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敏】清华之子—忆同窗发小陈小悦

石宏敏

<h1><br /></h1><h1>同窗发小陈小悦离开我们将近八年了,当年噩耗传来时,我正在贵州的大山里。是日,在黔南的盘山公路上,我接到朋友胡康健的电话,让我代表清华子弟为小悦写一副挽联,要得很急。我从未写过挽联,但当时我想都没想,就一口应承了下来,因为这是我能为小悦做的最后的事情了。</h1> <h1><br></h1><h1>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山林、农田,想起与小悦相识近60年来的一幕幕往事,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双眼。在颠簸的汽车中,草就一首五绝。</h1> <h1> &nbsp;</h1><h1><font color="#ff8a00">绵绵手足情,</font></h1><h1><font color="#ff8a00">同沐清华风。</font></h1><h1><font color="#ff8a00">萦萦英气在,</font></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ff8a00">永为吾辈雄。</font></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之苍白,无法表达我对小悦的无限哀思。</span></h1> <h1><br /></h1><h1>我与小悦自幼儿园起就是同学,情同手足。</h1><h1>图为6岁时在颐和园的合影,第二排左1是小悦,右5是我。</h1> <h1><br /></h1><h1>幼儿园时的记忆已变得模模糊糊,只记得他是一个个子高高的、腼腆的小男孩,他总是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小悦后来被同学们起了个外号"大茄子",形容他的"蔫儿",他的蔫儿劲从幼儿园时就开始了。</h1><h1>图为1954年幼儿园毕业照。后排左4为陈小悦,第二排右6为本人。</h1> <h1><br /></h1><h1>小学低年级,印象最深的是,他和同窗发小张美怡牵着手一起上学时的情景。那时还是懵懵懂懂的年龄,只见他俩背着小书包,两小无猜,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地走在新林院的土路上。阳光透过树梢,斑斑点点洒在他们身上,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印象派油画。也许我是受画家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把一些印象深刻的情景定格在图画上,所以至今这幅动人的画面还是鲜活的。</h1><h1>图为小学一年级时的小悦与父亲陈樑生(哈佛博士毕业、清华水利系教授)、母亲高恬惠(清华附中语文教师)、妹妹陈小林在清华气象台旁的合影。</h1> <h1><br /></h1><h1>小学三年级时的陈小悦已是少先队"两道杠"了,与妹妹及小朋友们一起玩耍。</h1> <h1><br></h1><h1>小学高年级,小悦日益凸显的全面发展使他在一群小伙伴中脱颖而出。最令我们这些发小自豪的是他那骄人的体育运动成绩,在小学五年级那年的全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小悦破天荒地一举获得跳高、跳远、4×60米接力三项冠军,他成了全校同学心目中的英雄。</h1><h1>图为小学高年级时的小悦与母亲的合影。</h1> <h1><br></h1><h1>中学时代,小悦已成为全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兵。在学习上,他有着惊人的智慧和能力。记得一次语文课,内容是如何分析主题思想、如何分段、如何总结段落大意,老师朗读了课文,语音刚落,许多同学还未回过神来,小悦已举手,将主题思想、分段及段落大意回答得一清二楚,思维之敏捷、分析能力之强,令语文老师也惊叹不已。</h1><h1>图为小悦的学习照。</h1> <h1><br></h1><h1>在运动场上,他永远是我们班夺冠的绝对主力,他那脚踩弹簧般的助跑,他那爆发力极强的踏跳,他那剪式过竿的优美弧线,总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他的体育天赋加之刻苦训练,使他成为勇夺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跳高冠军的人。</h1><h1>图为1963年夏天小悦在大连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时在海边的照片。</h1> <h1><br></h1><h1>1966年5月小悦在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上以1米80的优异成绩跳高夺冠。紧接着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小悦的这项记录保持了11年。