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div> 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别立公社,迎来了“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仅仅是一段朦胧的历史。然而,对于我们来说,他所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br></div><div><div> 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苦过、乐过、哭过、笑过,青春和追求,岁月和生命。让我们这一代人饱尝了酸甜苦辣,挥镰、扛锹、举锄、种田、垦荒……。<div> 漫长岁月的洗礼,昔日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饱经风霜,年逾花甲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我们青春年华已不在。然而,知青情结仍然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岁月末了情。进入花甲的我们,已成为赋闲的一代,如今真挚的常常聚在一起,有着叙不完的情、说不完的话,更加怀念往昔青春的时光,这种情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厚,这就是真正知青的内涵。</div></div><div> 有人这样说,知识青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历史造就了知青,知青也造就了历史。四十多年的岁月,我们已学会了用知青的视角,知青的情感来诠释:知识青年,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是上千万人用青春和热血浇铸的时代的里程碑!</div><h3> 在制作本篇时承蒙战友们热情的提供资料和照片,他们是:齐晓荣 寇彦茹 吕宝忠 吕瑞玲 王秀英 王瑜萍 方建民 王海同 吕 雁 夏晓梅 周玉芹 铁木尔 杨生宝 唐春梅 瓮光明 瓮 萍 李占文 斯琴高娃 在此由衷的向他们表示感谢!</h3><div> 此篇谨献给纪念宗别立公社知识青年下乡50周年!</div><div> 方建民</div><h3> 2017年12月</h3></div> <h3>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最高指示”。</h3> <h3>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当时的人民日报社评。</h3> <h3> 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日,吕宝忠作为当年工交系统,阿左旗汽车运输公司的子弟安排到宗别立公社下乡。这是当时的运输公司党总支、革命委员会开具的赠书。</h3> <h3> 当年知青常用的毛主席语录和军用挎包。</h3> <h3> 当年知青田间劳动时用的军用水壶。</h3> <h3> 一九七五年七月 下乡前夕方建民赠送贾桂兰同学的喝水茶缸。</h3> <h3> 当年知青劳动常穿的劳动鞋。</h3> <h3> 当年阿左旗汽车运输公司,为了照顾本公司下乡子弟来回乘车方便,免费的乘车证。</h3> <h3> 这是吕宝忠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一日下乡第一天,在星光队写下的日记。</h3> <h3> 当年知青住过的集体大炕。</h3> <h3> 当年知青专业队在54公里劳动时睡过的地窖子。</h3> <h3> 一九七五年 七月 黎明上滩队知青曾经住过的土坯房子至今至少四十多年了。</h3> <h3> 这是黎明上滩队70年代牲畜圈,知青在这里曾经劳动清理粪便。</h3> <h3>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宗别立公社知青专业队在54公里处成立,当时知青住地窖子条件十分艰苦环境也十分恶劣,知青专业队解散在七七年大约六月份左右。解散后部分知青回了原大队,部分就留在了知青林场。这是当年知青林场的知青曾经住过的土坯房子。现已经风蚀惨独。</h3> <h3> 一九七九年三月,吕宝忠考入宁夏交通学校后,同室密友吴永江的赠言。</h3> <h3> 一九七九年,九月,知青吕雁被宗别立公社评为畜牧业先进代表,参加会议时发的纪念册。</h3> <h3> 林海学(53年生),当年旗政府派驻宗别立公社知青带队队长之一。一九七六年至七七年在公社党委、革委会领导下负责公社文艺队拍演练工作。</h3> <h3> 王国福(55年生),一九七四年下乡于光明队。</h3> <h3> 杨秀兰(55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黎明队。</h3> <h3> 方建民(57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黎明队。</h3> <h3> 杨生宝(57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芒乃队,后任公社知青专业队队长。</h3> <h3> 邢兰君(57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黎明队。