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的大师

QHQ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校史上50位教育家著作展,2025年4月11日于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开幕。</p> <p class="ql-block">南师大随园校区和仙林校区矗立着多座人物塑像,他们都是南师大的大师。</p><p class="ql-block">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他们面前静静地伫立,从他们身边匆匆地走过......</p><p class="ql-block">(此图四位大师塑像为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校友创作)</p> <p>李瑞清先生(1867-1920)</p><p>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p><p>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二年出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离开南京学堂,移居上海。民国九年八月初一逝世,遗体葬于南京牛首山。</p><p><br></p><p><br></p> <p>南京师范大学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迎霜斗雪傲枝梅,</p><p class="ql-block">清道人坚节不摧。</p><p class="ql-block">一世园丁勤沃育,</p><p class="ql-block">两江师范苦栽培。</p><p class="ql-block">多才多艺诗书画,</p><p class="ql-block">严训严风电闪雷。</p><p class="ql-block">桃李芬芳天下满,</p><p class="ql-block">始心安处作香魁。</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h3>江谦先生(1876—1942)</h3><h3>字易园,道号阳复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h3><h3>江谦少年颖悟,在崇明瀛洲书院读书时,受到张謇的赏识。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邀请江谦任教,并委以重任,先是担任监理,1914年担任校长;同年,江谦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914年8月,江苏省委任江谦在前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勘察校舍,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h3><h3>江谦任校长时,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三育并举”。他很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还主张“启发式”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江谦亦十分重视实学、体育教育,开全国风气之先。</h3> <p class="ql-block">深谙教育植芳英,</p><p class="ql-block">文字兼通韵会精。</p><p class="ql-block">骚体校歌高一首,</p><p class="ql-block">强音乐曲美千情。</p><p class="ql-block">紧联明德耕和学,</p><p class="ql-block">密合成诚知与行。</p><p class="ql-block">知否百多年史上,</p><p class="ql-block">高师屈指数宁名。</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麦克乐先生(Charles. Harold. MoCloy,1886-195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16年被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首任系主任,1921年被聘为国立东南大学体育部主任。</p><p class="ql-block">麦克乐历任美国卫生、体育与娱乐学会会长,全美体育联合会会长和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体育干事。而他一生中最为自豪的经历,是在中国的开拓性的工作。在1916年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主任、教授后,麦克乐又于1917-1919年担任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总干事。此后,他先后担任过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全国体育研究会主席、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书记等职,直到1924年回国后,仍从事培训我国高等体育师资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在华工作期间,他还带领师生进行了大量体育科研。如人体测定及身体检查的系列研究、田径运动记分表研究、儿童在各项运动中运动商数方法的研究、足球、篮球的标准测验研究等。麦克乐的贡献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与铭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1年南师大体科院为麦克乐教授塑像揭幕</p><p class="ql-block">播种艰辛甘献身,</p><p class="ql-block">不辞万里踏风尘。</p><p class="ql-block">高师课设肩千力,</p><p class="ql-block">体育系开头一人。</p><p class="ql-block">健影操场勤汗水,</p><p class="ql-block">劳形教案苦阳春。</p><p class="ql-block">主编杂志撰专著,</p><p class="ql-block">中国留芳情在真。</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的的推荐信</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大学的工作合同</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1891~1946)</p><p class="ql-block">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p><p class="ql-block">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安徽、南京、上海建有陶行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唯行始使有真知,</p><p class="ql-block">教育开天新创时。</p><p class="ql-block">勤植人才心许国,</p><p class="ql-block">苦钻学识志生磁。</p><p class="ql-block">一枚表坏趣情导,</p><p class="ql-block">四粒糖甜品性滋。</p><p class="ql-block">留得精神骆驼在,</p><p class="ql-block">楷模万世可尊师。