</h1> <h1><br></h1><h1>小悦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图为他与清华大学学生余昌民一起下围棋。</h1><h1>他还擅长钢笔画,这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我见过他的钢笔速写,线条极为流畅,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形象。我也喜欢画画,还与他切磋过。我见到的他的那些画都是画在练习本空页上的,现在恐怕不会留下什么了,但他画的那些树、那些房子、那些小人儿,至今还历历在目。</h1> <h1><br></h1><h1>小悦不愧是全才,无论在哪方面都是那么优秀,他是我们班的骄傲,也是全校的骄傲。但他依然像大茄子一样蔫蔫的,从未见到他张扬过,每逢老师、同学夸奖他,他总是报以最经典的表情-谦和地嘿嘿一笑。</h1><h1>他个子高,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自习我不经意回头时,见到的小悦多是一个样子:手持钢笔,下巴微扬,眉头稍蹙,目光仿佛游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像是在沉思,又像在是冥想,他的思绪一定是在随着梦想而飞翔。</h1><h1>图为高中二年级时的小悦。</h1> <h3><br></h3><h1>清华附中是小悦成长的摇篮,清华附中为小悦插上了展翅翱翔的翅膀,清华附中是小悦起飞的地方。</h1><h1>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一届学生从1960年至1968年在清华附中整整呆了8年。图为离开清华附中前,小悦与陆璇、韩保仁、李午阳同学步行至远郊房山上方山,途经卢沟桥时的合影。</h1> <h1><br></h1><h1>一场"文化大革命"使小悦受到了巨大的磨难。先是被打成"修正主义苗子",后扒车去北大荒,拼命地干活儿,却因"家庭出身不好"被逐回。我也是"修正主义苗子", 我也是报名北大荒未被批准,小悦心中的悲辛,我能不理解吗。后来我去了内蒙,小悦去了陕北,从此天各一方。</h1><h1>图为1968年小悦与丁爱迪、李午阳等同学在北大荒853农场。</h1> <h1><br></h1><h1>1969年1月,小悦和丁爱迪来到陕北延川关庄张家河插队。当年冬天丁爱迪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小悦是生产队会计,这是小悦日后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第一任系主任乃至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的伏笔。</h1> <h1><br /></h1><h1>1970年小悦与丁爱迪、杨力明、段北星等同学在张家河所住窑洞前合影。</h1> <h1><br /></h1><h1>1970年小悦与清华发小孙立哲、籍传恕、李子壮、庞沄在延安宝塔山下留影。</h1> <h1><br /></h1><h1>1971年小悦与一同在张家河插队的同学在村头合影。</h1> <h1><br /></h1><h1>小悦还当过延安无线电厂的工人。</h1><h1>图为1973年小悦与同为知青的工友在工厂大门口的合影。</h1> <h1><br /></h1><h1>恋爱中的小悦。小悦结识了在延安钢厂工作的北京知青郭凤梅,两人相爱了。</h1><h1>图为1974年两人回京探亲时在颐和园的合影。</h1> <h1><br /></h1><h1>1976年1月小悦与凤梅的结婚照。那天两人先去吃了烤鸭,小悦吃得衣服上净是油渍。凤梅觉得在照像馆拍照不自然,于是两人在天坛公园拍的结婚照。</h1> <h3><br></h3><h1>"四人帮"垮台、恢复高考后,班上的许多同学都成了77级大学生。小悦以当年陕西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系,我则在四川读医学院。</h1> <h1><br /></h1><h1>1980年小悦、凤梅和女儿陈萌的合影。</h1> <h1><br /></h1><h1>1982年在清华金工实习时的小悦。</h1> <h1><br></h1><h1>1983年初我回北京探亲,2月1日班上的同学在王府井萃华楼聚会,这是在"文革"后的一次同学大聚会,彼此间感到格外亲切。岁月的雪雨风霜似乎没有改变小悦的样子,他依然身体健壮、笑声朗朗。</h1><h1>那次聚会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小悦的饭量,他一来就说:"我吃的多,我交两份钱。"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没想到随后大家便傻了眼,小悦吃的何止是两份,简直是横扫千军、风卷残云,我是第一次领略小悦的大胃口。</h1><h1>图为小悦笔迹。</h1> <h1><br></h1><h1>二是小悦在我的小本子上写的诗。