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军奋起雪国耻 率先收回英租界——1927九江风云(之三)

祥富

<h3><b>  1927年初,九江发生了一起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九江工人阶级、各界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北伐军的支持下,与英国殖民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一举在全国率先收回了英租界。</b></h3> <h3><b>  素称“九省通衢”的九江,位于中国第一大江和笫一大淡水湖的交汇处,自古便是中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孙中山《建国方略》认为,九江居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b></h3> <h3><b>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穷,两次鸦片战争均败,任凭各国列强宰割。老牌的英帝国主义者早就盯上了九江这块“肥肉”,1861年强行在九江建立了通商口岸和租界。从此,九江人民就直接受到外国殖民者的剥削和压迫。</b></h3> <h3>九江英租界全景(20世纪初)</h3> <h3>九江英租界钟楼</h3> <h3>九江租界设立后,英国殖民者在上海租界阅兵。</h3> <h3><b>  九江成为英租界后,外国兵舰轮船随意停靠,横冲直撞,大显淫威。租界设立了领事馆、海关、工部局、法庭、巡捕房等,直接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警务、税务大权。</b><br></h3> <h3>原九江英租界</h3> <h3>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九江办事处旧址</h3> <h3>西门口外九江钞关(1870年)</h3> <h3>九江洋关(海关)总关(20世纪初)</h3> <h3><b>  殖民者在租界内强拆民居,填塞贯通甘棠湖与长江的湓浦港,建造洋人公园、学校、球场,供洋人享用。公园门口钉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租界四周装上铁刺网,安设栅门,不准华人打赤脚、穿草鞋在人行道上行走。</b></h3> <h3>九江英租界外洋街林荫道(19世纪末)</h3> <h3>基督教美以美会医院——“生命活水医院”(20世纪初)</h3> <h3>原九江英租界的教堂</h3> <h3><b>  随着九江商埠的开辟,国际国内资本在九江建立企业的增加,九江的产业工人队伍特别是码头工人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b></h3> <h3>九江英租界江边码头(1910年)</h3> <h3>熙熙攘攘的九江客运码头(1910年)</h3> <h3>装卸茶叶箱的搬运工(1909年)</h3> <h3>1919年成立的邻近英租界的江西省首家机器纺织企业——久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后名为九江国棉一厂)</h3> <h3>南浔铁路九江火车站(20世纪初)</h3> <h3><font color="#010101"><b> 九江的产业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受到殖民者的奴役,与殖民者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1862年3月27日,九江居民在英国人重新勘测租界界址时,与之发生了大规模冲突;</b></font></h3><h3><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09年4月26日,英国巡捕打死中国商贩余发程,引发罢工罢市和抵制英货运动,斗争持续四个多月之久;</span><br></b></h3><h3><b><font color="#010101"> &nbsp;</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19年,九江群众爆发了抗议英租界当局对过境行李、货物抽税的活动;</span></b></h3><h3><font color="#010101"><b> 1924年4月,青年团九江地委成立,并先后秘密成立了南浔铁路、码头、店员、建筑、车夫、瓷业等工会联合会,开始领导工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斗争。同年5月30日,日清公司趸船小工刘财明被该公司职员诬陷并推入江中淹死,团地委立即组织发动了一场争自由、争人权、反对殖民者压迫的政治性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b></font></h3> <h3>木帆船在港口栈桥作业(20世纪初)</h3> <h3>运送柴火的小划子(20世纪初)</h3> <h3>学洲旁打渔的渔民(20世纪初)</h3> <h3>滨江码头卖瓷器的小贩(1920年)</h3> <h3>居住在九江城墙脚下的市民(20世纪初)</h3> <h3><b>  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在尚未有我们组织的其他工业区及大都市,如东三省、河南、重庆、九江、芜湖、福州等均应努力开始党的组织”。同年7月,中共九江党小组成立。1926年4月,小组升为中共九江特支,8月,中共中央派曾延生接任九江特支书记,并改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由共产党员彭江担任市党部的工人部长。