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十年

小平

<h3>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我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月我刚满二十岁。不过这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参加了十年浩劫后的第一次高考。当年广东省高考在十二月十一,十二,十三日举行。据说由于报考人有570万之多,国民经济也刚开始恢复,国家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中央果断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最终,27万年轻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这次高考对我和被录取的考生的人生轨迹作了重大的改变:我从一个机修徒工(还不是国营企业)成为一个大学生。这次高考对所有的知识份子的人生轨迹也作了重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是臭老九!</h3><h3><br></h3> <h5><i>资料图 - 新浪图片</i></h5> <h3>一九七七年七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8月初,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者纷纷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就推迟当年招生时间,得到邓小平的明确支持。从8月中旬开到9月中旬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最终达成共识,改变文革时期"推荐上大学"的招生方法,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决定举行一九四九年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春季入学。</h3><h3><br></h3><h3>这是当年的广东省准考证。</h3> <h5><i>资料图-由曾朝霞同学提供并同意发表。谢谢朝霞同学提供的宝贵资料。</i></h5> <h3>很可惜,由于多次搬家,出国,沒有將我当年的准考证保留下來。这个可是重要的历史资料。</h3><h3><br></h3><h3>当年我在广州北郊槎头的广州电风扇厂附属的零件合作社当小工。那几天高考在石井中学举行,风扇厂每天用解放牌卡车送我们几个考生去考试。当时考题都记不得了,只记得数学最后一题我的答案是椭圆,因为不少人认为是圆。化学试结束后在操场上听到几个不认识的考生在交谈。一个说考题不太难,我觉得他有把握。不过一会儿又听见他问同伴,什么叫官能团?</h3><h3><br></h3><h3>放榜了,我被广东化工学院录取了。另外一个工友考上了中专。一九七八年三月,风扇厂工会派了一辆小吉普车送我到东郊的五山入学。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轨迹。</h3><h3><br></h3><h3>入学后,广东化工学院合并入华南工学院。毕业后华南工学院改名为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h3> <h3>同学</h3><h3><br></h3> <h3>当年的校门。</h3> <h3>图书馆</h3> <h3>我们班年纪最大的是老班长,一九四六年出生。年纪最小的唐同学一九六一年出生。我和其他七位同学出生于一九五七年,七位同学出生于一九六零年。按生肖来分雞比鼠多?錯了,還有一位张同学出生于一九四八年,也是属鼠。鸡鼠旗鼓相当!五七和六零这两个年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并非偶然。一九六零年出生的是新鲜出炉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理解,而为什么其他年份的同学中偏偏五七年最多呢?其共同特点是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大概读者们会问,那几年间中学生都不怎么读书,为什么七四届独树一帜?因为我们一九七二年上高中之际,邓小平文革后复出。当时有传言说有望恢复高考,学生和老师都注重教学,认真的读了一点书。另外一个原因是至少广东部分地区一九七二年初中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统一考试确定升高一或初三。所以升高一的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虽然好景不长,一九七三年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又被打下去,恢复高考的美梦灰飞烟灭,但是统计数字表明,这两个因素最后还是显示了出来。</h3> <h3>晒计算器。</h3> <h3>军训</h3> <h3>射击队</h3> <h3>实习</h3> <h3>同窗</h3> <h3>毕业</h3> <h3>留校任教</h3> <h3>四十年后,我们又相聚了!2017年11月11日,学校的回校日,远在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同学齐聚广州,共同庆祝四十年前让我们走到一起的重大历史事件。</h3> <h3>共叙師生情。</h3> <h3>在当年的学生宿舍前合影。</h3> <h3>在学校主广场合影。</h3> <h3>在当年上课最多的教学楼前合影。</h3> <h3><b>祝各位同窗,祝所有七七级的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美满!</b></h3>

高考

同学

当年

招生

邓小平

恢复

出生

一九六零年

合影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