那天我带去了一个巴掌大小的本子,递给了小悦,说:"给我写首诗吧。"记得当时他略作思考,便一气呵成写就这首诗:</h1><h1><br></h1><h1><font color="#39b54a">阔别十载又重逢,相会曾在梦魂中。</font></h1><h1><font color="#39b54a">蓬莱路远催青鸟,儿女情深盼秋鸿。</font></h1><h1><font color="#39b54a">京华聚首终酬愿,天海分隔又西东。</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忆昔当年携手处,桃李依然笑东风。</font></h1><h1><br></h1><h1>我只知道小悦的文章写得好,不知道他的古体诗词也写得这么好,而且还把李商隐的诗句巧妙地融汇其中。这是我第一次窥探到小悦心灵的一角,惊奇地发现,他那钢铁般坚强的身躯里,还深藏着一个如此柔情的角落。</h1> <h1><br /></h1><h1>1987年底我调回了北京。1988年初,我参加了清华新入校教工的培训。在进行清华传统教育时,我惊喜地发现,正在播放的一个专题片在介绍清华汽车系博士生陈小悦,内容居然还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个已不再年轻、被大学同学称为"老陈"的小悦,在精英荟萃、才子云集的清华大学,一如既往地出类拔萃,真令吾辈引以为豪。</h1><h1>图为小悦与清华体育代表队的同学在一起。</h1> <h1><br /></h1><h1>看着电视片中小悦矫健敏捷的身影,举手投足中透着的成熟与干练,我感慨万分,在清华这块沃土之上,小悦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已深深融入了他的血脉。</h1><h1>图为小悦正在跃起投篮。</h1> <h1><br /></h1><h1>我回清华后,按理与小悦见面的机会应该多了,因为同住清华,同在清华工作。其实不然,他是一个大忙人,很难见到他,最多是通个电话。</h1><h1>1988年夏天,记不清为什么事要找他,被约到了晚上9点多去他家,因为他只有那时才能从实验室回来。这是我第一次去17公寓他的家,当时他与父母住在一起。穿过灯光很暗的走廊,走进他住的房间,满目狼籍,到处都是书,只能站着与他说话。他从一堆书中扒拉出一个装花生的盘子,抓起一把花生吃了起来,一问,是没吃晚饭,以花生充饥。他说,要干的事太多,接连几顿不吃饭是常事,一吃就吃很多(他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他日后得病的因素之一吧)。</h1><h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这就是小悦做学问、干事业的拼命劲。</h1><h1>图为小悦、凤梅与父母在清华17公寓前的合影。</h1> <h1><br></h1><h1>然而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他学识的渊博与事业的辉煌,而是他"心存志远、脚踏实地、穷理求真、追求卓越"的胸怀及为人的真诚与宽厚。</h1><h1>那是1989年春,小悦获清华汽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不满一年。以他的功底,本可以在汽车专业上有所发展和建树,但是他通过对社会的了解及缜密的分析,敏锐地发现,中国产业的落后,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管理方面的落后。</h1><h1>清华人"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之人生信念使他以中国社会发展的急切需要为己任,以42岁的年龄,毅然改学经济管理专业,并担任了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 改行6年后就当上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兼会计系首任系主任;改行14年后又成为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只有小悦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当然这是后话了。)</h1><h1>那时是他最忙、最困难的时候,他居然挤出时间,借来三轮平板车,亲自帮我搬家。不会蹬三轮儿的小悦不仅累得满头大汗,还刮蹭了别人的汽车,一时纠缠不清,不得脱围,而我连饭都没有请他吃一口,想想真是后悔!</h1><h1>图为小悦曾经工作过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h1> <h1><br /></h1><h1>1992年10月小悦回母校清华附中参加已故万邦儒校长铜像落成揭幕式。万邦儒是著名的教育家、全国优秀中学校长,他为小悦的成长倾入了巨大心血。