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宝钗之我见

水云间

<h3>若有人问,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书是什么?或读者心目中最喜爱的书又是什么?毫无疑问《红楼梦》都一定榜上有名。《红楼梦》这部书,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自它问世几百年来,不知影响了多少作家艺术家们,书中大大小小几百号人物,各有各的身份,性格脾气,爱好及优缺点,无一雷同,每个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定会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绝不会错位。当然后四十回另当别论。而书中的两位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也不知引发过多少争论。一方面是曹公人物刻画得太精彩,太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们两人代表的爱情观人生观的不同,而每个人心中的追求也不同,因而才有了&quot;拥林派&quot;与&quot;拥薛派&quot;之争。</h3> <h3>我非常喜爱《红楼梦》,从上大学开始读,直到现在还在读,前后完整及不完整的读过不下十遍吧,心里有一些自己的体悟和想法,却迟迟未敢动笔写出来。一来觉得自己的学识和文学修养还远远不够,二来有些对生命的感触是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成熟和丰富的。</h3><h3><br /></h3><h3>最近一直在听《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感触颇多,越听越发现自己对《红楼梦》中的很多人物的理解和悲悯与蒋老师那么有共鸣!譬如蒋老师对其中一位令人生厌的人物贾瑞,有着不一样的同情和怜悯,他深切体会到了贾瑞这个年轻人因贫寒的出身、祖父的严厉,有着一个苦难而没有任何光彩的青春期,后来碰上了王熙凤…他生命中的劫,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最终被王熙凤捉弄整治后凄惨地死去,贾瑞其实也是非常值得同情的。这种独特的理解角度唯有像蒋老师这样有一颗菩萨心肠的人才会有。受蒋勋老师启发,在此我就斗胆谈谈自己对书中两位女主角的印象和看法。</h3> <h3>黛玉是书中作者最珍爱的女主角,她幼年丧母,后又丧父,初进贾府时才七、八岁的年纪,寄人篱下的孤女,自然敏感又小心,而天性聪慧过人又让她内心骄傲且孤芳自赏,对外表现出来的敏感多疑、爱使小性、行动爱恼人、心胸狭窄,其实何尝又不是一种自我保护?而自幼失祜的那份哀痛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唯有天性善良纯真、天生对女孩子有悲悯之心及心细如发的宝玉能理解及包容黛玉,对林妹妹从来都有一份别样的心疼和爱。</h3><h3><br /></h3><h3>黛玉乃灵河岸三生石畔绛株草,因得神瑛侍者(宝玉)甘露灌溉,得以化成人形,故有了"还泪"之说。因这来历,黛玉果然自带仙气,超凡脱俗,而她的人生经历却使她时时伤春悲秋,感怀身世,这体现在她每一首空灵伤感的诗作中,她的《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之凄凉,她夺魁的"菊花诗""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孤傲,她的《秋窗风雨夕》"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之凄清,还有她的《桃花行》"桃花帘外开仍旧 帘中人比桃花瘦"之伤感及咏柳絮的那首《唐多令》"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忍淹留"之哀伤,真是字里行间都是泪。幸而有个宝玉,给她的生命带来一丝温暖和光亮。</h3> <h3>黛玉深爱并懂得宝玉,她和宝玉之间的那份相知相惜,那份理解和懂得,是任何人也插不进去的,即使聪慧如宝钗也不行。因"还泪"之说,这一世她注定要为宝玉流尽一生的泪水,每次发脾气、使小性儿,小心眼,对宝钗吃醋,或是伤心难过,都是为了宝玉,爱情终究是排他的。而当和宝玉相互剖白心意后,马上心中笃定,变得宽容大度,对宝玉不再猜疑,对宝钗更如亲姐妹一般。金陵十二钗,只有黛玉活得最通透、最率真,宝钗、湘芸和袭人都曾劝诫过宝玉要读书上进,追求功名,唯有她看不看重这些,从不劝宝玉追逐仕途经济、为官做宰,而宝玉本人此生是最厌恶世俗的功名利禄的,因而黛玉被宝玉视为人生唯一知己,两人都乃至情至性之人,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上的知音!</h3> <h3>而宝钗论美貌才情不输黛玉,她曾经夺魁的"咏白海棠诗",还有她的"菊花诗","讽螃蟹咏",都和黛玉的不相上下,而那首最能体现宝钗个性追求的咏柳絮的《临江仙》,更写的豁达乐观,"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平步青云,她的视野和胸襟还真是不一般!宝钗为人圆熟大度,"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能处处替他人着想,上至元春,下至小丫鬟都喜欢宝钗,连贾母都夸赞她的懂事明理。自己过生日,吃东西和点戏都是投贾母所好,能善解人意的体谅到湘云在家中的烦难,又能细心地看到邢岫烟生活上的窘困并施以援手,这点和黛玉比,似要高出许多去,这也是众人都喜欢宝钗的主要原因。在和黛玉和解后也真诚的关心她,并每日里送燕窝给黛玉,这份关怀和体贴也非常可贵。这些青春期的女孩子,她们有共同的爱好品味,也会彼此欣赏对方的美好。</h3> <h3>然而和黛玉比,宝钗却少了许多真性情,多了一些深沉的心机。譬如有一回她不巧听到了两个丫鬟的私密对话,她竟然灵机一动编出了和黛玉捉迷藏的谎话,让那两个丫鬟都以为是黛玉把她们的私房话听去了,看似无心,实则是有意为之,这份心机很有些令人可怕。再比如王夫人的丫鬟金釧跳井自杀,她说的那番安慰王夫人的话,也让人感觉到了她的无情冷血,真有些让人不寒而栗。她也喜欢宝玉,然而并不了解和懂得宝玉,所以她才会规劝宝玉追求仕途经济,因此在宝黛心心相印、心意相通之间她无法占有一席之地,即便最终她嫁给了宝玉,也无法取代在宝玉心中黛玉的位置,就如《红楼梦》中的判词所说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然而宝钗一样也有她的动人之处,美丽大方,洞悉人心,正如她抽到的"牡丹花签"的判词…"任是无情也动人"。</h3> <h3>其实黛玉也好,宝钗也罢,书中所有人物,都有各自的可爱与不可爱之处,人性本就没有完美无暇的,有人说若是黛玉宝钗的性情结合起来,就是理想中的妻子形象,但自仔细体会一下,便知这是不可能的,她们的个性有天壤之别,如何能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怀着一份体谅和包容去看待每一个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正如蒋勋老师说的,《红楼梦》是一部可以当作佛经来读的书,作者对每一个人物都充满着悲悯情怀。《红楼梦》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的人情世故、文化及哲学宗教思想的经典,又是一部青春的挽歌,大观园便是那些青春儿女们的梦想乐园,然而琉璃易碎,好梦不长,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说不尽道不完的《红楼梦》……</h3>

宝玉

红楼梦

黛玉

和黛玉

宝钗

老师

蒋勋

人物

丫鬟

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