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家史之二十二——疑似四支叔瑜后裔与河南开封尉氏县洧川镇的魏徵墓魏徵庙

东方唯美

<h3>今天下午本来想先去具茨山拜谒黄帝和大隗,因家谱馆内浏览了两本关于具茨山的书,也便改变了行程。</h3><h3><br></h3><h3>苦苦搜索没有得到卢氏县伏牛山魏氏的信息,连河南家谱馆的宗亲都对那个山区的魏氏不联系不了解,我也便知道当初为什么通祖一支魏氏隐居伏牛山了。据说现在那地方养蘑菇的比较多,山区,偏远,一般谁会去那里。</h3> <h3></h3><h3>一、河南开封尉氏县洧川镇魏徵庙村的魏徵墓</h3><h3><br></h3><h3>无意间得到了在开封有魏徵庙的信息。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西北1.5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魏徵庙村,据说那里是魏徵死后的归葬之地。因魏徵墓而有魏徵庙,村名自然来源于此。我喜欢说走就走的拜谒,旋即与宗亲辞别,驱车前往。走在中原的大地上确实懂得了逐鹿中原的重要性,什么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什么经济发达的广东啊,统统都是片汤,行走在具茨山下,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渺小。</h3> <h3>今夜我来陪你了,徵公,许多人都争着抢着说是您的后裔,可谁来拜谒您,并肯陪您一夜?</h3><h3><br></h3><h3>转了三圈才找到啊,您藏在魏徵庙村的村中间。如果不是问村民,好像只能明天见到您了。</h3><h3><br></h3><h3>都夜间了,您家大门还是敞开的,难道您知道您不孝子孙文勇的到来?</h3> <h3>许多人为了自我安慰,图省事在自己家附近建起富丽堂皇的祠堂,也冠冕堂皇地把您的塑像摆放,但您的灵魂是否愿意四处游荡?</h3> <h3>魏徵,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山东省掖县)人,一说馆陶(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少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密败,投唐主李渊,自请安辑山东,擢秘书丞,后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郑国公。任职期间,魏徵敢于直谏,劝诫太宗居安思危,兼听广纳,轻徭薄赋,躬行俭约,对实现贞观之治颇有贡献,成为百姓传颂的一代名臣。</h3><div>他死后,唐太宗的一番感慨非常经典:“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div><div>魏徵去世之后没有回归家乡,而是葬在洧川,这是有据可查的。清嘉庆二十三年《洧川县志》记载:“徵隋末侨居洧上,卒后葬于此,谥文贞。”据此说,因为魏徵曾经“侨居”洧川,最终安葬在了这里。</div><h3>洧川周围有水无山,魏徵为何要埋在此处?民间传说:魏徵事业上如日中天,但对教育儿子却很头疼。儿子一向不听话,即使嘴上答应,可做起事来却总是反其道而行之。魏徵临终,想让儿子把自己葬在高山上,死后也可瞑目。但想到儿子平日的表现,就故意正话反说:“我一生清清白白,清如水,明如镜。我死后,你要把我葬在一个低洼、干净的地方。”魏徵死后,儿子想到父亲一生操劳,自己却不听他的话,十分后悔,决定要按父亲遗愿去做。于是,他派人四处寻找低洼的河道……</h3><h3><br></h3><h3>据悉,除了魏徵庙村有魏徵墓,商丘市虞城县还有,山东藤州张汪镇古薛河畔也有魏徵墓。还有一处魏徵墓,在陕西省礼泉县北部凤凰山上,是唐昭陵陪葬墓。</h3><div>由于人们敬仰魏徵的高风亮节,就在魏徵墓前修起了规模宏大的魏徵庙。魏徵庙现今仅存大殿一座,拜殿外东西墙壁嵌存有明天启四年《重修碑记》、大明开封府《魏公庙金神重修碑》、清顺治十六年《重修金神碑》、康熙二十五年《魏公庙重修门碑》四通碑。殿前还有雍正五年《今椿魏公神像暨满堂神像碑》,记载了重修魏徵庙的经过。</div><div>据开封地方史志专家沙旭升先生考证:魏徵庙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周、梁两姓人家于洪武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此处,在魏徵庙四周建房居住。庙、墓附近原有魏姓人氏居住,但因为历史上黄河数次泛滥,魏姓后裔几度迁徙,现集中居住在洧川镇东20公里的魏庄。