</h1> <h3><br /></h3><h1>1995年,小悦与小茁(右1,与小悦同年考入清华)兄弟俩与陈希(曾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现为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 在清华合影。</h1> <h1><br></h1><h1>大约是1995年的一天,我无意中打开电视,画面中竟出现了小悦的身影。这是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电视片,片名为"老三届札记"(后来得知这部电视片是清华附中同学霍秀等人摄制的),小悦被编入了"爱情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小悦的爱情故事是最少的,几乎没人听说过。</h1><h1>电视片中,讲述了小悦在陕北插队期间住在一个老乡家中,房东大伯和他的女儿都将小悦视为上门女婿,而小悦突然有一天离开了这个村庄。电视片放映到此时,响起了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歌声:"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 要离开热爱你的姑娘 ,为什么不让她和你同去? 为什么把她留在村庄?"</h1><h1>在不久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说起了这件事,大家拿小悦开玩笑,这时的小悦已经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首仼会计系主任了,他不置可否地嘿嘿笑着,但谁都知道,即使在当年,小悦的"爱情篇"也不会发生在陕北的偏僻农村中。</h1><h1>图为大学讲堂上的小悦。</h1> <h1><br></h1><h1>1999年2月21日,我们预641班的同学在西苑吴家花园大聚会。时值小悦走马上任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的前夕,他忙得不可开交,可还是分身来和同学们聚会。</h1><h1>我又掏出了那个小本子,递给了小悦,说:"再给我写首诗吧。"小悦二话没说,就接过了本子。当时屋子里嘈杂一片,有说的有笑的,只有小悦静静地坐在角落的椅子上,一会儿仰头构思,一会儿埋项疾书,没用多长时间,一气写了两首,小悦总是这样创造着神奇。我至今还记得小悦写诗时那副专注的样子,其神态之生动,完全可以入画的。</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两首诗词是这样的:</span></h1><h1>(一)</h1><h1><font color="#39b54a">七律</font></h1><h1><font color="#39b54a">无端神矢透灵台,杜鹃啼血泣声哀。</font></h1><h1><font color="#39b54a">茫茫河汉迷津渡,渺渺巫峰蔽云霭。</font></h1><h1><font color="#39b54a">湘妃有情洒泪去,宓姬无意濯发来。</font></h1><h1><font color="#39b54a">落花流水两未识,南柯太守枉缘槐。</font></h1><h1><br></h1><h3>(二)</h3><h1><font color="#39b54a">寒窗雪,</font></h1><h1><font color="#39b54a">游子埋项书千页。</font></h1><h1><font color="#39b54a">书千页,</font></h1><h1><font color="#39b54a">两鬓已霜,</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天涯伤別。</font></h1><h1><font color="#39b54a">面壁十年图破壁,</font></h1><h1><font color="#39b54a">悟性难参大千界。</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大千界,</font></h1><h1><font color="#39b54a">阿弥陀佛,</font></h1><h1><font color="#39b54a">灵犀一现。</font></h1> <h1><br></h1><h1>我读罢小悦这两首诗词,再次为他的文学功底和辞章修养所折服,更为他的直抒胸臆所惊诧。小悦是个将自己的内心包裹得很严的人,而"七律"分明是首情诗,它要传递的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他诗中"洒泪而去的湘妃"指的是谁,有人问过我,指的是你吗?我肯定地说:不是。实在是没有什么感觉。</h1><h1>我也曾想当面问小悦,解除心中之谜,但随着他病情的日益加重,我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首诗对我来说,已成为永远的谜。我只知道他除了有过人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坚毅的性格、宽厚包容的胸怀以外,还有鲜为人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他有时活得真累。