</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h3>陈鹤琴先生(1892—1982)</h3><h3>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上虞县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h3> <p class="ql-block">躬耕汗血自情怀,</p><p class="ql-block">秋喜丰收春苦栽。</p><p class="ql-block">活教育真真在活,</p><p class="ql-block">呆书子死死于呆。</p><p class="ql-block">故抓手策沃苗计,</p><p class="ql-block">更立心谋报国才。</p><p class="ql-block">致力做人心铸起,</p><p class="ql-block">一园桃李百花开。</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8日下午,陈鹤琴先生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在江苏南京师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鼓楼保育中心举行。</p> <h3>吴贻芳先生(1893-1985)</h3><h3>祖籍江苏泰兴,出生于湖北武昌,别号冬生。</h3><h3> 1919年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是在中国本土第一批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192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h3><h3>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 “和平与智慧女神”奖。吴贻芳以卓越的社会活动才能和在教育事业上的建树,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h3> <p class="ql-block">女子风流第一丹,</p><p class="ql-block">多曾大气挽狂澜。</p><p class="ql-block">执坚久苦耕耘业,</p><p class="ql-block">务实长新教育观。</p><p class="ql-block">辟静供生谈恋爱,</p><p class="ql-block">拒凶入校捕芝兰。</p><p class="ql-block">玉金人格铸脂粉,</p><p class="ql-block">永世贻芳在杏坛。</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吴贻芳出任金女大校长23年,以其独特的育人方式和高质量的育人成果享誉中外,将一个教会女子大学办成了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一流女子大学。“厚生育人,德才兼备”,是吴贻芳教育思想的精华。她将造福社会和培养学子、博雅与专才、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了“全人格”教育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引领风尚,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她历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在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教育、改革中学教育结构、建立师范教育完整体系、师德教育、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誉满中外的社会活动家。吴贻芳参与的社会活动范围涉及国内国际,其影响不仅于教育界、宗教界,也包括政治领域、社会服务等其他领域。吴贻芳的一生历经多次社会变革,目睹中华民族从受屈辱、被欺凌一步步走向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她以其追求真理的坚定精神和出色的活动能力,投身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正义事业,勇敢地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早在学生时期,吴贻芳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作为文化界知名人士,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以后又连续担任参政会主席团主席。1943年,她作为著名的“六教授”之一赴美,争取美国朝野对我抗日战争的支持。1945年4月,吴贻芳作为无党派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大会。全国解放前夕,她毅然拒绝去台湾,在南京迎接解放。建国以后,吴贻芳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民进主委、省妇联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南京师范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徐悲鸿先生(1895-1953年)</h3><h3>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h3><h3>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h3><h3>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h3><h3>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h3><h3>代表作:《愚公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h3><h3><br></h3> <p class="ql-block">丹青大擘画风飚,</p><p class="ql-block">教育功高巨子超。</p><p class="ql-block">一翰纵横腾六骏,</p><p class="ql-block">千情爱恨结三娇。</p><p class="ql-block">续宗今古韵传脉,</p><p class="ql-block">创意中西艺架桥。</p><p class="ql-block">思变求新五之举,</p><p class="ql-block">蹄奔直上九重霄。</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陈之佛先生(1896—1962)</p><p class="ql-block">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余姚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工笔花鸟画大师。1918年东渡日本,之后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曾执教于上海东方艺专、上海艺大、立达学园、广州美专、上海美专、中央大学。1942年任国立艺专校长。建国后,任南京大学、南京师院教授、系主任及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所开课程众多。他是20世纪中国最为杰出的美术家之一,以图案设计和工笔花鸟画驰名世界。</p><p class="ql-block">陈之佛先生既是我国图案学奠基人、现代工艺美术的先驱者、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引领者,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杰出的理论家。