</h3> <h3> 寇彦茹(59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黎明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吕瑞玲(57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星光队。</h3> <h3> 齐晓荣(57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富泉队。</h3> <h3> 闫爱宁(57年生),一九七五七月下乡于光明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夏晓梅(58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黎明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吕雁(60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红旗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薛淑静(58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光明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刘志军(57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光明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冯继军】(57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至公社良种站。一九九0年九月病故于银川享年33岁。</h3> <h3> 王萍(55年生),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芒乃队。</h3> <h3> 扈永胜(57年生)一九七五年八月下乡至星光队。</h3> <h3> 田玉娇(57年生),一九七五年九月下乡于星光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吕宝忠(59年),一九七五年十月下乡于星光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吕宝林(54年生),一九七六年三月下乡于星光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王瑜萍(59年生),一九七六年六月乡下于黎明队。</h3> <h3> 潘庆梅(58年生),一九七六年六月下乡于公社良种站。</h3> <h3> 李占文(54年生),一九七六年七月下乡于芒乃队。</h3> <h3> 王秀英(58年生),一九七六年八月下乡于黎明队,后到公社知青专业队。</h3> <h3> 斯琴高娃(59年生),一九七六年八月下乡于富泉队。</h3> <h3> 瓮光明(58年生),一九七六年八月下乡于芒乃队,一九七八年12月应征入伍。</h3> <h3> 瓮萍(59年生),一九七六年八月下乡于富泉队。</h3> <h3> 一九七五年底,公社召开知青大会结束时,星光大队知青和公社、大队领导及知青带队队长的合影。</h3><h3> 他们是:前排左起苏广福、吕宝忠、王荣贵、吕继德队书记、乌力吉图公社革委会主任、孔照升知青带队队长、杨劲松</h3><h3> 后排左起扈永胜、朱亚萍、潘芝琴、田玉娇、吕瑞玲、沈雁玲、廉雪梅、贾振欧</h3> <h3> 一九七六年,光明队知青在公社开会结束时的合影。前排左起:薛淑静、孙秀荣、唐春梅、刘凤英。后排:宋玉喜、吴永江等知青。</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七六年底,黎明队知青走专业队在公社门前合影。他们是:胡立刚、高玉霜、常淑玲、张文翠、关宝林、雷耀明、刘树林等知青。(注:方建民、寇彦茹、王瑜萍、夏晓梅当时在文艺队、杨秀兰队上保管、邢兰君代课老师、任惠云公社代课老师)</font></h3> <h3> 一九七六年,吕宝林、寇彦茹、王秀英、张文翠、吕雁、周玉芹等知青在农田学科技。</h3> <h3> 一九七六年,吕宝忠、刘树林在专业队时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六年,王秀英、薛淑玲、寇彦茹、张文翠、田玉娇、吕雁、周玉芹知青们在田间留影。</h3> <h3> 一九七六年夏,吕宝忠 王荣贵 胡立刚在专业队时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六年,田玉娇、夏晓梅、张文翠、王秀英、常淑玲、吕雁、周玉芹、孟凡云、徐景兰(农民)在专业队时。</h3> <h3> 一九七六年,刘凤英 夏晓梅、田玉娇、常淑玲、薛淑玲、吕雁在专业队时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六年,张成、刘志军、刘树林在专业队时留影。</h3> <h3> 一九七六年六月,薛淑静 孙秀荣 潘芝琴在公社水库旁合影。</h3> <h3> 一九七六年光明队知青闫爱宁 宋玉喜走专业队之前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六年秋,王秀英和潘芝琴在看人民画报。</h3> <h3> 一九七六年八月 吕彦楠 吕翠兰知青下乡于芒乃队。</h3> <h3> 一九七六年,吕宝忠,马孝义在巴音浩特园艺场由当时的知青带队队长孔照升拍摄留影。