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昆虫

云之上

<h3>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动物,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多数昆虫可以做标本和珍贵的药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好资源。</h3> <h3>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cm-2.5cm),颜色有黑、黄、红、白等,体壁具有弹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全触角分4~13节。腹部呈结节状。有的有翅,有的无翅。前足的距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能搬动比自己重几百倍的物体。</h3> <h3>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蜜蜂有三种,一种在树上;一种被人们用器具收养的,是家蜂,小而微黄,蜜部味浓甘美;一种在山岩高峻处作房的,叫石蜜,这种蜂黑色如牛虻,它的蜜味酸色红。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全世界已知蜜蜂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h3> <h3>飞蛾体表有绒毛,化学成分差异较大,有些毒性比较大,有些则不高,但飞蛾容易引起过敏,如果免疫力比较差的话,引起过敏的几率会比较高,如果引起过敏,要避免再次接触,比较严重的话,可使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进行治疗。</h3> <h3>七星瓢虫(qixingpiaochong)(Coccinellaseptempunctate)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瓢虫的一种,因背部像葫芦瓢而得名。根据食性,瓢虫可分为植食性与肉食性两大类群。前者以植物为食,对人类有害,但数量较少;后者占绝大多数,以捕食蚜虫、粉虱等农业害虫为主。七星瓢虫是肉食性瓢虫的一种,它体长不足七毫米,呈卵圆形;背部拱起似半球,头黑色,顶端有两个淡黄色斑纹,前胸黑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面有七个黑斑,所以叫七星瓢虫。</h3> <h3>苍蝇种类繁多,分布全世界,其中以家蝇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或其他动物接触频繁,是传播伤寒、痢疾、霍乱、鼠疫、炭疽病(家畜)等多种疾病的媒介昆虫;有些蝇类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其他动物组织内,引起蝇蛆症。某些吸血性种类的成虫刺吸家畜血液,可传播锥虫病等。</h3> <h3>蚊子(mosquito),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蚊子自带杀毒器官,无法通过叮咬传染病毒,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h3> <h3>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h3> <h3>蟑螂的体表和消化道可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肝炎病毒、寄生虫卵等,当这些带病原体的蟑螂爬到食品、餐具上时,就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人。蟑螂的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还可以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此外,蟑螂尚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鼻疽、炭疽以及结核等病的细菌。蟑螂可携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牛肉绦虫、绕虫、鞭虫等多种的蠕虫卵。它们还可以作为念珠棘虫、短膜壳绦虫、瘤筒线虫等多种线虫的中间寄主。蟑螂也可以携带多种原虫,其中有4种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如痢疾阿米马、肠贾第虫等。实验研究已确证,蟑螂能携带,保持并排出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蟑螂也可携带真菌。我国在江苏南京和南通,也曾在室内捕获的蟑螂体内分离出多种真菌,包括大量黄霉曲病菌。</h3> <h3>除南极洲以外,全世界分布。从海平面分布到海拔5,000米处,均陆生。体长1~90毫米,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头胸部有附肢两对,第一对为螯肢,有螯牙、螯牙尖端有毒腺开口;直腭亚目的螯肢前后活动,钳腭亚目者侧向运动及相向运动;第二对为须肢,在雌蛛和未成熟的雄蛛呈步足状,用以夹持食物及作感觉器官;但在雄性成蛛须肢末节膨大,变为传送精子的交接器。蜘蛛以昆虫、其他蜘蛛、多足类为食。跳蛛视力佳,能在5或10公尺内潜近捕获物,猛扑过去。</h3> <h3>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天牛是植食性昆虫,会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h3> <h3>跳蚤为属于蚤目(Siphonaptera)的完全变态类昆虫。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在鸟类。触角粗短。口器锐利,用于吸吮。腹部宽大,有9节。后腿发达、粗壮。蛹被茧所包住。成虫体型微小或小型,无翅,体坚硬侧扁,外寄生于哺乳类和鸟类体上,具刺吸式口器,雌雄均吸血;幼虫无足呈圆柱形,营自由生活,具咀嚼式口器,以成虫血便或有机物质为食。</h3> <h3>蜈蚣(Chilopoda)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又作吴公,又称百足虫、百脚虫、蝍蛆、天龙。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春出冬蛰,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h3> <h3>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雌虫体长约3厘米余,雄虫略小。头圆锥杉,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触角丝状,长度可达前胸的后缘,第1节膨大,第2节以下较细。复眼,1对,卵形,黄褐色;复眼内侧的后方有较明显的单眼3个。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坚硬膨大,呈卵形,背中央有1条下陷的纵沟,长约5毫米。翅2对,前翅革质,较短,黄褐色,仅达腹部中央,略呈三角形;后翅大,膜质透明,淡黄色,翅脉网状,静止时蜷缩折叠如尾状,超出腹部。足3对,前足特别发达,基节大,圆形,腿节强大而略扁,胫节扁阔而坚硬,尖端有锐利的扁齿4枚,上面2个齿较大,且可活动,因而形成开掘足,适于挖掘洞穴隧道之用。后足腿节大,在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活动的刺,腹部纺锤形,背面棕褐色,腹面色较淡,呈黄褐色,末端2节的背面两侧有弯向内方的刚毛,最末节上生尾毛2根,伸出体外。</h3> <h3>象,也叫蝽象、椿虫,俗名放屁虫、臭大姐,椿象有三万多种,身体扁平,体形由小到大不等,它的口器很长,刺吸式,大多数是农业的害虫,椿象是一种能够放出臭味的昆虫,只要被碰到,它就会释放出难闻的气体。</h3> <h3>鼠妇(湿生虫)俗称米汤虫、潮虫子、潮虫、团子虫、地虱婆、地虱子、鞋板虫、皮板虫等,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潮虫亚目潮虫科鼠妇属。鼠妇的种类较多,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鼠妇外壳有层薄薄的油,不易被蜘蛛网等粘住,适应于陆地上生活。</h3> <h3>草蛉,在夏天,人们在田间漫步时,常可看到一类有着绿色而柔软的身体,长着四个大而透明的翅膀的昆虫,缓慢地飞翔于空中,这就是著名的灭虫能手——草蛉。草蛉是一类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属共1350种,据调查中国有记载的就有15属约近百种,它们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够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所以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岭消灭害虫的工作</h3> <h3>蝗虫俗称“蚱蜢”,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h3> <h3>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可刺入人畜皮肤吸血,并有释放麻醉剂,因此不易被宿主察觉。水蛭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体形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以自然捕捞为主,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