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一路前行——记横州镇协作区教师“送教下乡”返岗研修活动(初中语文)

燕子

<h3>根据进一步落实《横县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送教下乡”返岗研修实施办法(试行)》(横教办【2017】83号)精神,积极推进教师校本研训工作,形成校本研训常态化,提高教师在岗研训质量和实效,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要求,我们第一协作区组织实施本次“同伴互助四人行”返岗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倡导教师在岗自主实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同科目教师结伴互助及“同课异构”的研磨形式,推动校本研修常态化;通过县培训团队(石兴纪教研员、蓝卫铃、韦德凤、覃珲琳)、协作区团队(蒙兴琳、袁彦、黄丽芬、谢燕)以及初中学校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切实提升返岗研修实效。为了本次返岗研修活动顺利进行,成立了由陆如娇(民中校长)为组长,黄钦、蒙秀静、农业泉、梁戈、韦雁为副组长,各校分管教师培训工作的副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把第一协作区91位语文教师,分为两个班,分别由蒙兴琳、谢燕担任班主任,袁彦、黄丽芬为副班主任,各班又分为9个小组,并明确了各小组组长。</h3> <h3>2017年11月17日早上10:00在民中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协作区“送教下乡”返岗研修工作布置会。参会人员有领导小组成员、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化学、物理等科目的协作区团队成员。会议由林军主持。会议明确了此次研修活动的目的、工作思路、研修活动开展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团队成员及协作区基地学校的职责与任务以及活动的管理与评估等内容。陆如娇校长对开展此次研修活动意义作深入而具体的阐述。她举了一个年轻教师通过不断地修改自己教案,每次课后作深刻的反思,再经多次上课打磨,最终达到了自我的成长的事例,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也是在不断地探究、打磨、实践与反思中成长与进步的。</h3> <h3>我们兵分两路。领导小组成员抽签确定返岗研修活动“同课异构”展示小组,最终明确由一班第4小组与二班第6小组进行“同课异构”课例展示。协作区团队成员讨论与明确了上课课题为八年级上册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作为修改教案的课题;同时明确了各成员的任务与分工。</h3> <h3>五中韦树家老师在认真地个人备课。</h3> <h3>二班第6小组同伴互助的成员第一次小组备课。</h3> <h3>协作区团队成员谢燕老师进行指导。</h3> <h3>小组成员第二次集体备课,在备课中,围绕《昆明的雨》通过景物及事情的描写来衬托雨的明亮、丰满、动情与旺盛的特点,表现昆明雨季的恬然、宁静氛围这一内容进行探讨。</h3> <h3>谢绪灿老师在探讨中,更细致地指出《昆明的雨》有许多的美,景美、物美、事美、语言美……提出能不能抓“美”进行品析。综合多次备课结果,最后确定了以赏析“美”为主线,以小组合作探究、圈点勾画、朗读等方式来研读文本,形成第一次教案。</h3> <h3>韦树家老师第一次磨课。</h3> <h3>各小组在积极合作探究中……</h3> <h3>各小组代表积极汇报发言……</h3> <h3>县团队覃珲琳老师、协作区团队黄丽芬老师、陆国汉副校长及本校语文老师在认真听课。</h3> <h3>县团队的覃珲琳老师就此次活动作了指导,并对韦老师这一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朗读指导要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与思考时间。</h3> <h3>协作区团队的黄丽芬老师指出:韦树家老师上课的各个环节要紧凑,注意各环节的过渡语要自然并能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内容,不要碎问,要注意根据课堂生成进行追问,以达到让学生更深入地品析文本。</h3> <h3>横州镇五中的语文老师积极评课,各抒己见。</h3> <h3>韦树家老师第一次磨课后,对教案进行修改。</h3> <h3>一班第6小组的刘小英老师第一次磨课。</h3> <h3>小组代表积极发言。</h3> <h3><font color="#010101">刘小英老师深入课堂,指导学生合作探究。</font></h3> <h3>县团队的韦德凤老师对此次研修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对刘小英老师这一节课提出了宝贵意见。</h3> <h3>协作区团队的蒙兴琳老师与袁彦老师在评课,指出: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追问,肯定学生的方式不应单一,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与思考,不要太仓促。