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西湖!

和乐

<h3>认识思想家苏格拉底,先研究自然哲学,后探讨人生问题,强调,末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只要真正认识了德行的本质,就会自然走上善途。</h3> <h3>如何认识?经由反洁,对话,归纳,辩证等方法,发现自己无知,进而觉悟知与德不分,走上人生正途。</h3> <h3>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大多反省的机会。</h3> <h3>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只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h3> <h3>生死就是根本的大问题,所以哲学家常常会思索死亡的问题。所以千古艰难惟一死,如果这一点能看透的话,人生还会有什么困难么?</h3> <h3>老子也曾说过,民不畏死,耐何以死惧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亡,那么你就算用死亡来吓唬他也没有用?</h3> <h3>当然,大部分的人做不到老子的这种程度,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威胁。</h3> <h3>即使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自己爱的人死亡,也是一种非常大的遗憾。</h3> <h3>除了生死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属于根本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及不一样的遭遇?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没有遭受报应?</h3> <h3>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必须受苦受难?这些都属于根本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里也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准备接触智慧。</h3> <h3>尼采曾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文化也会生病,所以要医生,而能看出文化病因的,就是哲学家。</h3> <h3>这是因为哲学家爱智慧,能够从整体及根本的角度来观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特定情况下的某种表现。借由这种方式,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加以修正。这就是所为的发现真理。</h3> <h3>发现和发明不同,没有人能够发明真理。</h3> <h3>人生的问题,更是以发现为主。举例说,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别人讲的话没什么道理,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被个人的成见遮蔽。</h3> <h3>如果能够撇开成见,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试图了解其中的道理,或许会发现,其实别人的说法也是可以站住脚的。所谓道并行而不悖,通往目标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己。</h3> <h3>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凡是有规律之物就是必然的,它不可能离开正确的轨道。所谓自然就是必然。</h3> <h3>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h3> <h3>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而准确。</h3> <h3>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h3> <h3>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要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h3> <h3>培养思考习惯,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习惯,因为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响。</h3> <h3>正因如此,这些反应往住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譬如,有些人的心情受天气影响,天气好的时候心情好,看什么事情都觉得沒有问题。</h3> <h3>相反的,如果天气不好,心情就差了,不管任何人遇到他都要倒霉。如此一来,这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性就丧失了。</h3> <h3>有些人则是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你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心情不好。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結果。</h3> <h3>若是养成思考的习惯,遇到任何事情发生时,就会先冷静下来,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点非常重要。</h3> <h3>至于別人对这件事如何反应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件事情与你有什么关系,在别人看起来,可能也会和你的想法不尽相同。</h3> <h3>举例来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下來打在他头上,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什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飞?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h3> <h3>那么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就是,要在不疑处有疑 ,在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产生怀疑。</h3> <h3>念书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读到一段话时,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如果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h3> <h3>人活在世间最可惜的,就是变成乡愿,有一次子贡请教孔子:一个人在乡里中,好人喜欢他,坏人也喜欢他,那这个人应该不错吧?</h3> <h3>孔子回答,不对。应该是好人喜欢他,坏人讨厌他。这里强调的就是一种价值取向。相反的如果是坏人喜欢你,好人讨厌你,那就大有问题了,这因为你代表坏人这一边</h3> <h3>然而,好与坏都是价值取向,最怕的就是有的人认为,喜欢自己就是好人,讨厌自己就是坏人,这样一来就无法谈任何问题了。</h3> <h3>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但是生命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庄子)</h3> <h3>人有理性,自然就会思想。然而,思想造成的结果不仅千差万别,并且难以预料。</h3> <h3>我们经常会觉得,虽然大家都是属于人这一类,但是彼此沟通的时候却又困难重重,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h3> <h3>释迦摩尼曾将人间比喻为火宅,这种比喻相当生动,说明了人的欲望就像火。</h3> <h3>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被外表所迷惑,因为外表很多条件都是可以去掉的。把这些外在条件去掉之后,内在特质才会凸显出来。如果没有这种现象学的思考过程,就很难发现一个人的本质真相,以至于容易被外表迷惑。</h3> <h3>世界上六十亿人,沒有两个人完全一样。人类的表现千差万别,有时候善良而高贵,有时候又丑恶的令人失望。因此,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h3><h3><br></h3><h3><br></h3> <h3>人的生命不能只看到光辉灿烂的这个阶段,而需要留些后路。换言之,在思考时必须注意到普遍性的问题。应该能够适用于人生中的每个阶段,以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如此一来,对人性的了解才是比较完整的。</h3> <h3>一个从小生长在幸福家庭,看到别人的小灾,小难很容易于心不忍,反之,一个人从小饱经忧患,就可能碰到悲惨至极的人,才会于心不忍。</h3> <h3>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依本性来看,人与人就有很大差异了。</h3> <h3>我们可以看到,在今曰社会中,人才往往比较短命,而且活的很辛苦,相反的,那些自由自在如同闲云野鹤的人,则活的比较长久。</h3> <h3>这说明了在社会上越受到肯定,压力越大,老子了解这一点,所以提醒大家,知道什么是光彩,就要守在屈辱的地方,避免和别人竞争。</h3> <h3>一旦和别人竞争,即使赢了,恐怕受到的伤害更大。人要懂的退让和保全,才能活的安稳。</h3> <h3>国家上轨道时,行为可以正直,因为好人不会被陷害,然而当国家不上轨道时,行为可以正直,说话却不能直接。</h3> <h3>而要婉转谦虚,否则立刻要有灾难。如果一个人修养到某种程度,却因为挺身说话而粉身碎骨,有时候根本毫无意义。生命应该活的有意义,如果明知有一个陷阱还要跳下去。这是连老子都反对。</h3> <h3>家附近有几座小山丘,每当秋天来临满山遍野的树长满了茂密的叶子,没有任何叶片是完全相同的。'</h3> <h3>那种繁华热闹,多彩多姿,美到令人觉得好像无法思考了。然而,越是美丽的事物就又容易消逝,树叶在一两个星期后就枯黄,飘落只剩下干枯的树枝,紧接着就下雪了。</h3> <h3>每当生命年复一年随着春,夏,秋,冬循环变化,我就会觉得人的生命确实很短暂。这也可以联想为艺术之中审美意境。</h3> <h3>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把无限抓在你的手撑里,把永恒放进一刹那的时光。</h3> <h3>枯寂也是一种趣味!</h3> <h3>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h3> <h3>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别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梁实秋</h3> <h3>老杭州人这样说!日西湖,不如月西湖!月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雪后西湖真美!可我没拍好!让您见笑了!謝谢!</h3> <h3>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怎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的事。简单,安靜,从容的活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