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年与八角山石刻

悠然见南山

<h3>青州城南八角寨,从地理位置和山顶的建筑分析,无疑是一座军事重寨。在寨内北面的巨石岩壁上,存有"山人独坐"“敬亭山”“时清戊戌”石刻。近年来,关于石刻的说法众说纷纭,其中最多的说法是,唐代大诗人漫游齐鲁时,来过此山,后人为纪念李白而刻。以笔者之见,石刻与李白毫无关系,应与晚清时期青州旗城驻军将领吴延年有关。故事还得从晚清戊戌变法开始。</h3> <h3>众所周知,晚清戊戌年(1898年)6月至9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维新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运动。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史上又称戊戌变法。</h3><div><br></div> <h3>早前,青州旗城驻军副都统吴延年与康有已是是挚友。原来,青州满族的洪固卿在京做户部侍郎时,是帝师翁同龢的助手,他赞成变法图强,与康、梁结为好友。吴延年早年赴京,通过洪固卿与康有为 梁启超等变法人士结识,吴非常崇拜赏识康梁等变法之人,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积极赞成变法维新,遂与康有为成为至交。此后,两人常有往来。</h3> <h3>戊戌变法失败后,整个中国陷入白色的恐怖之中,大批维新志士被逮捕入狱或遭杀戮,是晚清最黑暗的时期,一切以前所展现的“微光与微温、种子与幼芽”,都被埋葬在冰河的深渊之中。</h3> <h3>康有为逃亡海外的消息传到青州后,吴延年大为惊骇,心中五味杂陈。时值晚秋,他带幕僚巡视八角寨(其时八角寨,八仙寨 清风寨 金家围子寨均有旗兵驻扎)登上寨顶,眺望云门山,劈山和玲珑山,不由得感慨万千:国家的前途在哪?自己的命运如何?。。。。。想到此,吴延年情不自禁吟起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h3><h3> :</h3> <h3>李白一生七游安徽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年晚秋游宣州之时,距他被迫离开京城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心境,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h3> <h3><font color="#01010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这两句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不也正是自己当前的心情么?!“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此时此刻,康有为被全国通缉,遭守旧的王公大臣唾骂,全国舆论一片谴责之声。而在这里,吴延年的敬亭山就是康有为,就是他尊敬的师长和挚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吴延年此时没有写诗,却是无诗胜有诗。。。。。。。</font></h3> <h3>吴延年的悲伤低吟和仰天长叹,心思早被其幕僚看透,于是,幕僚即命令军中石匠,就在这巨石壁上刻上了“山人独坐”“敬亭山”“时清戊戌”等字。虽未留其名,而“时清戊戌”四个字还是把吴延年的隐喻道了个明明白白。</h3> <h3>故事到此结束了,各位看官再来看看这石刻吧。试想,军事重寨保密单位,如不是首长谁敢乱进?又谁敢在寨内乱写乱刻呢?!</h3> <h3>注:吴延年,满族。晚清时任青州旗兵副都统。后于民国28年举家迁往青岛,足年不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