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千世界,惟简为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自题的书斋对联。简单之处,自有无穷奥妙。古今大家,或诗或文,或书或画,无不化极简为无穷,于无声处听惊雷也。落后偏僻的小山村,其清丽秀雅远超繁华都市。大朴如拙,大智若愚,盖因如此。</h3> <h3>昨日周六,工休日。被老友忽悠,参加了“蔚蓝杯”桥牌比赛。早就说好了但突然通知这天上午有会,想打退堂鼓已经不行。组织者说八支队伍,缺了不好赛,正好我的搭档下午也有会,我们俩便找了一个替补当主力,上午我开会他打,下午他开会我接手,一天下来,没觉得怎么累。只是成绩很搞笑,我们俩加外援与职业学院的两个老师联手,勇获第八名。首次接触桥牌比赛,第一次与真正的桥牌选手对抗,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并感受桥牌的朦胧和美丽,因此特别放松。</h3> <h3>周围的游戏,其实越简单的参与者越多。像中国象棋,房前屋后,街旁树下,只要愿意只要高兴,随便两个人即可乘兴对弈。相比之下,桥牌在人们心目中还是阳春白雪,是高智商高品位人群的游戏。真正走近了、了解了,才发现桥牌正是诸多游戏中一个极简的典范。有一副牌,四个人,知道如何叫牌如何应叫就可以试试了。但是,真正打好却不容易,高手被庸兵打败的时候也很多,她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使她更加让人想要弄通弄懂弄明白,欲罢不能,难以割舍。打起牌来,不仅仅需要联邦的和谐配合,需要认真规范的格式化叫牌,还需要有点冲动有点超常的创新性思维,正是这种极简后面的奥妙无穷,才让桥牌更加神秘而富有魅力。</h3> <h3>我结识桥牌很早,但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还是近几年。有一个热衷此道的老朋友,热心推动此项运动,不断发现培养后备力量,曾经约上他的联邦到家里给我们讲授桥牌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基本打法。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几年下来,我们几个人算是初窥门径。最近在全国百所大学网络桥牌比赛中,都进入了前800名。以后他安排讲座,教我们上BBO、联众,在新睿学堂天天有作业,看书、实战,桥牌让我认识了这项运动,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朋友。</h3> <h3>这个人群很有特点,有退休的老干部老教授工程师,有企业高管医生,有一线工人有企业家,还有很多人,比赛间隙,大家彬彬有礼,却只是和自己相熟的人窃窃私语,很少听到咋咋呼呼的声音看见咋咋呼呼的人。此中人物三教九流,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思考、精于沉思。不论是干什么的,在这里都需要安静下来。偶尔也有人评头论足指手划脚,无一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在这里,如果不能抛弃自己的虚荣和傲慢,肯定得不到尊重。这里没有浮躁和阿谀的市场,只要上场,就随时准备摊开自己的牌去老老实实当配角。或许这就是桥牌的傲骨吧。</h3> <h3>喜欢桥牌,感觉她更似以区区52张扑克牌诠释了变幻莫测的人生,既简单又复杂,既透明又神秘。一个人的一生,其实说简单很简单:出生、长大、死亡,因为所有人都是如此。健康了快乐,困难了愁怅,无一例外,不论人种肤色,不管高低贵贱。而在简单的生死背后,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曲折和精彩。言及人生的复杂和神秘,再高明的设计大师,也难以为自己为家人规划设计程序化的人生。他们不停地在形形色色的场合面对芸芸众生谈人生话理想,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而不应该怎么样,怎么可以怎么不可以,让人热血沸腾气血虎贲泪如泉涌。过了以后细细回味,用处不大。人生的轨迹,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与复杂社会环境交汇的座标曲线,曲折是正常的,一如江河之神秘。河水汇流而下,遇阻自然绕行,只有这样河流才能前进,也只有弯曲才会产生足够的动能。人生如此,江河如此,桥牌如此,一切如此。神神秘秘,简简单单。</h3> <h3>还记得中学时的课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还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看看这些语言,多么简捷多么凝练。