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南门河】

雨纷纷

<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雨纷纷</b></p><p><br></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每个人都会怀念自己的故乡</b>。<b>即便是走遍千沟万壑、跨过千山万水,故乡依然是根植于心灵深处柔软和永不褪色的记忆。</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的故乡在茂名市电白县观珠镇,在我的心中,它是一座美丽的粤西小镇。说起我的童年,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故乡的南门河。故乡的南门河,它贯穿了我整个的童年时光,给我的童年岁月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往事如梦又如烟,打开记忆的信笺,回忆童年里的点点滴滴,尘封已久的岁月又浮现在眼前,南门河它那日夜流淌的河水,叮叮咚咚,就像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时刻萦绕在我的心扉。无论我身在何方,我都不会忘记陪伴我长大的那条小河——故乡的南门河。</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记忆中的南门河,那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两岸河堤长满了青青的河边草,晨曦中,绿草茵茵,白雾苍苍,一年四季野花盛开,五颜六色、成双成对的蝴蝶和蜻蜓翩飞于草丛中。小时候,我经常去南门河洗衣服,累了的时候,我会躺在长满青草的河堤上休憩,随手采摘几朵小野花,嗅着野花的芳香,望着在草丛中来回穿梭和自由飞舞的蝴蝶,再仰望蔚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如同在自己的眼前飘荡着一样,习习的微风在耳畔柔柔地吹着,这时候我的思绪早已随风飘扬,飘向了远方。闻着泥土的气息,我浮想联翩,我想象着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是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有出息之后,再荣归故里,回来探望故乡。</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河堤的两岸是碧绿的田野。田野里长满了稻谷,也长满了各种瓜果蔬菜。春天的时候,田野是一片碧绿,到了秋天,田野变成一片金黄。风吹稻田的时候,就如同一阵阵连绵起伏的海浪在翻滚着。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音乐老师教我们唱《美丽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而南门河两岸的稻田就如同歌曲中所唱的那般模样,记得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唱得特别起劲。到小学三年级学语文课文《赵州桥》时,我脑海里的参照物就是故乡的南门桥。南门桥虽然没有赵州桥那般古老悠久的历史,但童年懵懂幼稚的我觉得故乡的南门桥就是赵州桥的样板,它像赵州桥那样美观。如今漂泊异乡的我在欣赏古诗词时,每当我读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就会想起我的故乡,读到"长河落日圆"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南门河。每当太阳西下,站在南门河的南门桥上,看那浑圆苍茫如同蛋黄一样的夕阳徐徐落下余晖,红彤彤的霞光染红了两岸的稻田,这些都是我童年鲜明的记忆。</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逢繁星满天的夜晚,站在南门河的南门桥上遥望天边弯弯的月亮,“嫦娥奔月”那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就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心中常想:“美丽的嫦娥仙子到底长啥模样?”每逢中秋节的时候,掉光了牙齿的曾祖母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先拜祭月光才能吃月饼,嫦娥仙子很怜悯人间的穷人,月宫里的那棵桂花树有时候会向人间掉下金叶子,看是哪个幸运的穷苦人能捡到。为此,望着皎洁的月光,我总幻想着天上的嫦娥仙子正在摇月宫里那棵桂花树呢,不知道哪一天就有一片黄金叶子掉到南门河的岸上来,要是被我幸运捡到的话,我就立刻拿回家交给我的曾祖母……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一边幻想着那甜甜的美梦,这些也曾是我童年难忘的回忆。</b></p><p><b>&nbsp;&nbsp;&nbsp;&nbsp;&nbsp;在春夏交替的季节,镇里停电的时候,夜幕低垂,四周漆黑却蝉鸣啁啾,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拿着手电筒去照刚从洞穴里冒出来、爬上树枝正在蜕壳的蝉虫,大家也都喜欢去南门河的河岸边玩游戏。南门河上方的那轮圆月显得特别大特别圆,它的银辉照耀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月光下的南门河就如同一条银色的飘带,缥缈而蜿蜒。月朦胧鸟朦胧,河岸边一片静谧祥和。隐藏在草丛中那绵绵不断的虫鸣声,就像是苍茫夜色下一支支动听的夜鸣曲,许许多多的萤火虫在飞舞着,趁着那美丽的月色,我们就在河堤上嬉戏,捉萤火虫,抓蟋蟀……一阵阵欢笑声飘向清朗而又寥廓的夜空,在村子的四周绵绵回荡,多么快乐的童年啊!</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记得在河堤的一侧(靠上屯村的那一侧),隔三岔五地就间隔着种植有小竹林,竹林是许多翠鸟的天堂。当东方的旭日冉冉升起时,那早起的鸟儿,在一片袅袅茫茫的白色晨雾当中,欢快地在竹林边上欢叫着,孩子们很喜欢来这里看翠鸟,抓翠鸟。在一处小竹林下来大概400米处(靠坎头卡村的这一侧河堤),这有一个石拱门和涵洞,通过石拱门和涵洞,清澈的河水就是从这里被引溉出来,去灌溉岸边的田野。在石拱门和涵洞的洞顶,人们喜欢在这里晒腌制的萝卜干,而小孩子就喜欢在石拱门和涵洞的周围玩耍,玩泥沙,滑石梯,等候在河边洗衣服的妈妈。