</b></h3><div><b> 1926年11月5日,北伐军光复九江。九江党组织发展很快,工农运动推向了高潮。中共九江特支升为九江地委,通过国民党九江市党部来指导九江工农运动。12月,九江总工会成立,彭江为总工会委员长。在总工会领导下,建立了2000余人的工人纠察大队,各工厂、铁路、码头设立了纠察分队。</b></div><div><b> 1926年12月26日,汉口各界群众20余万人,在李立三领导下,举行反英大会。九江人民积极响应。</b><b>12月27日,在总工会组织下,九江的太古、怡和(英人开设)和日清(日人开设)三个码头的全体工人联合起来,要求承认工会,增加工资,并开始罢工。从政治上、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b></div> <h3>九江市主大街(20世纪初)——今大中路步行街</h3> <b>  1927年1月1日至3日,汉囗各界群众为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和北伐胜利举行庆祝活动。3日下午,发生了英军水兵冲出租界打死打伤庆祝群众的“一-三”惨案。李立三、刘少奇随即以湖北省总工会名义发表《为反对英水兵惨杀同胞通电》,并组织召开湖北省总工会会议和武汉工农商学各界联席会议,提出请国民政府向英领事馆提出严重抗议、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实行抵制英货、封锁英租界等八项决议。1月5日,组织召开30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冲击并控制了汉囗英租界。</b> <h3><b>  汉口发生“一-三”惨案和冲击英租界的消息传到九江,中共九江地委决定立即部署收回九江英租界的斗争。地委书记曾延生在九江市党部召集的各界代表会上确定了“打倒英帝国主义”、“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口号。会上研究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决定设立组织、宣传、后勤三个组,分头开展工作。由严运生为总指挥,曾延生为顾问,总指挥部设在九江西门外矶湾庐山中学内,下设三个分指挥部。第一分部设在三北码头某茶馆,由陈冰、王子平指挥群众沿招商码头向租界闸子门前进。第二分部设在西门大街王德原蛋行对门的中洋街口,由温眷血和桂家鸿负责,指挥群众从湓浦路进入租界。第三分部设在龙开河桥头某茶店,由彭江、吴九思负责,指挥群众从桥头向北进入英租界。</b></h3> <h3>连接租界的铁桥</h3> <h3>通往码头的街巷(1898年)</h3> <h3>九江西门囗寿圣宫龙王庙码头(19世纪末)</h3> <h3><b>  1月6日早上,各路人马浩浩荡荡集合于大校场,人们高喊“打倒英帝国主义”和“收回英租界”的口号,并组织游行示威。这是九江工运史上空前的壮举。<br></b></h3><div><b> 英租界当局闻讯,惊惶万状。</b><b>下午3时许,发生英国水兵重伤工人纠察队员吴宜山和击伤罢工工人事件(史称“一-六”惨案),更激起了九江广大工人和各界群众的愤怒,他们高呼“不许洋人打中国人”、“反对英兵在九江杀人”、“打倒英帝国主义”、“收回英租界”的口号,向租界涌去。正在大校场待命和游行示威的九江各界群众在严运生的指挥下,从四面八方向英租界冲击。英兵看到码头工人和市民来势凶猛,急忙对市区放了两炮,妄图恫吓群众散去。驻九江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师长贺耀祖听见炮声,拍桌大怒:“军阀害怕洋人,我们革命军是从来不怕洋人的!”说毕,立即带领一个团来到江边。九江的码头工人和各界群众在革命军的支持掩护下,声势更加壮大,他们手持扁担、棍棒、大刀、梭标,霎时间,狂风暴雨般的冲杀声响彻四面八方,群众冲破英国巡捕的阻拦,拆除了英租界四周密布的铁刺网,撞开了租界铁门,纷纷涌进租界。殖民者被赶出了租界,吓得连滚带爬地逃上舰艇。整个租界完全被民众所占领。</b></div> <h3><b>  英租界当局慑于九江人民的声威,1月7日,被迫同意国民革命军驻浔独立第二师接管九江英租界。</b></h3> <h3>把英国人赶出后,北伐军接管了租界</h3> <h3><b>  九江人民的正义斗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湖北、江西、广东、北京等地纷纷召开大会,组织反英游行示威。海外同胞、国际无产阶级和包括英国人民在内的世界爱好和平人民也给汉口、九江人民的反英斗争以巨大的同情声援。</b></h3><h3><b> 1月13日,九江各界1万多人,在大校场举行反英运动示威大会,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林伯渠在会上作了演讲,号召群众坚持斗争,直到胜利。</b></h3><h3><b> 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国政府代表进行了有理有节的外交斗争,2月20日,英国当局不得不与国民政府签订了《浔案协定》,承认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b></h3><h3><b> 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接管。