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有幸在林边 红楼30

山丁子

<h3>  喜欢越剧的朋友,一定会听过《问紫娟》这个唱段。</h3><h3> 林黛玉香消玉殒。宝玉再来潇湘馆,只见得潇湘馆的翠竹依旧细细地吟啸,悠悠地摇摆,仍旧风来有声,然而,那只曾经来仪的凤凰却再也没有了踪影,也没有那灵巧的鹦鹉学舌给他听,也不曾见到那道倩影或在纱窗下徘徊,或在扶着瑶琴信手而弹,或在贵妃塌上慵懒地说着“每日家情思谁昏昏”了……</h3><h3> 宝玉哀哀地问,紫娟凄凄地答:</h3><h3> “问紫娟,妹妹的诗稿今何在?”</h3><div> “似翩翩蝴蝶火中化。”</div><div> “问紫娟,妹妹的瑶琴今何在?”</div><div> “琴弦已断你休提它!”</div><div> “问紫娟,妹妹的花锄今何在?”</div><div> “花锄虽在谁葬花?”</div><div> “问紫娟,妹妹的鹦哥今何在?”</div><div> “那鹦哥,叫着姑娘,学着姑娘生前的话。”</div><div> “那鹦哥也知情和义。”</div><div> “世上的人儿不如它!”</div><div> 听着任是无情的人儿也要潸然泪下。</div><div> </div><div> 曾经的潇湘馆里,对他来说,有着多么强大的吸引力啊!总是不由自主,脚步就迈向了这里。</div><div> </div> <h3>   潇湘馆里有一股的神力把他牵引向这里。或者是这青青翠竹,或者,是那如翠竹般孤高磊落的人。</h3><h3> 每一次下学归来,第一件事,是奔向潇湘馆。他厌恶读书,反感家中那些兄弟,每一次看到潇湘馆的大门,远远瞧见森森凤尾,听见细细龙吟,他的心就轻快起来,飞扬起来,恨不得胁下生双翼,满心满眼只有潇湘馆里的那个人。</h3><h3> 每一次从外面得了什么好东西,也是第一个想到,送给潇湘馆中的那个人。</h3><h3> </h3><h3><br></h3> <h3>  潇湘馆和怡红院,大门正对面,相隔不过几百米。从潇湘馆小迈几十步,就到怡红院。从怡红院,小跑几步,就到潇湘馆,然而,却不是随来就来,当宝玉和黛玉渐渐大了,来往也不能随心所欲了,不仅有王夫人等人虎视眈眈地盯着紧,就连丫鬟袭人,也在背后窥伺,以便随时向她的真正的主子王夫人告密。</h3><h3> 就是这几百米,也太难以跨越。</h3><h3> 横亘在两道大门之间的,不仅仅是几百米的距离。更有人心,世俗,权衡,利弊。</h3><h3> 宝玉今日怎样轻快地飞奔而来,过后脚步就有多沉重。黛玉今日有多少期盼,来朝就有多少绝望。</h3> <h3>  罢了罢了,他日的一切都暂且不说,我们只看今时里面的人儿。能待在潇湘馆,黛玉是幸运的。潇湘馆首先是个好住处。</h3><h3> 它离怡红院近,能时时得到宝玉的看顾。宝玉听说黛玉选择潇湘馆居住,自己就主动选择离她最近的怡红院,如果当初黛玉不选择潇湘馆,那宝玉也一定会跟着她的选择走的。</h3><h3> 潇湘馆幽静。最佳处在于一带修竹。看王维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多么自由惬意,无人打扰,是个清修疗养。</h3><h3> 潇湘馆的竹子,掩映着黛玉的住房,适合她的性格,不与人争,不与人喧嚷,多好。单看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让我们仿佛看到黛玉在一片修竹的背景下,高华气度,绝非凡尘之人。</h3> <h3>  潇湘馆的竹子,翠绿幽深,曲径回廊,适合黛玉散心。徘徊期间,走走停停,对她那单薄的体质也有好处吧。</h3><h3> 黛玉所处的时段,应该是贾府比较繁华的时段,虽然里子早已捉襟见肘,不如外表光鲜亮丽,但她除了不能得到最好的燕窝和人参来调养病体外,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她用的稿纸书籍,她用的瑶琴,她吃的穿的,她的月钱,一样也不少,且都是最好的。