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成都游记</h3><h3> 2017年三月底,有幸与三十多位过去单位的同事、朋友和亲友组成的旅游团,去成都及九寨沟一线旅游观光,对成都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均留下了较为深刻地映像。</h3> <h3> "成都″一词起源于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自建城2300多年来,成都之名相沿至今。</h3> <h3> 成都自古便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都,既有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又充盈着现代蓬勃生机,是一个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和现代都市。</h3> <h3> 秦太守李冰在公元前256一一251年,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造福百姓时间最长的大型无坝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水旱由人,不知饥谨"。</h3><h3> 成都四面高山环抱,只有成都是一片广阔的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商贾云集、易守难攻、民风淳厚,是历代朝庭的赋税之地,故被誉为"天府之国",也成为了美丽、富尧、安逸的代名词。</h3><h3> </h3> <h3> (都江堰分水工程一一分水鱼嘴堤。)</h3> <h3> 成都的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商业气息之街道之一。号称"西蜀第一街",与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古文化街及北京的大栅栏齐名。在我的映像中,成都的锦里比长沙的太平老街规模更大、设计更优美、更古朴、门类更齐全、历史气息也更浓郁。</h3> <h3> "百年木板门,干年石板路"。锦里古街以川西古镇的建筑风挌为特色,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体验成都特色民俗风情的好去处。</h3> <h3>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游人如织。街道两旁各色店铺林立、错落有致,茶楼、酒肆、客栈、饭馆、戏院,还有评书、街头杂耍及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真的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h3> <h3> 去过了锦里,你就能真实的感受到成都人那种舒适、安逸、悠闲、自在的生话节拍和习俗。</h3> <h3> 成都的"宽窄巷",号称"最成都″的地方。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凤格在南方的"孤本",更是今天成都最著名的"名片"和"会客厅"。</h3> <h3> 宽窄巷是由三条并行的街道组成的步行街,分别称之为"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宽巷子代表了老成都的"闲生活",窄巷子代表了老成都的"慢生活",而"井巷子"则代表着成都人的"新生活″。</h3> <h3> 我对宽窄巷的第一感受是人气。人特别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国的、西洋的、西装革履的、打扮成怪模怪样的;现代的、古代的、俊俏的、丑陋的各色人等都能见到。</h3> <h3> 二是这里的店铺设计和装潢精巧,各具特色、景致各异。</h3> <h3> 同时又使人感到古朴、协调、自然、毫不做作、恰到好处,亦能引起游人的兴致。</h3> <h3> 三是这里汇集了众多的茶楼、酒肆、咖啡馆、戏院和风味小吃,还能体验到与化妆茶博士及变脸师合影、掏耳朵等地方特色。(个人认为:只是这里的小吃并不怎么地道,价格还比锦里贵。小吃还是锦里的正宗、实惠。)</h3> <h3> (成都的掏耳朵民俗文化)</h3> <h3> 总的观感:成都人很热情,性格随和、直爽,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市民的休闲意识很强,略显懒散。(举个小事例:壁如成都的共享自行车可随取随用,用后可在路旁随处停放,然后由专人负责收集。这在其它大城市是很罕见的。)</h3> <h3> 此外,就是成都人口味较重,喜吃花椒,就连炒小菜也放上一把花椒,同时加放辣椒,又麻又辣,即使是我这个地道的喜吃辣椒的湖南人也不得不佩服,甘拜下风。</h3><h3> 同时,成都物产丰饶,物美价廉,遍地都是茶楼、酒肄、餐馆、戏院,消费、休闲的人们显得那么悠闲自在,这是其他大都市无法相比的。</h3> <h3> 这也许与四川的气候及自然环境有关。因成都是一大盆地,四周全是高山,一年之中晴天一般不超过一百天,除夏天外,很少能看到灿烂的阳光,总是云雾笼罩、空气湿度较大。一年之中三分之二以上是阴雨天。花椒有除湿驱寒之功效,久而久之,花椒便成为了成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料。</h3> <h3> 我不由自主地感叹 : 成都一一你真不愧是天府之国,美丽而富饶。你那独特的民俗风情,显得那么迵异、那么安逸、那么宁静、那么纷繁……。你的子民只要具有爱耍的天性,爱玩的本分,再加上一点点贪图安逸、贪图享乐的慧根,揣着一个"耍"字,在成都你就能如鱼得水、自由遨游了。</h3><h3> 玩在成都,真有点乐不思归了!</h3>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赵嘉琪,湖南省湘潭市人,1956年出生,1974一1976年在湖南攸县当过知青。后进入湖南南天公司等单位工作。历任工人、分厂厂长、支部书记、生产处长、公司工会副主席、公司副总等职务,2012年因病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