>会馆大厅建筑宏伟,拱廊处是布置优雅的酒吧,拱顶上吊着盛满鲜花的花篮。</h3> <h3>中间是主楼,两翼呈对称的大厅,大厅外侧是拱廊。</h3> <h3>波兰克拉科夫是一个非常让我留恋的地方。特别是中央广场,号称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也是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温馨又充满活力,精致且不失纯朴。</h3> <h3>许多人到这,就是特地为了来感受波兰地道的浓郁文化与地方风情。</h3> <h3>克拉科夫在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确认为"欧洲文化之都"、"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h3> <h3>她与布拉格和维也纳一起被称为"中欧三大文化中心"等美誉。</h3> <h3>载客人游览的马车。</h3> <h3>赶马车的美女。</h3> <h3>放倒的人头青铜像。据介绍这是一位意大利艺术家送给克拉科夫的礼物,本人才疏学浅,不解塑像其意?</h3> <h3>瓦津基公园又称肖邦公园是华沙最大的公园,具有英国园林风格,公园内有许多名人的雕像,其中最著名的是肖邦雕像。公园门口耸立着波兰英雄马茨莱克·约瑟夫·皮尔索德斯基的雕像,是他当年统一了全波兰。</h3> <h3>肖邦雕像用深褐色的装饰铜铸成,高五米,重16吨,宽大的底座由浅褐色的花岗砌成。雕像构思深邃独特,造型别致。</h3> <h3>公园的所在地原是波兰末代国王波尼雅托夫斯基的别墅,院内宫殿、楼阁、沼泽、草地错落其间。</h3> <h3>这是在瓦津基公园拍到的,优美的环境中一对紧紧相依的恋人给这幅画面点了睛。</h3> <h3>哥白尼雕像。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神父,日心说的创始人。他的《天体运行论》颠覆了上千年的《地心说》宇宙观,是一位科学史上的巨人。雕像后面是波兰国家科学院。</h3> <h3>华沙大学。华沙大学原来设中学部,肖邦的中学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h3> <h3>维吉古特教堂。中学时代的肖邦曾是这里的风琴手,每周都会来这里为教徒们演奏。</h3> <h3> 华沙圣十字大教堂矗立于波兰首都华沙市中心,它的命运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波兰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深刻地了解这座城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才会知道在大教堂里人们心中的默默的祈祷。现在的圣十字大教堂是战争硝烟散去后1946年重建的巴罗克式建筑。</h3> <h3>夜色降临,喧闹的市声退去,从圣十字大教堂传出一串串跳荡的音符,但走进殿堂,却不会见到任何演奏者和播放器,只是一片肃穆宁静。</h3> <h3>在这座圣堂里,肖邦曾不止一次地做过祈祷。这位伟大的波兰音乐家(1810~1849年),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被迫流亡国外,在法国巴黎寄居。</h3> <h3>他虽然身在异乡,但心脏却和着祖国的脉搏在跳动、在流血,他后来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h3> <h3>临终时还将不能身返祖国成为终生憾事,嘱咐亲人将他的心脏一定要运回祖国。</h3> <h3>就这样,人们将他的心脏运到了波兰华沙,遵照他的遗嘱安放在圣十字大教堂,让它永远地为波兰而祈祷。肖邦的心脏就在这柱子里,他终于魂归故里。</h3> <h3> 华沙无名烈士墓位于毕苏斯基广场西侧,建于1925年,二战期间遭到毁坏,战后重建。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守护着无名烈士墓和长明火,墓碑上镌刻着波兰军队曾经战斗过的时间和地点,四周的铜鼎内存放着从战场上收集来的泥土。按照波兰外交礼仪的规定,外国重要代表团来访和驻波兰外交使节到任,都须要向无名烈士墓献花。</h3> <h3>无名烈士墓的大理石上镌刻着波兰军队曾经战斗过的地点和日期,墓中存放着从波兰烈士们牺牲的战场上收集的泥土。无名烈士墓也是波兰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h3> <h3>无名烈士墓周围的广场和花园。</h3> <h3>这是位于弗雷塔街上的居里夫人故居。玛利亚.居里(1867~1934年)波兰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曾因发现化学元素钋和镭两获诺贝尔奖。</h3> <h3> 华沙老城始建于13世纪,是波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也是波兰人的骄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至1944年,希特勒为了报复华沙起义而采取了大规模轰炸的极端手段,华沙几乎被夷为平地,市内85%的建筑被彻底摧毁。战后,波兰政府马上着手组织华沙的重建工作,华沙人民以震惊世界的"华沙速度",仅用了5年的时间,重建了华沙老城。华沙人民用心和深厚的民族情感重新获得了失去的记忆,重建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灵魂。</h3><h3> 1980年,华沙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华沙街头洁净、美丽。图为华沙的中央大街,马路相当宽敞,两边的建筑物极具欧洲中世纪风格。</h3> <h3>但要知道,原有的建筑均遭战争摧毁,这些大楼都是战后根据资料和人们的记忆重新修建的。</h3> <h3>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华沙老城的评价是:"严格按原样重建,表明了波兰保留传统文化环境的真切心情"。</h3> <h3>广场中央的这根石柱高达22米,上方的雕塑是手持十字架的西吉斯蒙德三世,正是他于1573年将波兰的首都从南部的克拉科夫迁移到了华沙,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h3> <h3>广场右侧的这栋大楼是旧皇宫,它曾经是国王的居所,也是国会以及总统办公的地方,17世纪时可以算得上欧洲最美丽的皇宫之一。现在这里成了皇宫博物馆。</h3> <h3> 华沙旧城的美人鱼雕塑,是华沙的标志,华沙的市徽就是一条美人鱼。相传,曾经有一位叫Wars的渔夫在华沙的维斯瓦河边捕到了一条美人鱼,他答应了美人鱼的请求,将她放回了河里;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定居,城市得以繁荣,Wars娶了位太太叫Zawa,这就是华沙的波兰名字Warszawa的来历,而美人鱼也成了这座城市的保护神。</h3> <h3>该美人鱼铜像高约2.5 米,是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尼茨霍娃的作品,1938 年建成。</h3> <h3>美人鱼的上身是位端庄文静而又英俊无畏的美丽少女。她头发卷曲,眉清目秀。右手举宝剑过顶,左手执循牌护身,双目凝视远方,眉宇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坚实的碑座将美人鱼塑像高高托起,更突出了她那英勇无畏的身姿。</h3> <h3>广场四周全是露天的餐厅和咖啡馆,每家店都精心布置,以招徕游客。</h3> <h3>广场街头漂亮的波兰女孩</h3> <h3>害羞的小男孩</h3> <h3>以及广场周边的一些建筑。</h3> <h3>谢谢大家的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