他自1916年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留校即从事图案的学习、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他认为图案是工艺之母,欲谋工艺之发达,必先改进图案。在那个时局动荡、生活坎坷的年代,他呼吁重视国民艺术素养的教育和提升,提出要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为此他撰写并译介了有关于东西方的艺术知识和教育理念的文章,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图案法ABC》、《表号图案》、《陈之佛画集》、《西洋美术概论》、《图案构成法》等著作。</p> <p class="ql-block">笔追花鸟活神形,</p><p class="ql-block">图案名高工艺灵。</p><p class="ql-block">爱美之心长利导,</p><p class="ql-block">育才的旨韧金铭。</p><p class="ql-block">小成怡性悦情道,</p><p class="ql-block">大作平天治国经。</p><p class="ql-block">理念中西择长合,</p><p class="ql-block">怀诚著述灿明星。</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高觉敷先生(1896-1993)</p><p class="ql-block">原名卓,字觉敷,以字行。浙江温州人。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部。1918年,被选送到香港大学教育系学习,1923年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54年,任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高觉敷长期从事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尤专心于心理学史的研究,对中国心理学最杰出的贡献在心理学史研究方面,1985年出版了《中国心理学史》和《心理学史》。</p> <p class="ql-block">灵魂琢乃大工程,</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专研一生。</p><p class="ql-block">默默古传春探索,</p><p class="ql-block">煌煌巨著夏犁耕。</p><p class="ql-block">更将教育师培事,</p><p class="ql-block">犹着楷模身架桁。</p><p class="ql-block">启后名家血滋养,</p><p class="ql-block">脊梁挺直以支撑。</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罗炳之先生(1896-1993)</p><p class="ql-block">原名廷光,号炳之,1950年代起以号行世。江西吉安人。著名教育家、教育史学泰斗。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系。曾任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民盟江苏省委常委等职。</p> <p class="ql-block">傲立讲台犹一松,</p><p class="ql-block">精神郁郁且葱葱。</p><p class="ql-block">大中小学都教过,</p><p class="ql-block">今古外情皆习通。</p><p class="ql-block">全力汗磨传道法,</p><p class="ql-block">毕生血淬育人功。</p><p class="ql-block">结晶二十部书里,</p><p class="ql-block">字字绽开花映红。</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留学美国时的罗炳之(摄于1930年)</p> <p class="ql-block">罗炳之(右四)在英国牛津参加世界教育会议(摄于1935年)</p> <p class="ql-block">​罗炳之在黄山编写《教育学》(摄于1958年)</p> <p class="ql-block">罗炳之(二排正中)与教育系同仁合影(摄于1950年代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炳之在家中(摄于1993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诸祖耿(1899-1989),原名锡光,字介父,江苏无锡人。章太炎先生晚年弟子,1932--1936年太炎先生诸多演讲,多半由他整理成文。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有《战国策集注汇考》、《先秦学术概论》、《韩柳文衡》、《刘长卿诗编年校注》、《虚字通考》、《无锡方言考》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炎讲演录携归,</p><p class="ql-block">曾购不知诸是谁。</p><p class="ql-block">今始闻人原母校,</p><p class="ql-block">昔犹共系乃师楣。</p><p class="ql-block">卓书胜景出高手,</p><p class="ql-block">古学名声擂响锤。</p><p class="ql-block">研写先秦唐著灼,</p><p class="ql-block">遂心仰慕立丰碑。</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唐圭璋先生(1901-1990)</p><p class="ql-block">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p><p class="ql-block">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1928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钟英中学、安徽中学教师。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p><p class="ql-block">作品:词学论丛,辛弃疾,唐宋词鉴赏辞典,全金元词(全二册),等等</p><p class="ql-block">成就: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词籍整理 词学研究</p> <p class="ql-block">乐章研显论精英,</p><p class="ql-block">词学当推泰斗名。</p><p class="ql-block">清若唐诗全集骇,</p><p class="ql-block">今犹宋唱备蒐惊。</p><p class="ql-block">丛编灼灼光飞烨,</p><p class="ql-block">纪事涓涓珠溅莹。</p><p class="ql-block">一样金元遍收有,</p><p class="ql-block">梦桐豪婉更高情。</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唐圭老是一代词学大师,印象中他那时并不专门任课,只是偶尔给学生们作一点大型词学报告,他曾经就给我们全年级四个班作过两堂讲座,这真是我们一生中莫大的荣幸。亲记得,那一天从打开的阶梯教室大课堂的门外,一位五十左右的助教推着一辆单人轮椅走了进来,轮椅上坐着一位清瘦的老人,他,就是唐圭璋老先生!坐着轮椅上课,一定是不能站立,不能站立还坐轮椅为我们讲课,我的胸膛里顿时翻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记得唐圭老慢条斯理,徐徐缓缓,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条分缕析,逢河架桥,见山辟路,引领我们进入词学佳境……是凡讲授要点,皆由那位女助教用粉笔一字一句地书写在大黑板上。