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b></h3> <h3>  就是在这里,国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的决定</h3> <h3>  当时报纸有关收回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的报道</h3> <h3><font color="#010101"><b>  在收回英租界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了无产阶级强大的政治力量;各界群众的参与、国民革命军的支持、广大人民的声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书写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史上的辉煌篇章。</b></font></h3> <h3><b>  九江市大中路,是近现代九江风云变幻的历史见证。</b></h3> <h3>  注:本文原文素材及历史图片来源自网络。谨向原文(图)作者致谢!</h3> <h3><b>延伸阅读:</b></h3><h3><b> 《收回九江英租界的斗争》(</b><b>作者:李丽均,</b><b>载:中国文史出版社《九江红色记忆》,有删节)</b></h3> <h3>  1927年初,九江发生了一起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九江工人阶级、各界群众在共产党的组织和北伐军的支持下,与英国殖民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一举收回了英租界。<br></h3><h3>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穷,两次鸦片战争均败,任凭各国列强宰割。老牌的英帝国主义者早就盯上了九江这块“肥肉”和天然秀丽的庐山,强行在九江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从此,九江人民就直接受到外国殖民者的剥削和压迫。</h3><div>  九江成为英租界后,外国兵舰轮船随意停靠,横冲直撞,大显淫威。租界内强拆民居,填塞贯通甘棠湖与长江的湓浦港,建造洋人公园、学校、球场,供洋人享用。公园门口钉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设立了领事馆、海关、工部局、法庭、巡捕房,直接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警务、税务大权,租界四周装上铁刺网,安设栅门,不准华人打赤脚、穿草鞋在人行道上行走。</div><div> 九江籍著名的爱国艺术家蒋彝,在香港发表的《洋人与狗》一文中,回忆他11岁时在九江的一件往事: “祖父走久了,感觉得非常疲乏,就在租界中公设的长椅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马上就有一个巡捕叫喊′起来′,′走开′。祖父上了年纪,同他解释′只坐几分钟就走′,回答是′不行′,巡捕就拿起他的手棍来赶,我把身子遮着祖父走开了,走了不远,看见第二把公设的椅凳上面坐着一个老年洋女人,她的一条大狗也同她坐在一块儿,真把我气坏了,祖父只是搖头叹气……”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连狗都不如,竟遭如此奇耻大辱。</div><div> 随着九江商埠的开辟,国际资本在九江建立企业的增加,九江的产业工人队伍特别是码头工人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他们直接受到殖民者的奴役,一天干十几个小时,还终日不得一饱。大家与殖民者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1909年4月26日,湖口商人余发程初次来到九江,出于好奇,到租界走走看看,英巡捕马上用木棍猛击其要害部位,致使他当场倒地身亡。消息传出,九江人民无比愤怒,码头工人首先罢工,不给英舰装运货物,商人罢市,抗议英人的暴行。斗争坚持了四个多月,迫使英人向死难者家属赔偿抚恤金。</div><div> 1924年4月,青年团九江地委成立,开始领导工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斗争,先后秘密成立了南浔铁路、码头、店员、建筑、车夫、瓷业等工会联合会,把工人组织起来。九江店员工会联合会成立时发表宣言称:“处于这万恶的现在社会制度之下,我(们)所感受的痛苦与压迫,简直不堪言状!……这是外国的洋大人和国内的带兵官′恩赐′我们的!……是俯首帖耳接受,还是团结起来反抗呢?……兄弟们一定是异口同声地说:反抗!反抗!反抗!因此,我们就可能觉醒起来组织一个自己的团体,集中我们的力量严厉地对付他们——洋大人和带兵官……”。这份宣言代表了九江广大工人的共同呼声,说明九江工人已经觉醒。同年5月30日,日清公司趸船小工刘财明遭诬陷“窃米”,被该公司职员推入江中淹死。这一残害工人的事件,激起工人们的极大愤慨。团地委闻讯,即派团员深入到工人中宣传动员,发动一场反压迫、争人权的政治斗争。其他码头工人及市民奋起声援,迫使公司当局与工人谈判,基本答应了工人所提要求,抚恤了家属,惩办了凶手。这次以争自由、争人权、反对殖民者压迫的政治性的斗争,取得了胜利。</div><div>  1925年7月,中共九江党小组成立,组长溫眷血。1926年4月,小组升为中共九江特支,书记帅鼓侬。同年8月,中共中央派曾延生到九江,接任特支书记,改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由共产党员彭江担任市党部的工人部长。彭江亲自领导九江工人运动,组织宣传员深入到码头、工厂,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号召人民起来斗争。</div><div> 1926年11月5日,北伐军光复九江。九江党组织发展很快,工农运动推向了高潮。中共九江特支升为九江地委,通过国民党九江市党部来指导九江工农运动,各界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12月,九江总工会成立,彭江为总工会委员长。