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忙里偷闲,给自己放个假,独自一人,报团参加了南矶山之旅,会不会有点悲催,能不能看到侯鸟……</h3> <h3>平日我的早晨都是天没亮就在厨房忙碌,而后,准时送女儿早自习,返回准备中餐,对于上班族又没和长辈同住的应该都这个生活模式,简单而辛苦,没想我爱我家团队的冬天早晨却是这样的,心里想,生活其实可以丰富多彩的……</h3> <h3>依旧和往日一样,送完女儿早自习,将车停稳在广场,七点不到,偶遇丰城户外团队,也是去南矶山的,看来,一定热闹不凡……</h3> <h3>团队67人,分大小两车,妇女同志居多,可能也是出门放松一下的想法居多,超过预期时间1h才出发,今天到那可能就到11点多,能好玩么……</h3> <h3>车停在宽敞的场地后,团队的人松松散散地步行,导游不停说,没多远,我们不是简单去吃饭,这是去码头,我们餐后乘船的方向。打开微信运动,足足走了万步,心想出门运动下也好,特意跑步机上跑也要……</h3> <h3>穿上救身衣,坐稳,湖水格外得黄,水面的风也特别凉,远处只有点点的鸟儿在飞翔,好像真看不清……</h3> <h3>船儿如梭,当地村民好像也是捕鱼接待游客为生,生活并不是太好,也辛苦,从村民脸上就能看到,并不像真正旅游区的民工能言会道,神采飞扬……</h3> <h3>这就是传说中的芦苇荡……</h3> <h3>船儿陆续靠岸,简易码头,真为安全捏把汗……</h3> <h3>来个自拍,到此一游,有图有真相……</h3> <h3>同行的司法局的朋友,我加入了她们的小团队,温馨而快乐……</h3> <h3>人们站在泥泞的堤上,看远处的飞鸟,星星点点,没法拍,这个个背影倒成了风景……</h3> <h3>船儿在等待拍照,嬉戏的游客返程……</h3> <h3>风依旧大,来张侧影……</h3> <h3>正面的……</h3> <h3>水面安静,鹅在游戏……</h3> <h3>继续步行返回停车场……</h3> <h3>冬天的村落,寂静的……</h3> <h3>柚子高悬</h3> <h3>青菜青青</h3> <h3>鸡自在低头啄食</h3> <h3>这里的鹅不像小时记忆中外婆家的会追人跑,而是和谐平静</h3> <h3>芦苇荡已枯黄,好像来的不是季节</h3> <h3>终于到了矶山</h3> <h3>当年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湖时,战局陷入拉锯和胶着状态。陈友谅进攻受阻,心中异常烦闷,便将这个最后占领的小岛命名为“难山”,以示进退两难之意。又因“难”与“南”谐音,后人便把“难山”叫成了“南山”。</h3><div> 矶山的得名也有一段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年大旱,鄱阳湖也干涸了,只有鄱阳湖中的几口小湖还有水,于是四周的百姓便聚居于此。有一日突然狂风大作,湖中巨浪滔天,所有渔船都无法靠岸。眼看着渔民们就要葬身湖底,这时,一只从东海飞来的凤鸡飞到湖中,将渔民一个一个背上岸。渔民全都得救了,可凤鸡却因劳累过度,最后累死在湖中,变成了一座石山。这座石山就是传说中的凤鸡所变,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鸡山”。</div><div> 后来,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仗时,令军师刘伯温驻守在鸡山。史称刘伯温“神机妙算”,为了纪念他,人们这座小岛称为“机山”。因为机山是一座石山,后来人们便将“机”字的“木”旁改成了“石”旁,“成了现在的“矶山”。</div> <h3>太阳出来了</h3> <h3>远处树上雪白,据说是飞鸟停歇,只因太远,完全看不清楚,那得有多少鸟呀……</h3> <h3> 刘伯温钓鱼台。在南矶山,从小孩到长者,无人不知这个地方。它在矶山北面,高50米,面积约600平方,台上平平的一块红石,红石四面环水,悬崖绝壁,惊涛拍岸,犹如水上楼亭。听南昌游客说,南昌的红石都采自这里。</h3><div> 为何这里叫“刘伯温钓鱼台”?百度得知,相传公元1363年春,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随同军队来到鄱阳湖,与陈友谅的军队在湖中作战。其间,朱元璋把这座石山作为驻地,而恰恰在这驻地的北角上,有一座秀峰,刘伯温每天都要来这里散心、钓鱼。</div><div> 有一天,天气骤变,暴雨倾盆而下,刘伯温没带雨具,结果他的部下立即送来雨具,让他得以及时避雨。自这以后,刘伯温对这块“策谋”的好地方苦于不能挡风避雨而焦急。于是,他就请示朱元璋在石台上搭了一个棚子,还设置了石凳、石桌、石床等。刘伯温一有时间就拿起钓鱼竿,带些书籍来到这里钓鱼、攻读、养神。有时朱元璋也来这里同刘伯温共商兴兵创业大计。因此而得名。</div> <h3>登上矶山最高处平安塔,近处,山脚钟山潭如碧玉妆成,秀美婉约;远处,康山大堤绵延百里,直接天际。久久眺望如梦如画的风景,心旷神怡,心飞云天。忍不住多拍几张……</h3> <h3>不说是南矶山,你不会相信就在南昌吧,风景有时就在身边不是……</h3> <h3>平安塔位置很小,人一集中就很拥挤,但人人都会上去挤挤,心中期盼那份平安……</h3> <h3>阳光照耀下,万物似乎有了灵气,光彩照人……</h3> <h3>蓝天白云,告别了前些天的绵绵细雨,心情也开阔不少……</h3> <h3>潭水如镜……</h3> <h3>沐浴下阳光,久违了……</h3> <h3>冬天里难得看到的红色</h3> <h3>山石上绿绿的苔藓,生机勃勃</h3> <h3>弯弯的小路无限伸展</h3> <h3>我也是喜欢残荷的,记得李商隐在诗中如此描述残荷:“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天天听的蒋勋细品红楼中说到,正因有了此诗句,才有了残荷的景点,景色与文化是相融的,不是么,有点道理……</h3> <h3>偶遇两位年轻的美国男女,使用无人机在拍摄候鸟,我用英语简单和他们交流,得知他们来自美国,无人机“made in China”,深圳大疆,dj。原来英语口语不错的我,也不敢多说,有点力不从心,太多年不说,生疏了,旁边同伴还赞许我,怪不好意思的……</h3> <h3>中国强大,我骄傲……</h3> <h3>打道回府,顺便感受了一下南昌夜景,但我好像并不喜欢这个城市,既熟悉又陌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