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桃李满园翰墨香</h1><h3><br></h3><div>            谈谈书画家杜永涛潜心追求的书画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 董子彪</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r></i></div><div>       自古以来,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之人;书画者则借物抒怀、寄情言志,通过物象自然之美,传播艺术之美。</div><div>       在甘肃兰州就有这么一位亦师亦艺之人:他早年教授数学化学多年,之后,又研习中国传统书画印,成为专业书法老师。这就是现任中学高级教师的杜永涛先生。</div><div>       杜先生学习书画多年,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追寻着属于自己的一条师道、艺道。早年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但经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和求教,依然成为涉猎国画、书法、篆刻等多个专业门类的一位“杂家”。尤其,在书画界更以花鸟画著称。</div>  <h3> </h3><div> </div><div>                                    一</div><div><br></div><div>        杜永涛先生自号画乡人,是由于他出生于画乡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古长乐乡。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个副中心城区之一。户县早有文人学士绘画传统,起源于宋代,在当时颇有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参与其中。如明代王九思擅长绘画,其诗集中有大量题画诗,且有画作存世主要有山水画和花鸟画有很多绘画大家闻名于此,至今仍然受到很大的关注,有很多传承人。在画乡成长的杜永涛先生,自然受书画家的耳濡目染,也奠定了他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div><div><br></div><div>        20年的数学教师,10年的化学教师,又转入到书法教学中,至今又有10年时间,在此期间,杜永涛先生则以个人独到的理解,不断地追求教学成果的同时,拜访艺术界名师,丰富着自己的学养,刻苦钻研书画精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专业老师。</div>  <h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达芬奇曾说过,“能欣赏我的作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数学家。”以他为首的大批科学家、艺术家共同探索数学与艺术的关键,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并将“黄金矩形”运用到了绘画创作中,开辟了艺术新的时代。其实,诸如数学与绘画在最高意义上是相通的。</h3><h3><br></h3><h3>      同样,杜先生在从事理科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着自己的认知,将诸如数学的黄金分割、三角平衡原理、化学中和反应等吃透、领会应用于书画创作中。尤其近年来不断追求作品的平衡度、美感以及和谐气韵,这些足将他个人将理科学得知识生动理解后的运用。</h3><h3><br></h3><div>       杜永涛先生用画作来抒写艺术家的志趣与心境,加之教师的胸怀,还有理科学得平衡、终解来表现着艺术家那种“得于心,应于手”的灵感,并融化于他内心世界的自然美,来阐述着传统书画的艺术美。</div><div>      此外,杜先生的书画、篆刻作品特别注意线条,线条的组织,线条的流动,使画面带有化学反应般的节奏韵律外,还可以感受到那种数学中讲求的平衡。同时,线条又离不开笔墨,笔墨的使用或轻或重,或松或紧,都创造着他对艺术的理解,更是艺术境界的展示,也从中反映出他冷静的审美志趣。  </div>  <h3>  一次,学校读书节活动,需要学生在操场上排布几个十米见方的大字"改变从阅读开始,手不释卷"用于航拍。杜先生在接到任务后,用几何手法找出中心和主线,用刻印的技法分布线条,再将一些字的笔划挪移。只见他手持石灰铁勺,在大操场上健步如飞,很快字就写成。