</h1> <h3><br /></h3><h1>2005年10月16日是清华附中90周年校庆日,小悦与预641班同学在学校门口合影。</h1> <h1><br /></h1><h1>小悦出席庆祝清华附中成立90周年大会,他与陈鲁豫都是清华附中的优秀校友。</h1> <h1><br></h1><h1>2006年8月30日,清华借用国家会计学院的会场召开学校中层干部会,我当时在清华校医院工作,也出席了这次会议。此时的小悦已是国家会计学院院长了。我得知小悦的院长室与我所在的小组讨论室是在同一层楼,就悄悄溜号,敲开了院长室。</h1><h1>推开门,只见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居然还是乱七八糟,举目都是书,办公桌上、书架上、沙发旁、地板上……走进偌大的院长室,竟然有跨越障碍物的感觉。我不禁问他:"你难道是让国外同行坐在书堆里与你对话吗?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收拾一下呢?"他连连摆手说:"不能收拾,越收拾越乱,一收拾书就找不到了。"原来如此啊。</h1><h1>这时的小悦已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会计学专家,满屋的书籍让我看到了"寒窗雪,游子埋项书千页"的日日夜夜。刚毅坚卓、敏而好学造就了今天的小悦。</h1><h1>只是有一件事让我为小悦担心,那就是他说话时不时冒出的几句"国骂",出现在正式场合怎么办。</h1><h1>图为我和小悦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室。</h1> <h1><br></h1><h1>2007年春日的一天,我接到小悦的电话,他说,他满60岁了,已经从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的位子上下来了,回到清华经管学院继续担任会计研究所所长。我说:"好啊,见面的机会多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只管说。"</h1><h1>其实,那里有什么见面的机会,印象中,只有他要看牙医的时候找过我。他的牙齿不好,太爱吃零食(是他长期不按时吃饭所造成的),尤其爱吃瓜子,磕出的瓜子皮堆得像小山,以至门牙磨损,出现了瓜子样的大缺口。我找校医院的牙医帮他补了牙,补得很好,他很满意,一个劲儿说治疗费太便宜了,若在国外要花很多的钱。他执意请那位牙医吃了顿饭,小悦任何时候待人都是这样的宽厚和真诚。</h1><h1>图为小悦与女儿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合影,铭文碑上是朱镕基的题词:"<font color="#ff8a00">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font>"小悦是朱镕基的爱将,他在离开国家会计学院前特意在朱镕基题词前留影。</h1> <h1><br /></h1><h1>2008年7月,突然接到小悦的电话,告诉我,他刚刚做了B超检查,发现下腹部有个十多公分大小的肿物,腹部不舒服有些日子了。我着急地问:"有些日子了,怎么才去检查?"他说,早些时候有例行的身体检查,他没去。接着在电话中又对我说过:"老同学,我真的很难受,晚上几乎无法睡觉,不到1个小时就要上趟厕所,可又解不出尿来,肚子很胀。"</h1><h1>我是个医生,一听就知道不妙,这是肿物压迫所致;再者,小悦是个刚强的人,不是难以忍受的病痛,他是不会轻易对别人说这些话的。当我听到他说,还在雷打不动地打篮球时,几乎向他嚷了起来:"你不要命了,还不赶紧住院,诊断治疗越早越好!"</h1><h1>图为2008年5月小悦在清华附中与现任校长王殿军、书记方姸、曾经的班主任周鸿钧、同学王孙禺、阎阳生等人的合影。谁也没有想到,神采奕奕的小悦会在2个月后诊断出患了非常险恶的疾病。</h1> <h1><br></h1><h1>2008年8月13日,我和清华子弟孙立哲、同学解重庆、郑祥身及小悦夫人郭凤梅等人陪小悦在北京健宫医院作腹腔肿物摘除术,这是他的第一次大手术。清晨,小悦进手术室前,捧着隆起的肚子,笑着对我们说:"我要生孩子去了!"他那坚强自信的笑语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我拉着小悦的手说:"没事的,我们等着你!"</h1><h1>在手术室外等候的时间真难捱。几个小时后,健宫医院的赵院长托着盛放切下的肿物的托盘出来了,肿物是黄色的,足月胎儿大小,形态怪异。我的心立刻紧缩起来,情况不妙啊。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赵院长再次从手术室出来报告情况:"冰冻切片结果出来了,是少见的脂肪肉瘤,不易转移,但极易复发,恶性程度很高。"呜呼,天妒英才啊!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小悦遭受的磨难还嫌不够吗!