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湖街道】【讲好白云湖故事】(六)——乡村记忆:“高桥”到底有多高?你绝对想不到!

枣园党建办

<h3>  白云湖街道高桥村,位于街道办驻地西北约5公里处,在白云湖湖区以北。连通白云湖与小清河的河流——清云河,贯穿整个村庄。正因为有河、有水,整个村庄才有一种灵动之气,成为钟灵毓秀之地,全国著名画家、建立“明弘教育基金”、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张明弘先生即生于斯、长于斯;正因为有河,才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桥,连接两岸、方便出行;也恰恰因为有河、有桥,才有了“高桥村”这一村名的由来。“高桥”,顾名思义,或许因桥高而得名,可这桥到底有多高呢?请继续往下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font><font color="#39b54a">高</font><font color="#ed2308">桥”有多</font><font color="#39b54a">高</font><font color="#ed2308">?麻雀最知道!</font></b></h1> <h3>  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清云河(小清河支流)上有桥,桥面较高,这座桥就俗称’高桥’。明洪武二年(1369),张姓迁来桥头立村,以桥名命村名’高桥村’。”由此可见,或许确实如村里的老人们所说,“高桥村”是根据村里一座很高的桥,而得名的。但是,至于这座桥到底有多高呢?智慧的古人进行了传神得表达。老人们一直有个传说,“有一只麻雀从这座高桥上飞过,此时正好下了一只蛋,等麻雀蛋落到桥底时,蛋已变成了小麻雀!”所以啊,桥的高度,麻雀最知道了!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却也表达出人们对这座桥的赞叹与敬仰之情,并以此来命名村名。</h3><h3> 这座“高桥”到底是哪一座呢?据说,可能就是旧村那座大桥。现在看起来,这座桥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或许是因为公路路基加高、河流淤泥增加,显得不那么高大了;也或许是现代人见得雄伟高大的桥多了,这座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座桥年代很久了,但具体建设年代尚不清楚,而且据说最先是独木桥,后建成一孔桥,再后来随着村庄实力的增强,才改建为两孔桥 。2000年,重新对旧村大桥进行了加固整修,为安全起见,在桥两侧加装了栏杆。曾经,旧村大桥是高桥村最繁华的所在,后来随着新村搬迁,这座桥的过往行人便少了很多。而这座桥,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注视着村庄的进步与发展,护佑着全村人民平平安安。</h3> <h3>(村里的老人们说,从两个孔洞的石头原料、构造不同,可知该桥由一孔桥到两孔桥的变化。至于哪个先建、哪个后建,大家众说纷纭,并无定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二)大小</font><font color="#39b54a">桥</font><font color="#ed2308">十座,不愧叫“高</font><font color="#39b54a">桥</font><font color="#ed2308">”!</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村大桥,时任章丘市长孟宪杰题字)</h3> <h3>  高桥村的桥,不仅高,而且多,有大大小小十座桥。除去上述旧村大桥,还有一座很重要的新村大桥,又称“狮子桥”。1995年,高桥村进行了新村搬迁,为方便新村村民出行,在清云河流经新村的地方就建设了这座大桥。据记载,新村大桥于1995年5月1日施工,1995年10月1日竣工通车,大桥设计为两孔拱桥结构,主桥宽30米,长28.8米,高6米,工程总投资18万元,其中各界捐款6万多元。桥身的“新村大桥”四个字,是由时任章丘市市长孟宪杰所题。新村大桥凝聚了社会各方的力量,全村人为之欣慰和自豪。桥两侧有大小石狮30个,因此又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狮子桥”。高桥村的一六大集,也由旧村迁到了狮子桥附近,这里也就变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河与桥)</h3> <h3>  不仅如此,村里通过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村里的农田道路及其他八座大小桥梁全部整修。这样,贯穿高桥村境内共有十座桥,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也不愧称为以桥来命名的“高桥村”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欲修祠堂,承继传统;</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文体广场,融合现代</font></b></h1> <h3>  在高桥旧村大街路北、原村委东侧,有一处祖传下来的祠堂,如今已破败不堪。据说,这座祠堂主体是木制结构,而且从两侧屋檐下精致的雕花青砖,也能大体猜测,这曾经或许是一座恢弘的建筑。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祠堂文化,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由此可见,这处虽已破败但仍尚存的祠堂,确有研究价值。最值一提的是,据该村支部书记张方会介绍,从该村走出去的著名画家张明弘先生,近段时间一直与村里商议,欲重修祠堂。这一想法如果真的成为现实,对于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昔日违建,今日楼台)</h3> <h3>  从白云湖湖区一直往北,在高桥村入口处,会发现一处全新的现代文体广场。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这里曾经是违章建筑、院落以及随意堆砌塑料垃圾的地方。如今,却是造型别致的凉亭长廊、修葺一新的广场、全新的健身器材、种植的绿植苗木……现在的面貌与往昔确实是天壤之别!这一切,离不开村两委以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与付出。</h3> <h3>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碰撞,现代与传统在这里交融,美丽的画卷在这里打开。这个以桥高且多而著称的高桥村,正以这座座桥梁,联系古往今来,向着美好而幸福的明天进发!</h3> <h3>(注:感谢高桥村妇联主任张凤三,全程陪同寻古迹、访老者,并提供诸多信息。文中许多说辞,多是咨询村里的老人、文化人,若有不甚准确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h3><div><br></div><div>编辑:白云湖街道文化站 陈冬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