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诗意行

拙真守望

<h3>  徽杭古道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是一条见证徽商历史文化的神奇"徽商之路",也是当今中国十大徒步旅游最佳线路。</h3><h3> 初冬时节,与一众山友沐浴着煦暖的初冬阳光,开始了一段愉悦而又充满欢乐的访古探幽之旅。</h3> <h3>  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心儿也随着这温暖的阳光而轻轻的荡漾。</h3> <h3>  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h3> <h3>  这些经过后人修缮过的栈桥,曲屈盘旋,犹如凌空而设的天梯缠绕于石壁之上。在如今的游人眼中是那么的充满诗意,而想当年,在往来于徽杭古道之上的商旅眼中是多么的艰难与凶险。</h3> <h3>  峡谷间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流下山脚下的登源河,在峡谷随处可见一块块花岗岩巨石,这些巨石都是地质运动时期,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大的足有几十吨。</h3> <h3>  古代徽州人十分困苦,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说法。穷则思变,宋朝以来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这其中就走出了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h3> <h3>  沿着古道攀登,我们依稀听到了当年那马队清脆的铃声,仿佛看见了红顶商人胡雪岩少年时行走古道之上那单薄的身影,为生计劳碌奔波的挑夫们那沧桑的号子声伴着沉重的喘息在这深山峡谷之中久久回荡⋯⋯</h3> <h3>  如今我们的攀登似乎更多的是为了展示&quot;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幽幽千里草&quot;的豪情。</h3> <h3>  时时回眸,放眼四望,如画风景,美不胜收。</h3> <h3>  比自然风光更美的,是这些勤劳、勇敢和善良的劳动者。他们质朴憨厚、由内而外的笑容在融化了世间一切的同时,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h3> <h3>  沿着陡峭的山坡攀登,实则是在完成一次战胜自我的努力。其进愈难,其志愈坚。</h3> <h3>  下午四点我们即到达了下雪堂,入住了水云间客栈。</h3> <h3>  当年简陋破败的古道驿站,如今已经成为诸多户外爱好者的集聚之地。不仅设施完善,而且颇具规模。</h3><h3> 简单而快速的安顿好房间后,我们一行便又踏上了前往蓝天凹的山路。</h3> <h3>  漫山落叶金黄,道旁溪涧淙淙,路边歇脚的智叟在傍晚金色阳光里的侧影显得分外的迷人。手握智能苹果,置身苍茫古道,这古老与现代的交汇与融合,令人不禁思绪飘飞,感慨万千⋯⋯</h3> <h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山间春晩,可在这初冬时节,古道之上及道路两旁已是冰凌初现。(图片来自同行山友)</h3> <h3>  蓝天凹是徽杭古道的最高处,是通往海拔1787.4米清凉峰的主要通道,前次清凉峰之行下山曾经在此短暂停留。这里也是2天游登山者的最佳住宿处,由于此处地势开阔也是晚上观夜景的好去处。但和下雪堂的住宿条件相比,要简陋许多。</h3> <h3>  从蓝天凹返回水云间天色已晚。山间的夜晚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孤寂落寞,客栈篝火已经点燃,碳火也正旺。欢乐的人们直至夜深时分方才散去。</h3> <h3>  清晨的客栈宁静而安详。依山而建的诸多民宿彰显着山里人家的殷实和富足。</h3> <h3> 无兄弟,不户外。(图片来自浪迹天涯)</h3> <h3>  用完早餐,顺着店家指引的方向,我们一行又开始了新的登山。一路笑语,一路欢歌,笑意全都写在了山友的脸上,尘世里多少的落寞惆怅都随那金色的秋风全然飘散。</h3><h3><br /></h3> <h3>  树上的胡桃早已摘尽,同行的教授一时兴起,轻舒猿臂,纵身上树,一展身手,引得同行一片喝彩。</h3> <h3>  无论何时,无论如何地,都无法改变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中国心。(图片来自浪迹天涯)</h3> <h3>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真英雄的洒脱,也是真名士的风流!自古至今真正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又有几人。下山途中,偶遇这位云居之士,竹影婆娑,长发飘飘,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敬意。</h3> <h3>  仰望这云间的烟火,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不知该作何感想?</h3> <h3>  这位70多岁的老者神态安详,气定神闲,脸上的笑容宽厚而真诚。这种生活的方式与状态何尝不令我们这些久居闹市的人所向往。</h3> <h3>  路边塌圮的土屋似乎在向从它身边经过的路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h3> <h3>  自律、团结、互助、合作、友爱,真正户外人包容的精神、阳光的心态始终贯穿于每次活动的旅途之中。</h3> <h3>  在览遍天下美景,享受户外之乐的时候,你我都别忘记:所有这一切都得有赖于组织者的事先精心谋划、事中圆融变通和事后总结思考。让我们所有参与者对他们衷心的说声"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