</h3> <h3>横州镇一中的语文老师献言献策……</h3> <h3>刘小英老师在横州镇一中第二次磨课</h3> <h3>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h3> <h3>学生积极阅读与思考</h3> <h3>韦树家老师在横州镇一中进行第二次磨课</h3> <h3>小组代表发言</h3> <h3><font color="#010101">协作区团队成员及参加课例展示小组成员在认真听课</font></h3> <h3>我们在积极评课,分别指出两节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就一些细节的问题如引入、过渡语、老师的范读、问题的设计等进行进一步的修改。</h3> <h3>刘老师与韦老师根据老师们的评课时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次修改。</h3> <h3>2017年12月6日,在县民中综合楼4楼开展了“2017年横县教研第一协作区教师‘送教下乡’返岗研修互助小组展示活动(语文科)”。参加活动的有县团队成员、协作区团队成员以及各基地学校的语文老师。活动由协作区团队组长蒙兴琳老师主持,民中副校长林军与协作区团队成员协助工作。蒙兴琳老师对此次活动的主题与量课表进行了解读。</h3> <h3>老师们在认真做笔记。</h3> <h3>周子琦和谢初明老师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说课。</h3> <h3>刘小英老师《昆明的雨》“同课异构”课例展示</h3> <h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h3> <h3>学生积极回答问题</h3> <h3>深入学生当中指导</h3> <h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h3> <h3>韦树家老师进行《昆明的雨》“同课异构”课例展示。</h3> <h3>这位同学回答比较全面</h3> <h3>图文并茂,生动形象。</h3> <h3>积极回答</h3> <h3>刘小英老师进行课后反思</h3> <h3>韦树家老师进行课后反思</h3> <h3>张桂芳老师对刘小英老师的展示课进行点评</h3> <h3><font color="#010101">卢冠福老师对韦树家老师的展示课进行点评</font></h3> <h3>各小组对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比较点评并把点评成果呈现在大卡上。</h3> <h3>各小组派代表展评</h3> <h3><font color="#010101">下午,由协作区团队的黄丽芬老师进行微讲座《如何让阅读更有语文味》。黄丽芬老师抓住“味”来解读语文的“味”就是语文的阅读就是充满情味与趣味。</font></h3> <h3>黄丽芬老师的微讲座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设置情境,钻研教材;二是内引外延,丰富教材。</h3> <h3>“我的阅读”,黄丽芬老师从读绘本、品细节、悟情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并以《男孩与树》这一例子,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解说。黄老师用《小鹬鸟成长的背后》故事视频解读“你的体验”的三个环节:看视频、品细节、感爱意。</h3> <h3>小结“爱”的含义</h3> <h3>各小组对自己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进行修改,并合作探讨,综合各成员意见,整合优化教案,以各种呈现方式把成果呈现在大卡上。</h3> <h3>县团队石兴纪教研员深入各小组悉心指导。</h3> <h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整合优化教案设计,形式多样,有的图文并茂,引人入胜。</h3> <h3>县团队石兴纪教研员作总结发言。他指出:赏析要深入文本,抓住文本中富有内涵的东西去挖掘去品析,从多个角度去品读,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顾大局的统观意识,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去设计具体课文的教学方案,要体现文体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昆明的雨》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此类文章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赏析:一是写了哪些景物?二是为什么写那么多景物?三是怎么写这些景物?我们要用学习前两篇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旁批、阅读提示与课后思考探究的问题去理解和赏析文本,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学会放手,做学生轻松快乐学习的引领者。</h3><h3> 这次返岗研修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站在一线的老师们收获匪浅。相信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浪潮中,老师们脚路实地,自主实践,改进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能力与效果,一路和畅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