有时候也挽起裤脚到河溪边上去抓蝌蚪、抓螃蟹,快乐极了。</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南门桥的一侧岸边(靠坎头卡村的这一侧),有三株上百年的老榕树,树干虬曲苍劲、虬枝峥嵘,树叶郁郁葱葱。老榕树下的沙子,软软绵绵,洁白如雪,宛如棉花一样柔细,童年里的我们都喜欢在老榕树底下玩这片洁白又软绵的细沙子。有时候也去攀爬老榕树的枝干,想抓树上的鸟儿。据说,镇上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夜晚最喜欢来到南门河这几棵老榕树底下,坐在软绵绵的细沙上,卿卿我我,互诉衷肠。</b></p><p><b>&nbsp;&nbsp;&nbsp;&nbsp;&nbsp;不管白天还是夜晚,迤逦的南门河河水总在絮絮私语,潺潺流淌。那淙淙的河水清澈见底,水中和河岸上有许多形状各异、光滑晶莹的鹅卵石,也有很多花纹的玛瑙石。小鱼小虾在河里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嬉戏。我在河里洗衣服的时候,小鱼小虾就在我的脚下游来游去,我想抓这些鱼虾,可我怎么也抓不着。河岸的泥沙孔里,有许多河蚬,绵绵的细沙里一圈一圈的小孔,就是河蚬冒出来的气孔,我们经常挖沙孔,把河蚬挖出来,提回家煮了吃,饱食一餐后还会受到大人的表扬,南门河河蚬的味道,现在我仍记忆犹新。清晨,南门河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和妇女们的天地,她们一边在河里洗着衣服一边唠着家常,生动的语言、欢快的气氛、热闹的笑声,就连河里的鱼虾也能被感染。在炎热的夏天,到了傍晚,南门河就成了小伙子和男人们的天地,镇上和河岸边的村民喜欢领着自家的孩子到河里游泳洗澡,欢乐的场面和热闹的气氛,仿佛也感染了天边绚丽的彩霞,就连夕阳彷佛也跟着一同笑了起来。</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南门河开始发生了改变。在南门桥的大榕树旁,来了一个抽河沙的个体户,抽河沙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抽呀抽,于是南门桥的河床底下就出现了一个大水坑,因为在南门桥的桥洞里大声讲话能听到响亮的回声,所以小学生放学后都喜欢到桥洞里一边玩水,一边大声讲话,让自己清脆响亮的回声在桥洞里飘荡。现在,南门桥河床底下出现了这么一个不知深浅的大水坑,小孩子又爱到这里游泳玩耍,然后就陆续出现了小学生溺水死亡的事故,并且层出不穷。再往后,就出现了大人一听南门河就如同"谈虎色变",大人们就对小孩子说,南门河里有"水鬼",专喝小孩子的血。每家每户的家长,都禁止自己的小孩再到南门河去玩耍。要是瞒着父母偷偷去,回来都要被父母责骂,甚至用棍子打。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这些父母,永远都忘不了那些溺亡孩子的双亲在面对那被打捞起来的孩子尸体时,那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场面。放寒暑假的时候,学校也会开动员大会,动员广大师生千万勿去南门河游泳玩耍。&nbsp;&nbsp;&nbsp;</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等到我参加工作以后,再回到故乡,南门河已经彻底改变了往昔美丽的模样。河堤两岸的树木已被砍光,光秃秃的,不见任何一棵树木了,那三株上百年的大榕树已经无影无踪,石拱门和涵洞也只剩下断垣残壁、颓废斑驳和苟延残喘的身影,四周已被黑熏熏的垃圾所覆盖。河堤因为失去树根的保护,有些地方已开始坍塌,不再有软绵柔细、洁白如雪的细沙子了。河岸上已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啊!南门河俨然成了居民们的垃圾收容场所,居民们把垃圾都往河堤里倒,有时候还会出现死鸡死鸭,并冒着阵阵臭气,苍蝇满天飞。河水以前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成群,是流动欢快的活水,如今却变成了死河涌,几乎是死水,水浑浊不清,失去了往昔的朝气蓬勃与欣欣向荣的活力。看到南门河变成这般模样,我扼腕叹息、黯然伤神,就连远处的青山,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采。</b></p><p><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回忆起故乡的南门河,这片生我养我、情浓于水的故土,心中难免唏嘘与惆怅。内心深处无比眷恋的南门河旧日风光,如今却已变得面目全非。漂泊天涯的游子回来寻找童年故乡的影子,可童年岁月中许多美丽的印象已了无踪迹,每每想到从前那清澈见底的南门河如今已变得混浊不堪,就仿佛有一种创伤、有一种裂痕与隔膜在心中蔓延开来。我沉默不语,两行热泪却早已盈眶。啊,往日的旧时光,它究竟流淌到哪里去了呢?它怎么就一去不复返了呢?它怎么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我们的母亲河在受苦受难,采沙者在对它敲骨吸髓之后,早已使得它千苍百孔、伤痕累累,如今它流着浑浊的血液在微弱地呻吟着,呻吟着,我们亏欠它的已太多太多……小时候,人人向往远方、向往远处可爱的星光,背井离乡之后才发现,故乡永远是根!</b></p><p><b>&nbsp;&nbsp;&nbsp;&nbsp;&nbsp;</b> <b> 古人云: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b>。<b> 最近,我经常梦见母亲与故乡的南门河。我梦见故乡的南门河又恢复了往昔的风采,仍如同我童年时的那般模样,南门河畔那三棵大榕树依然郁郁葱葱,蓊郁荫翳,</b>两岸稻花飘香、<b>鸟语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气象;南门河的水依然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日夜都叮叮咚咚地唱着那欢快的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由春唱到夏,由秋唱到冬,永不停息……</b></p> <p>(故乡的南门桥与南门河变成了这般模样,一声叹息)</p> <p>作者原名:汪广芬,1982年出生,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人。现居住广州,就职于广东广播电视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