</h3> <h3> 齐晓荣 瓮萍七六年下乡在一起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六年光明队知青杨晓森 杨瑞林 丁学忠 (陶新民已故)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六年夏晓梅、田玉娇 潘志琴 杨彩霞 包桂荣知青在专业队时。</h3> <h3> 一九七六年,吕瑞玲和朱亚萍等知青在星光队队部的合影。(后面是当年部队开去的稀有吉普车)</h3> <h3> 一九七七年春,曹军良 铁木尔 青格勒在知青林场时留影。</h3> <h3> 一九七七年春 光明队知青唐春梅 贾桂兰农田间的合影。</h3> <h3> 一九七七年,铁木尔、曹军良在专业队时的合影。</h3> <h3> 一九七七年六月,公社41公里林场田埂旁后排知青有:王海同、 铁木尔、曹军良。</h3><h3> 前排知青有:哈岱、吕宝中、马孝义。</h3> <h3> 一九七七年,吕雁 余英在田间留影。</h3> <h3> 知青专业队劳动场面。</h3> <h3> 一九七七年,贾桂兰、金翠兰、唐春梅、金颜玲、马惠琴下乡光明队时留影。</h3> <h3> 一九七七年,前排 夏晓梅 包桂荣 ,后排 田玉娇 贾明春 常淑玲 拍照于呼鲁斯太照相馆。</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七七年,吕宝忠、吴永江在公社41公里林场时的留影。</font></h3> <h3> 一九七七年,薛淑静、刘凤英、寇彦茹在专业队时的留影。</h3> <h3> 一九七八年,王秀英、薛淑玲、张文翠、周玉芹在知青林场田间的留影。</h3> <h3> 一九七八年,田玉娇、夏晓梅、吕雁在知青林场时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八年,吕雁、夏晓梅、田玉娇在公社41公里知青林场时的留影。(拖拉机手吕雁)</h3> <h3> 一九七八年,吕雁、田玉娇、夏晓梅在知青林场时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八年,夏晓梅、吕雁、孟凡云在知青林场时的合影。(那个年代有辆解放牌汽车就是好背景)</h3> <h3> 一九七八年,吕雁、徐景兰农民、夏晓梅、孟凡云在知青林场农田旁合影。</h3> <h3> 一九七八年,王秀英、吕雁、薛淑玲、田玉娇在知青林场时合影。</h3> <h3> 一九七八年,周玉芹、梁凤俊(红旗队知青)在知青林场时留影。</h3> <h3> 一九七五年九月,全旗那达慕大会在巴彦浩特老林滩(第三中学)举行。这是当年公社临时成立的文艺队在那达慕会场留影。</h3><h3> 她们是:斯琴高娃 仲莉萍 段春花等。</h3> <h3> 一九七五年九月,全旗那达慕大会在巴彦浩特(今三中)举行。这是当时公社成立的临时文艺队在会场时的留影。</h3><h3> 他们是:斯琴高娃 仲莉萍 布仁特古斯 段春花 肖锦华等。</h3> <h3> 一九七七年,王瑜萍、齐晓荣、潘庆梅在公社文艺队时。</h3> <h3> 一九七七年,齐晓荣、潘庆梅、王瑜萍在公社文艺队时的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七七年五月,公社文艺队在良种站排练节目。这是李占文 瓮光明 杨生宝在练乐器。</font></h3> <h3> 一九七七年五月,文艺队在良种站排练节目。前排李占文 林海学 女生表演:田玉娇 潘庆梅 斯琴高娃 王瑜萍 齐晓荣 夏晓梅</h3> <h3> 一九七七年五月,文艺队在良种站。李占文 林海学练习乐器。</h3> <h3> 一九七七年五月,文艺队在公社良种站。瓮光明在室外排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里的“常青指路”。</h3> <h3> 一九七七年,右起:斯琴高娃、王瑜萍、潘庆梅、齐晓荣、田玉娇、夏晓梅、薛淑静在公社文艺队时的合影。</h3> <h3> 一九七七年,薛淑静、夏晓梅、寇彦茹在文艺队的合影。</h3> <h3> 一九七七年五月,文艺队在良种站。姑娘们门前小溪。左:薛淑静 寇彦茹 夏晓梅 田玉娇 王瑜萍 斯琴高娃 齐晓荣 潘庆梅</h3> <h3> 一九七七年五月,文艺队在良种站,杨生宝 林海学 李占文的合影。</h3> <h3> 一九七七年春,文艺队闫爱宁 瓮光明 王瑜萍,在公社良种站田间劳动时的留影。</h3> <h3> 一九七七年五月 文艺队两队员在休息时的合影。</h3><h3> 左起:【冯继军】 瓮光明</h3><h3> 【冯继军】一九七五年七月下乡于宗别立公社良种站,一九九O年九月二十二日病故于银川享年33岁。</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七七年,薛淑静、夏晓梅、寇彦茹在公社文艺队时。</font></h3> <h3> 一九七七年九月,方建民、杨生宝在公社文艺队参加全旗文艺汇演时巴彦浩特留影。</h3> <h3> 一九七九年十月,吕雁、寇彦茹、吕瑞玲、吴淑萍、余英、徐丽招工至阿左旗水泥厂。(水泥厂办公室门前的合影)</h3> <h3> 一九七九年,贾振欧、胡立刚、吕宝忠同年考入宁夏交通学校,和七八年考入宁夏公安学校的王荣贵在巴音浩特留影。</h3> <h3> 这些都是当年在宗别立公社下乡的知识青年。</h3> <h3> 美篇编辑: 方建民</h3><h3> 照片资料: 齐晓荣 寇彦茹 吕宝忠</h3><h3> 吕瑞玲 王秀英 王瑜萍</h3><h3> 方建民 王海同 吕 雁</h3><h3> 夏晓梅 周玉芹 铁木尔</h3><h3> 杨生宝 唐春梅 瓮光明</h3><h3> 李占文 斯琴高娃 瓮萍</h3><h3> 美篇制作: 方建民</h3><div> 由于历史照片稀少不能充分反映主题意识,望大家谅解。再次感谢知青战友们的鼎力相助。祝大家安康幸福!</div><h3> 2017.1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