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的家校育人共同体

文山小学韩裕兵

<h3>教育是篇大文章,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结合现在城区学校线上交流多、面对面交流不足的现状,本学年开学伊始,文山小学便制订了加强家校沟通,打造有温度的家校育人共同体的总体思路。通过组织教师走进千家万户,与家长无缝对接,交流学校和家庭育人方式方法,沟通孩子的德智体美和特长发展情况,查找问题,补齐短板,打造有温情、温度的家校育人共同体,最终达到提升办学满意度的目的。</h3> <h3>文山小学五年级同一班级任教的刘晓坤、王喜涛、王静三位老师到学生家家访,受到家长热情接待、热烈欢迎。一下子来了三位老师,家长可高兴坏了。这种联系方式,是打个电话、发个微信、QQ无法比拟的,更容易沟通感情,更容易产生共鸣,效果更好。这就是我们倡导的建设有温度的育人共同体。</h3> <h3>九月份教师活动图片:四年级老师家访</h3> <h3>十月份活动图片:二年级老师家访</h3> <h3>十一月份活动图片:二年级老师家访</h3> <h3>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杨庆龄老师来到他们家里,可把他们高兴坏了,一个个笑靥如花。孩子高兴了,家长能不高兴吗?</h3> <h3>十二月份:学校在家访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以后,及时调整组织形式,要求老师们在家校沟通时可以更加灵活机动,既可以走入千家万户,也可以叫家长来校交流;既可以是有目的有备课非常郑重的交流,也可以偶然相逢随时随地交流,这种形式老师们不受拘束,也不耽误家长正常工作生活,使家校沟通做到了集中分散相结合,计划和随机相结合,更加有厚度、有弹性。这是李萍老师在校门口和接孩子的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h3> <h3>一年级的孩子病了,头疼,刘文果老师现场教导家长给孩子按摩。这是刘老师爱生如子的真实写照。这种交流沟通方式对家长的触动可想而知。</h3> <h3><p>姜新迪老师在和家长交流行为规范。</p><p>忠告1:用家风树立正气<br>忠告2:用家规监督行为<br>忠告3:让家规去惩罚违规者</p><p><br></p></h3> <h3>赵萍萍老师把老奶奶从寒风凌冽的校外请进温暖的教室,促膝而坐,细细交流爷爷奶奶的育儿心经。</h3> <h3><p>于金伟校长和家长侃侃而谈</p><p>忠告1:放养孩子,回归自然<br>忠告2:让孩子交积极向上的朋友<br>忠告3:进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质教育<br><br></p></h3> <h3>姜倩倩老师</h3> <h3>文山小学幼儿园的老师也加入到了家访和家庭教育的大军<br>这是幼儿园的王晓静老师</h3> <h3>张乐凤老师</h3> <h3>这个美女是谁?您猜一下</h3> <h3>张凤霞老师</h3> <h3>黄卫卫老师</h3> <h3>刘淑杰老师</h3> <h3>这是小学的姚辉辉老师,不惧寒风,在校门外和家长娓娓道来</h3> <h3><p>姜利娜老师对孩子嘱咐了又嘱咐</p><p>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br>忠告2:家长的事,孩子帮助做<br>忠告3:家长在孩子事情上,能懒就懒一点<br></p></h3> <h3>家长在向梁晓娜老师请教问题</h3> <h3>两位家长不约而同来到教室找老师请教家庭教育问题</h3> <h3><p>姜爱华老师</p><p>忠告1: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优秀<br>忠告2:多赞美孩子的行为和品行,少赞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br>忠告3:不要在别的家长面前过多赞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赞美就去赞美别人的孩子<br>忠告4:要学会运用鼓励、激励代替空洞的赞美<br></p></h3> <h3><p>黄爱华老师</p><p>忠告1:再富也要穷孩子<br>忠告2:孩子的事,家长替代做,让孩子懒惰成性、严重缺乏自立能力<br>忠告3:不要用金钱、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学习做事<br><br></p></h3> <h3>建设有温度的家校育人共同体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初尝战果。下一步,我们将用恒心作为圆点,以毅力作为半径,用力画好家庭教育、家校共建这个圆,争取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惠及万千家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