当600多学生在操场上排出字形后,在场的师生无不称赞。成形的每个字庄重地呈着他对书法的理解,更多的是他对书画艺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钻研的结果。</h3><div>        因此,杜先生那种寄情言志的独特审美内蕴,从他的书画作品中看,就体现于选材、立意、布局和构思等创作的全过程。</div>  <h3>                         二</h3><div>       杜永涛先生之所以擅长画花鸟画,也和花鸟画表现的独特艺术之美有关。尤其花鸟画到了明清时期,写意画大发展,特别是以写意见长的清代“扬州八怪”,继承了明代徐渭等人豪放不羁、敢于创新的传统,承前启后进行革新,把诗、书、画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使花鸟画富于了新的意境。到了近代,出现了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潘天寿诸大师,他们继承了我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创造了崭新的风格。</div><div><br></div><div>       在杜先生的画作中不难会看到对任伯年等诸位花鸟大家的画作传承。花鸟画中的奇花异卉、珍禽瑞鸟,不只局限于对物象本身的客观摹写与复制,而是重在通过物象自然之美,逐渐升华为艺术之美。</div><div><br></div><div>       在杜先生的荷花画中,追求画面复杂,线条杂而不乱,在一幅中不惜用松烟、油烟和宿墨同时作画,墨色层次丰富。我们看到了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娇美;还有在他的以桃为主题的画作中,桃子或立或侧,颜色鲜艳,使人顿感收获之喜,那种倾慕的安详静谧,清纯之美,自然地也就流露了出来;加之画作笔墨趋于简逸放纵,用色明净淡雅,让人对桃无不垂涎三尺。还有,画作中仙鹤、松鼠、小鸡更是栩栩如生,美妙动人。这些都在构图、造型、色彩上真实地表现了我们民间生活的意趣。</div>  <h3>  他的多幅作品加以山石、博古清供画等,自然地烘托整个画面,有追求隐秀的韵味,使人勾起联想。整个画面勾线精谨,设色浓淡恰到好处,凸显明快温馨的格调。可以说他善于从文人绘画传统和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特别是将中国吉祥物融入画中,使写实的花鸟画凭添了吉祥寓意,雅俗共赏。</h3>  <h3>  当然,写意画在素材上的提炼取舍,在手法的适当变形,在意象的把握上,都反映出从师造化到创作进化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杜先生不断借鉴前辈的作品同时也从刻画实物中学习。在生活中,他可以拿一个树根从不同角度画出四块怪石。2017年9月,回老家探亲的杜先生则抓紧在自家的小院内,每日照物研习柿子、黄瓜、桃等蔬菜瓜果的画法。他对照实物加以绘画表现,进而展现着自己笔墨的内涵和意境的修养。</h3>  <h3>  此外,在杜永涛先生的画作中还可以看到妙趣、情趣横生。这也和他早年学习漫画有关。他常常触景生情、借景言志,抒发内心情感。2017年中秋节,他画一幅水墨漫画,一位戴眼镜的学者坐在高山顶处,拿着手机认真看着,而远处则是一轮圆月,画旁注有文字:中秋月圆,微信人满,致信问候,快乐无边。水墨山石与整个画面协调,设色匀称,留白恰当,而寓意则凸显“快乐”主题,与当代流行的那些颓废、牢骚满腹的漫画对比,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提示。</h3>  <h3>  再说说杜先生的书法。杜先生书法时用笔迅疾,线条流畅而率性。尤其从画中题款那潇洒流利的行草书来看,用笔率真果断,强调笔画结构的和谐。他研习书法多年,临帖数十种,大字率意奔放,充满“拙”的意趣,率意流畅既有气势,又非常凝重、拙朴。他的“拙”中又有中国文人的书卷气,又不失厚重感强,朴拙气在整幅作品中自然流露。有时候笔画虽然显得很满,然而基于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中形成的独特境界,所以他的书法中没有燥气与刻意作秀之嫌。</h3><div>        杜永涛先生为友人题匾多幅;还印追秦汉,刻印数百方,仅自用印就过百。细观他他的印章虽没有职业篆刻家的那种专业金石味,但整体章法布局合理得当,疏密留白协调自然,一些篆字浑厚,刀法发辣,雄浑有力。印章也不过于苛求印的工整,看起来生动而有精神,体现出篆刻的气韵,亦有强烈的生命和艺术魅力,给人印象深刻。</div><div><br></div><div>          (本文作者董子彪系资深媒体人、甘肃省书画研究院首批研究员)</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