记得我们那时听大课没有课桌,都是一人一张木质靠背椅子,椅子右侧有一块枪托形状的大木板做成的扶手,那是专门提供给学生安放笔记本做听课笔记的,我们全都安安静静地一边听讲一边认认真真地记着笔记。那时我还在狂热地写着现代新诗,还没有转入对旧体诗词曲的写作,虽然敬重唐圭老,但至今说来惭愧,借用有位常州老兄最近对我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我们那会儿真的就是,穷人所以一世穷,见了黄金当块铜!后来,一当我陷入了诗词曲的深潭而不能自拔之时,我就常常后悔不迭,那时为什么没有好好专门去向唐圭老讨教呢?好在,唐圭老所编的乃属近百年来最重要的中国古籍整理成果之一的《全宋词》我可以时时捧读,我曾为了填作八首集句古调笑令寻找每字平仄完全相同的词句而把五册厚厚的《全宋词》一首一首一句一句地从前一直读到最后,反复为之。好在,我如今还能时时研读唐圭老所编的六大册的《词话丛编》巨著,也曾对其中的《碧鸡漫志》《词源》《乐府指迷》《词旨》《词林纪事》《人间词话》等古词论书籍写过读感心得。这等于就全都是唐圭老所给予我的词学恩滋啊,至今感戴不尽——</p><p class="ql-block">永记大学老师唐圭璋词学大师为我们所上的那两堂大课</p><p class="ql-block">教室门开越过廊,太阳射入暖柔光。</p><p class="ql-block">清癯且坐一轮椅,隽永犹谈万乐章。</p><p class="ql-block">词话丛编书灼灼,宋吟全集著皇皇。</p><p class="ql-block">当年泰斗未知价,褦襶惭今学匮详。</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画堂春</p><p> 南师文学院内观唐圭璋先生铜像感怀</p><p>正襟端坐竹林旁,</p><p>慈容永伴书香.</p><p>词坛造诣共天长,</p><p>雅韵传扬.</p><p>曾记随园寻梦,</p><p>幸蒙雨露沾裳,.</p><p>一生追慕恋诗章,</p><p>陶醉春光.</p><p>~石尚民</p> <p>定风波·为圭璋师执教六十五周年颂</p><p>盛静霞2020.10.22</p><p>甲子绵延六五周,芬芳桃李遍神州。犹记曲中频顾盼,殷勤翻使学生愁。 词是《花间》人是佛,超忽,果然“蕴藉不风流”杖履追陪师亦友,翘首,一尊遥献碧湖头。</p> <p class="ql-block">傅抱石先生(1904~1965)</p><p class="ql-block">现代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观瀑图》《待细把江山图画》《屈原》《湘夫人》</p><p class="ql-block">画派:新金陵画派</p><p class="ql-block">号称:抱石斋主人</p> <p class="ql-block">无声画里有雷霆,</p><p class="ql-block">皮纸豪风皴法名。</p><p class="ql-block">旷世胸怀雄抱石,</p><p class="ql-block">醉心山水壮含情。</p><p class="ql-block">信涛终把狂云卷,</p><p class="ql-block">泼墨常将大野惊。</p><p class="ql-block">叹看丹青魂系处,</p><p class="ql-block">足艰二万里长行。</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傅抱石:《琵琶行(1944)</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傅抱石:《仿王蒙山水》(193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傅抱石:《擘阮图》(1945)</p> <p class="ql-block">吴懋仪先生(1905-1973)</p><p class="ql-block">1928年金女大理科毕业。1932年获燕京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越第夫学院化学博士学位,是哈佛大学第一位中国女化学博士。1945年回金女大任化学系主任,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1958年主编新中国高师第一部《有机化学》教材。领导组织师生研究合成了多种高效农药,摸索了三十多种国际保密药品的原生产方法,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专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连任三届江苏省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学会理事,科普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大学时代</p> <p class="ql-block">牢记苗初母校栽,</p><p class="ql-block">一声呼唤即归来。</p><p class="ql-block">萦怀报国王孙梦,</p><p class="ql-block">辗转行程赤子胎。</p><p class="ql-block">探变根源研化学,</p><p class="ql-block">持恒意念育人才。</p><p class="ql-block">经年执着讲台守,</p><p class="ql-block">桃李春风璀璨开。</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吕斯百先生(1905-1973)</p><p class="ql-block">生于江苏江阴。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赏识,并于1928年被推荐赴法国留学,初在里昂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p><p class="ql-block">1934年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出任系主任。</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先后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他的油画长于风景、静物,早年作品笔触稳健有力,色彩纯化雅致,注重画面整体的真实性。他的作品包括《延安冬日》、《兰州握桥》和《港口的早晨》等。</p><p class="ql-block">1973年1月1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8岁。</p> <p class="ql-block">吟赞原南师美术系教授系主任吕斯百大师</p><p class="ql-block">悲鸿赏识获高抬,游学苦求成大才。油画精纯凭笔力,艺风儒雅辟尘埃。延安冬日令心慕,港口早晨招眼开。留得丹青名景仰,图中素朴执毫来。</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秦宣夫先生(1906-1998)</p><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广西桂林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0年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校,进入吕西安·西蒙教授工作室学习油画。同时在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及鲁佛学校,学习西方美术史。1934年回国,先后担任过国立艺专西画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1963年应邀担任《辞海》编委会编委,具体负责编写修改有关外国美术的词目。代表作品有《庆祝国庆》《春雨》等,油画《母教》1942年获第三次全国美展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吟赞原南师美术系主任美术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秦宣夫大师</p><p class="ql-block">堪称美术一精英,勤学当年博采行。