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善待暮年

冰思

<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是杨绛先生在自己103岁时写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先生的智慧,体验人生,看透人生,句句在理,字字动容。</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1</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向人生的暮年。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接下来,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曾经的岁月里,每个人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光环,但这光环已是“过去式”。当光环退去,谁都是柴米油盐,谁都是一介布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生活的国度里,银发浪潮席卷而来,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年轻人的负担越来越重。</p><p class="ql-block">  老年朋友们,何不错开尖峰时间出行,给公共交通缓解压力,与年轻人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相互尊重,何乐而不为?</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2</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不要满怀焦灼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们有各自的生活和事业,他们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上有老下有小,“老”是“夕阳”,“小”是“朝阳”。“朝阳”总比“夕阳”更令人关注和憧憬,这是动物繁衍生息的法则,是规律,谁也不能违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记住,年轻人永远比老年人忙。</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人生,夫妻也好,母女父子也罢,不管是怎样的水乳交融、心心相系,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独立个体,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老要有老的风骨,老要有老的优雅,正如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各有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是一种从容、恬阔、悠哉游哉的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愿我们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少些期盼、多些宽容,宠辱不惊、去留无碍,微笑向前,善待暮年的自己。 </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杨绛简介</h3><h3>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荫杭之女,钱钟书之妻,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高龄仍成书《走到人生边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