</div><h3>29年前,魏徵庙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多年了,魏徵庙村都保留着一种风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五都要举办庙会,十里八村的人们聚拢在一起,很是热闹。</h3> <h3>这个地方有点儿冷清啊,您的不孝子孙们冷淡慢待您了。</h3> <h3>明天我祭拜您以后,到附近魏庄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有多少人能说清楚您后裔的行踪。</h3><h3></h3><h3>看看到底是哪一支魏徵后裔把魏徵墓和魏徵庙扔在河南开封尉氏县洧川镇魏徵庙村不管了,或者全部牺牲,或者后裔失去了先祖信息把这个地方遗忘了失联了。</h3> <h3>祭徵公</h3><h3><br></h3><h3>道家人崇自然,</h3><h3>轻利名重坤乾,</h3><h3>黄河南具茨右,</h3><h3>低洼地可安然?</h3><h3><br></h3><h3>地非地天非天,</h3><div>魏非魏梁非梁,</div><div>祭征公忆忠贤,</div><div>最超然是休庵。</div><h3><br></h3><h3>2017年12月11日敬上</h3><h3><br></h3><h3><br></h3><h3>徵公聪颖过人神机妙算,个人家国生前死后自然都有独到之明。包括我的这次到来。</h3> <h3>洧川镇魏徵庙村的魏徵墓是唐朝修建,明初周、梁二姓重新落户建村时,原住魏氏早就去向迷离。</h3><h3>魏徵父亲长贤去世以后,魏徵幼年具体居住地一直是个谜,曾经在洧上居住过应该或许是事实,要不其后裔不会到这个地方来修建魏徵墓和魏徵庙。</h3> <p class="ql-block">魏徵公,您的第五十三世孙文勇过来看您了</p> <h3>很久以前一个侯爷栽的柏树,与其它树不同之处是出现龙头状枝丫,当地人称之为“龙柏”</h3> <h3>更为神奇的是1943年栽种的魏徵墓冢南的小柏树也开始长出龙头样枝丫了</h3> <h3>小时候在庙里长大的,目前的看庙人</h3> <p class="ql-block">看庙人魏徵庙村原大队书记侯付岭对我讲述了许多有关魏徵庙的故事,那都是珍贵的记忆,因牵涉许多机密,考证笔记整理后将作为重要资料珍藏。</p> <p class="ql-block">尉氏县洧川镇四合村魏徵墓据看庙人候付岭讲,里面是有铜器的。曾被盗过多次,但未必能盗走东西。有一次发现墓后有盗洞,盗洞不是空在那里,而是接着又埋上土的,不过能明显看出盗洞,盗洞直径也就是70多公分,洞壁光滑坚硬,据说是专门的工具,能向两边挤压。有一次盗洞没有及时填死,他就用长长的硬塑料管向里捅,捅了不远就捅不动了。</p><p class="ql-block">这个魏徵墓还曾经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有人把墓上封土用了,过不多久就会长出来,很神奇的,不过经过最后一次被盗以后,封土就不自动长出了。</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墓上的柏树也很神奇,最大那棵据说是一个侯爷栽种的,后来满树长出了许多龙头状枝丫,经过几次被盗以后,这棵柏树就渐渐枯死了,大家都很惋惜,不过枯死的柏树龙头枝丫一直坚硬地树立在那里。后来人们在墓南边栽种的一棵小柏树渐渐长大,又神奇地长出了许多龙头状枝丫,同样的树在别的地方却没有这种枝丫。</p> <h3>魏徵去世后,李世民面对魏徵遗像赋诗一首:</h3><h3>劲条逢霜摧美质,</h3><h3>台星失位夭良臣。</h3><h3>唯当掩泣云台上,</h3><h3>空对余形无复人。</h3> <h3>魏徵去世前应该对身后之事有所安排,比方说墓地,但是李世民是皇上啊,他让埋葬在长安皇陵附近谁敢违背?</h3><h3>但是当李世民毁约摧毁墓碑以后,魏徵儿子们醒悟了,他们对魏徵的遗体或遗物或许做了分配和处理,这个秘密在李世民时代是绝密的,只有有数的几个魏徵儿子知道。</h3> <h3>难忘的早餐</h3> <h3>与热情的村民们合影留念</h3> <h3>带上行囊,继续出发</h3> <h3>二、河南商丘市虞城县的另一处魏徵墓</h3><h3><br></h3><h3>魏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店集乡魏堌堆村东北一里,魏堌堆村顾名思义就是由此而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魏堌堆村都有古会祭祀魏徵。</h3> <h3>三、江苏镇江铜板家谱魏本清一支魏氏</h3> <h3>有祯祥二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