在总工会领导下,建立了2000余人的工人纠察大队,各工厂、铁路、码头设立了纠察分队。</div><div> 蓬勃发展的大革命运动,鼓舞了九江人民的斗志。面对帝国主义在浔种种特权和令人发指的暴行,以及对工人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组织起来的九江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为改善自己的经济待遇,争取自身权益,与殖民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div><div> 12月27日,九江的太古、怡和(英人开设)和日清(日人开设)三个码头的全体工人联合起来,要求承认工会,增加工资,并开始罢工。九江海关交涉员周雍能、独立第二师政治部刘炎、九江总工会委员长彭江、市党部工人罗华英等出面邀集工人及公司双方代表在总商会举行数次谈判。日清公司慑于工人罢工声势的强大和面临的困难,同意工人所提的各项条件,而英方则仗着在华的势力,对工人所提条件一概拒绝。于是,怡和、太古两码头工人的罢工一直继续下去。罢工期间,外轮及洋商的一切货物均无人搬运,堆积如山。工会每天都派出工人纠察队在沿江一带巡逻,防止英人及工贼的破坏,同时禁止卖米卖菜给英国人,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击英殖民者。</div><div>  此时,汉口发生了“一-三”惨案和占领英租界的斗争。消息传到九江,人们奔走相告,表示要向武汉人民学习。九江地委决定响应,部署收回九江英租界的斗争,九江市党部立即召集九江各界代表开会讨论。大家在会上提出了“打倒英帝国主义!”“收回英租界!”的口号。地委书记曾延生发言说:“这口号提得好。过去我们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现在的口号就发展为打倒帝国主义收回英租界,我建议大家立即行动,勇往直前。”会上研究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决定设立组织、宣传、后勤三个组,分头开展工作。由严运生为总指挥,曾延生为顾问,总指挥部设在九江西门外矶湾庐山中学内,下设三个分指挥部。第一分部设在三北码头某茶馆,由陈冰、王子平指挥群众沿招商码头向租界闸子门前进。第二分部设在西门大街王德原蛋行对门的中洋街口,由温眷血和桂家鸿负责,指挥群众从湓浦路进入租界。第三分部设在龙开河桥头某茶店,由彭江、吴九思负责,指挥群众从桥头向北进入英租界。1月6日早上,各路人马浩浩荡荡集合于大校场,人们高喊“打倒英帝国主义”和“收回英租界”的口号,并组织游行示威。这是九江工运史上空前的壮举。</div><div> 英租界当局闻讯,惊惶万状。九江海关老工人刘正松曾回忆:“整个租界内,洋人们已预感不妙,海关巡江司的轮船上的人不准上岸,连米都由办公室代为采购,海关内的洋人也不外出,税务司的稽查也不外出查税,停靠在码头的英国兵舰都脱了炮衣、擦炮膛,把炮口对准九江城,摆出一副纸老虎的架势,似乎要随时准备战争。租界内的气氛已是山雨欲来的沉闷。”</div><div> 下午3时许,发生英国水兵重伤工人纠察队员吴宜山和击伤罢工工人事件(史称“一-六”惨案)。这激起了九江广大工人和各界群众的愤怒,他们高呼“不许洋人打中国人”、“反对英兵在九江杀人”、“打倒英帝国主义”、“收回英租界”的口号,向租界冲涌。正在大校场待命和游行示威的九江各界群众在严运生的指挥下,从四面八方如潮涌一般向英租界冲击,高喊“冲进洋街去”、“冲进洋街去”,英兵看到码头工人和市民来势凶猛,急忙对市区放了两炮,以恫吓群众散去。驻九江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师长贺耀祖听见炮声,用手朝桌子上一拍,大声怒斥道:“军阀害怕洋人,我们革命军是从来不怕洋人的!”说毕,立即带领一个团来到江边。九江的码头工人和各界群众在革命军的支持掩护下,声势更加壮大,他们手持扁担、棍棒、大刀、梭标,霎时间,爆发出狂风暴雨般的冲杀声,怒吼声,震天动地,象山崩地裂似的扩向四面八方。群众冲破英国巡捕的阻拦,拆除了英租界四周密布的铁刺网,撞开了租界铁门,纷纷涌进租界,洋鬼子吓得连滚带爬地逃上舰艇,侵略者被赶出了租界。整个租界完全被民众所占领。</div><div> 英租界当局慑于九江人民的声威,1月7日,被迫同意国民革命军驻浔独立第二师接管九江英租界。</div><div>  九江人民的正义斗争得到了包括英国人民在内的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声援,海外同胞和国际无产阶级也给汉口、九江人民的反英斗争以巨大的同情声援。1月13日,九江各界1万多人,在大校场举行反英运动示威大会,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林伯渠在会上作了演讲,号召群众坚持斗争,直到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国政府代表进行了有理有节的外交斗争,2月28日英国当局不得不与国民政府签订了《浔案协定》,承认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接管。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iv><div> 在收回英租界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唤醒了广大民众的自主意识和爱国意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它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书写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