</h3><h3> 她的潇湘馆陈设都是上等的,连一幅幅纱窗,都是软烟罗。纱窗外的翠竹,都是篁篁翠绿,生生不息。</h3> <h3>  她没有见到贾府衰败的情形,是幸运的。</h3><div> 当贾府衰败以后,那里的一切都不复盛时。那里的景致也被破坏了,翠竹凋敝,杂草丛生,芭蕉枯萎,道路枯枝横亘,败叶乱飞,蜘蛛网结处处可见,瑶琴弦断,鹦哥飞走……</div><div> 若是黛玉生前看到这些,那对她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她本已经承受了幼年丧母,青少年丧父的悲痛,又忍受了寄人篱下的屈辱,受到很多下人的误解,受到舅母的腹诽,加上宝钗的情争,凤姐的难测,再让她见到贾府衰落,外祖母逝世,生活无着,最后的寄人篱下也寄托不成,那要她如何是好!</div><div> 所以,先走一步也好,躲过了抄家,躲过了牢狱之灾,躲过了忍饥挨饿,更躲过了湘云随船卖笑那般非人的生活和妙玉那般的不洁之辱。</div><div> 先走一步,让宝玉永远记住她,让世人心目中的黛玉,永远都是那个才华横溢、热情纯洁、待人真心、不沾染一丝尘世污秽的仙子。</div> <h3>  如果要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那这丛丛翠竹,是最能见证。</h3><h3> 黛玉曾在雨夜,倾听秋雨滴落在竹叶上,点点滴滴,更漏夜长,内心郁结,感怀五脏六腑,遂成一曲催人泪下的《秋窗风雨夕》。</h3><h3> 曾在暮春黄昏,见桃花残瓣离枝,随风飞扬,感怀自己的身世飘零之苦,遂成一曲才气逼人的《桃花行》。遥想黛玉在潇湘馆长廊伫立良久,桃花漫天飞舞,飘落沟渠,飘落楼台,飘落尘埃,飘落墙外市井,不可知晓,后才有了葬花之痴人痴行,更有痴诗《葬花吟》流传千古吧?当此时,黛玉在夕阳落下的暮春的风里,看着落花,痴了。潇湘馆外面的世界时什么样?与她无关。她只是伫立于空空荡荡的回廊之上,顾影自怜,“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她既然来了贾府寄生,姑苏自然不可能再归去,遂有无限感伤。</h3><h3> 她也曾因为宝玉被打而担心,却只能待在潇湘馆内懊恼伤身,当宝玉托晴雯送来几只旧帕时,她在上面题诗赋情,她的泪洒在帕上,修竹见证。</h3> <h3>  潇湘馆的修竹,见证了黛玉的所有情事,所有才华,所有真纯,所有委屈。</h3><h3> 她和宝玉之间的一切儿女情长,修竹挺立,秾翠依依。</h3><h3> 她在屋内铺纸挥毫,锦心绣口,清词丽句,修竹摇摇,赞叹无声。</h3><div> 她热情待人,本性善纯,为香菱师,尽心尽力,体谅鼓励指导,修竹看得见;与宝钗推心置腹,一片真诚,修竹听得见;为宝玉愁肠百结,连累自己一生是病,修竹上斑斑点点,视为明证……</div><div> 此处修竹何等有幸,生在林黛玉之屋前,何等缘分,得以今生伴佳人左右。长此以往,修竹得了黛玉之灵气,黛玉也得了修竹之精神,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div> <h3>  晴天丽日,风和人意好。修竹的影子落在地上,墙上。斑斑驳驳,自成风景。</h3><h3> 当那只栖在此处的凤凰飞走了,当那缕芳魂离去了,似有若无的气息仍如游丝一般,萦绕在翠竹之间。</h3><h3> 于宝玉而言,相思入骨,但魂魄却不曾来入梦一回,就好似,潇湘馆只是一个凋敝的院落亭台,黛玉仿佛从未来过。</h3><h3> 不禁使人感叹:由来都是一长大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