</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赵院长、立哲、凤梅等人当场商量,为了小悦的术后恢复,对小悦本人及外界一律说是"良性的脂肪瘤"。&nbsp;</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悦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对这个诊断结果将信将疑,不久他在电话中对我说:"我肚子里没有那么多脂肪。"我对他说了真实的谎言:"人体的脂肪组织到处都是,肠系膜上的脂肪就多得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这以后,有很长时间未见到小悦,但我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他的情况。听说他术后十几天就开始爬香山,一个月就上讲台讲课,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当然又去打篮球了。</span></h1> <h3><br /></h3><h1>最后一次与小悦见面,是在2009年2月1日。当时我做了腰椎大手术刚一个月,行动不便,小悦提出要来我家中看我。那天他是和解重庆、马云香等几个同学一起来的,还带来了云南的普洱茶送给我,一块生茶、一块熟茶。他边打开包装,边向我讲解它们不同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的功效,像做学问一样地认真。至今这两块茶饼还被我珍藏着,遇到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来了,才舍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h1><h1>记得那天,小悦很仔细地把我的钉有钢板、钢钉的腰椎片看了又看,连说了几遍:"你的手术真够生猛的!"调侃中透着由衷的关心,说得我差一点儿流出眼泪。要知道,小悦自己做了第一次大手术还不到半年,巨大的危险在他体内潜伏着,一次凶猛无比的肿瘤复发即将来临,一次性命攸关的更大的手术正在等着他,真正接受生猛手术和治疗的应是小悦,他却处处关心着别人,这正是小悦的人格魅力所在。</h1> <h3><br></h3><h1>他拖着病体来看我,腰板还是那么直,脸上还是灿烂的微笑。当时他的病情还瞒着,别人都以为是良性的脂肪瘤,但我是知道他的实际病情的。他在疾病之初就遭受了巨大的痛苦,随着病魔的日益猖獗,他承受着炼狱一般愈来愈巨的折磨。但是他有着过人的坚强毅力,强忍着疾病的痛苦,在同学朋友面前依然是那么阳光。</h1><h1>那天我是带着护腰和小悦及同学们照的像,我的手很自然地挽着小悦的臂膀,术后的腰板从来没有挺得这么直,因为伟岸的小悦就在我身旁。</h1> <h1><br /></h1><h1>2009年3月2日,清华子弟在小悦同窗发小张克澄的带领下,为即将接受第二次大手术的小悦加油!(此段为小视频)</h1> <h1><br /></h1><h1>2009年3月小悦第二次手术术后教授查房,图中可见腹部有很长的手术切口。</h1> <h1><br /></h1><h1>2009年6月,小悦作为董事参加"东方电气"新一届董事会成立大会。</h1> <h1><br /></h1><h1>2009年7月术后治疗中的小悦在跳绳,腹部有明显的的手术大瘢痕。</h1> <h1><br></h1><h1>2009年的教师节小悦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他为学生上了最后一课。</h1> <h1><br /></h1><h1>学生为他献上鲜花,祝他早日康复!教师节快乐!</h1> <h1><br /></h1><h1>2009年10月小悦与同事及学生们爬山。</h1> <h1><br /></h1><h1>2009年11月小悦在做俯卧撑。</h1> <h3><br></h3><h1>许多人不解,小悦在疾病的晚期,还在讲课、开会,甚至爬山、跳绳、做俯卧撑,有必要吗?我知道,他这样做,是不肯向病魔低头,是在向世人展示他不屈的精神和生命的尊严。</h1><h1>图片摄于2009年7月23日。</h1> <h3><br /></h3><h1>2010年1月5日,小悦在云南勐海度过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时年63岁。</h1> <h1><br></h1><h1>2010年1月13日,接到小悦从云南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近期可能回北京治疗,问候一下。还充满自信地说:"我原定的目标是活到今年春节,看来能够实现了,我新的目标是活到今年8月。"我从电话中又一次听到小悦特有的朗朗笑声,哪里像一个病人,分明是一个强者对死神的挑战。</h1><h1>2月14日大年初一,收到小悦的拜年短信,一句"宏敏,虎年好!"竟让我一时忘记了他在重病中。</h1><h1>3月15日我去贵州前,最后一次听到小悦的声音,他在电话中声音十分虚弱地对我说:"宏敏,我离死很近了。"我说:"你瞎说吧,我还要去看你呢。"因为与立哲联系过,告诉我小悦还能挺住一些日子。</h1><h1>图为小悦在云南勐海庄园。