说起言简意赅,古代人比我们都聪明,活得明白。前些日子,我在网络看见一篇文章,在推崇极简主义。事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建议不要冠之以主义。说极简生活怎么不可以呢,既简单也明白,顶着个大大的帽子,就有点异样的色彩,就有点逼善从良的味道,让人心里别扭。这个时代很好,可以弃职入终南山修道享受晨钟暮鼓餐风吟雪;这个时代很好,无论如何你也难以摆脱社会影响的痕迹和做人的责任。</h3> <h3>有的人,为了更好的度过此生,从年轻即着手弄明白人生的意义,到处访贤寻圣寻觅问计阅读参悟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史,有的甚至于入深山进孤岛面壁十年远渡重洋,穷其一生要规划好人生。待得有点明白了什么是人生怎样成功照此办理即可成为人上人时,已经霜雪临鬓人到中年,大半个人生基本过去了。有个经常把哲学挂在嘴边的朋友,动辄是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从全局的高度考虑饮食起居的细节,经常有惊人之语莫名其妙之高论,让人听了无不莞尔。前些年,下班以后几个朋友相约在茶楼打牌,他坚持八点以后不再饮水,据说可以养肾。不久又跟着辟谷的人学习晚上不吃饭,年纪轻轻与世无争已经修炼得头发花白比教授更像教授。他根本无意权利追逐,自己也没想到最近竟然又被重用了。看到他的人生,或许更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许多事不是都需要事先弄清楚的,糊涂可能不行,顺其自然也许更重要。谈及养生,各类媒体如火如荼,男女老少趋之若鹜,看看医院呢,病人什么时候也没减少过,也时常听说有人在壮年逝去。这些东西有用吗,有用。有多少用呢,恐怕只有天知道。顺其自然的慢慢活慢慢过,自己不拿身体死作也不必那么怕死。其实,人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的理念能让谁多活几年。只有一点肯定是正确的,就是顺其自然,保持精神好、心态好,快乐健康最好。</h3> <h3>早上和孩子视频,说要带着她的女儿去学画画。一个三岁的娃娃,会游泳会背儿歌会唱歌跳舞就够厉害的了,还非得报班学这学哪。人间自古少圣贤,怎么可能人人皆可为圣贤。既然如此,何必在孩子的培养方面时时处处去模仿圣贤的成才之路呢?身心健康,比学富五车更加可贵。在小孩子学习这个问题上,应该不应该多学早学,众说纷纭。不管对不对,周围人做的多了,甚至都这样做,大家就会认同就会跟上。从众心理,让许多人迷失了自己。从这个角度看,普及桥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h3> <h3>桥牌中有一个叫品叫不叫,英文pass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叫品,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应审时度势,当不为时无为即是睿智。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其中有许多高深的东西。人不用知道很多,不用思虑过深,不用妄想着人生的完美。当然,也不必要过于担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的童年,远比让她熟读唐诗宋词更加有意义。春夏秋冬,四季有时;潮起潮落,日月交辉;自然而然,方为大道。</h3><h3>乾隆皇帝曾经出过一个天下无双的绝对让应试的举子来对,上联是“烟锁池塘柳”,据说当时遍寻下联而不可得。此联雅致清幽,意境高远,其中暗含金木水火土,区区几个字,有了这些限制,便少了许多选择,但是却与桥牌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的人喜欢化繁为简,这是境界;有的人愿意驱简就繁,这是心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造就了灿烂的文明。诸子百家割据高点,遂成好恶雅俗。雅俗共赏,一如绿叶鲜花,共同成就春秋之美。拿这个对联来说,后来很多喜欢联句的人尝试对了很多,有些很好,有的就有点牵强附会,更有调侃者对“深圳铁板烧”,哈哈。闲来无事,偶得几句,凑凑热闹。</h3><h3> 烟锁池塘柳,</h3><h3> 霜染锦城秋。</h3><h3> 茶坡金湖荻,</h3><h3> 钟灵桔垅洲。</h3><h3>(注,桔垅乃明清时福安一个地名。)<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