</h1> <h1><br></h1><h1>3月19日晚8时许,我在黔南再次与立哲联系,我想去广州见小悦最后一面,立哲说:"你别来了,来了也见不到,我和郭凤梅现在都在病房外面隔着玻璃看小悦,他的伤口全裂开了,肠子外露,唉,也顾不得这些了,血压都下来了……"我顿时感到一阵彻骨的痛,小悦是清醒着承受这一切的,实是在是太悲壮、太惨烈了。我想对小悦说:"你是一息尚存,拼搏不已啊,你太累了,歇歇吧!"</h1><h1>3月20日凌晨,接到小悦秘书余飞的短信,告诉我:"3月19日23时16分小悦走了……"我遥望南国,任凭眼泪在脸上纵流,耳边响起了与小悦一同唱过的他喜爱的前苏联歌曲"小路"的旋律:"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小悦乘着歌声的翅膀渐渐远去了。</h1><h1>3月21日小悦告別仪式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h1> <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在小悦告别仪式上朱镕基送的花圈。</span></h1> <h1><br></h1><h1>2010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办了"陈小悦追思会",我和周立基、王玉华、阎阳生同学与小悦家属合影。</h1> <h1><br></h1><h1>2010年4月24日参加清华经管学院"陈小悦追思会"的清华附中预641班同学。</h1> <h1><br></h1><h1>2010年5月8日在清华附中举行"陈小悦追思会",与会同学和老师默哀,深切悼念小悦。</h1> <h1><br></h1><h1>根据小悦的遗愿,2010年陈小悦教育基金理事会捐赠200万元设立"清华经管学院陈小悦奖学金",用于奖励学院在财务、会计和金融专业成绩突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科研学术优秀的本科、硕士及博士生。</h1><h1>2010年12月17日首次"清华经管学院陈小悦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学院举行。钱颖一院长及小悦夫人、女儿、妹妹、陈小悦奖学金基金会常务委员、小悦的学生和挚友代表参加了颁奖仪式,图为与会者合影。</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几年来,我总有种错觉,那就是小悦并没有走。过去因为他的忙,一年中见他不到一两次,总觉得他说不定在哪次同学聚会时,又背着大书包,嘿嘿乐着出现了。</h1><h1>但当我重又翻开我和钟虎、庞沄等编著的《清华之子-陈小悦》一书,看到他的同学、同事、亲朋好友及学生追思他的一篇篇文章和诗词中,那些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无尽思念,却又让我明白,小悦真的走了。</h1><h1>图为《清华之子-陈小悦》一书的封面。</h1> <h1><br></h1><h1>2011年4月29日《清华之子—陈小悦》一书编委会的部分编委与小悦夫人到京郊怀柔凤凰山陵园为小悦扫墓,将新出版的《清华之子—陈小悦》及阎阳生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的怀念小悦的文章"跃入云端"献给小悦,告慰小悦的英灵。</h1> <h1>2012年3月19日小悦逝世两周年之际,清华附中预641班9位同学代表全班同学为小悦扫墓。由于陵园在扩建,我们9人在陵园里上上下下绕了许多圈,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小悦的墓地。大家说,这一定是小悦的在天之灵与我们捉迷藏,他躲起来,笑着看我们在他身边转来转去,好让我们多陪陪他。</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在百年清华的历史上,小悦是极少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直到博士都在清华受教育、又是清华教授的人,小悦乃名副其实的清华之子。</h1><h1>图为小悦在清华讲课。睿智刚健的小悦被女生粉丝称为"清华大学的高仓健"。</h1> <h1><br></h1><h1>在1月5日小悦冥诞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捻作一炷心香,祭奠在小悦的灵前。烟篆淡写中,小悦含笑回眸,他的身影其实并没有走远,他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身上折射出的历经百年锤炼所形成的清华精神永存!</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谨以此篇献给永远的小悦!</span></h1><h1><br></h1><h1>小悦夫人郭凤梅为此篇提供了许多翔实的资料,在此鸣谢!</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