独特画风生壮景,鲜明个性绘雄情。殊荣人像国门出,卓识论文才士评。直就大家成就处,笔挥彩染百图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陈邦杰先生(1907~1970)</p><p class="ql-block">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江苏丹徒人。长期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研究。著有《中国藓类植物属志》等。</p><p class="ql-block">1921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考入中央大学植物学系学习至毕业。1932年在四川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教。</p><p class="ql-block">1936年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1939年获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当选为第三届中国人大代表,第二届江苏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南京分社组织部副部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江苏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若花小学牡丹开,</p><p class="ql-block">侬志一如其大哉。</p><p class="ql-block">苔藓无名分别起,</p><p class="ql-block">属科有类互相裁。</p><p class="ql-block">荒山野地留行迹,</p><p class="ql-block">细况详情震讲台。</p><p class="ql-block">贯耳如雷惊世界,</p><p class="ql-block">声高巨著誉飞来。</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陈洪先生(1907—2002)</p><p class="ql-block">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翻译家,广东海丰人。1923-1925年,陈洪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和音乐。1926-1930年,陈洪赴法国国立音乐院南锡分院深造,回国后到广东、上海两地从事音乐教育与创作工作。彼时的中国处境维艰,陈洪先生大力整肃校务,推进教学科研,狠抓艺术实践,培养造就了黄贻君、钱仁康、邓尔敬、李德伦、韩中杰、陈传熙、吴乐懿、高芝兰等一大批音乐人才。</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陈洪先后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和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陈洪担任南京大学音乐系教授兼系主任。</p><p class="ql-block">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陈洪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1983年起改任名誉系主任。</p><p class="ql-block">学校职务之外,陈洪还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音协副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编委、中国音乐教育学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二至第六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p><p class="ql-block">陈洪一生勤勉,贡献卓著,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评价,2001年5月,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p> <p class="ql-block">执着平生音乐人,</p><p class="ql-block">忠诚教育不浮身。</p><p class="ql-block">但行师范路坚定,</p><p class="ql-block">犹抱栽培心挚真。</p><p class="ql-block">作曲情深纯爱国,</p><p class="ql-block">论声理正好歌春。</p><p class="ql-block">更勤翻译结甜果,</p><p class="ql-block">累累满园桃李陈。</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杨建侯先生(1910~1993)</p><p class="ql-block">嫡传格调续悲鸿,</p><p class="ql-block">特色自呈扬不同。</p><p class="ql-block">作画中西融一韵,</p><p class="ql-block">骋才今古熟千功。</p><p class="ql-block">栽培新秀重人品,</p><p class="ql-block">描绘宏图靓艺丛。</p><p class="ql-block">傲气拔除存傲骨,</p><p class="ql-block">但凭笔力展风雄。</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李旭旦先生(1911~1985)</p><p class="ql-block">”江苏江阴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3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地理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地理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人文地理学,提出用综合方法划分地理区域的观点,晚年大力提倡复兴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撰有论文《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地理知识首任主编。</p> <p class="ql-block">乐入同乡霞客门,</p><p class="ql-block">寄情山水志相群。</p><p class="ql-block">人文地理一旗举,</p><p class="ql-block">社会自然诸域分。</p><p class="ql-block">旦夕何容闲享受,</p><p class="ql-block">春秋几许醉耕耘。</p><p class="ql-block">抛开委屈暗求索,</p><p class="ql-block">概说著成春靓雯。</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孙 望先生(1912~1990)</p><p class="ql-block">原名自强,字止畺,也称子强,江苏常熟张家港人。孙望幼年在家乡读完初小,后随父到上海,入爱国女校就读。升入初中之年,恰逢父亲留日之时。先后在家乡虞西初中、上海湖州旅沪公学、苏州中学和南京中学读完中学课程。民国21年(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中文系。民国23年,和同学程千帆及校外友人汪铭竹、常任侠、滕刚等组织“土星笔会”,从事新诗创作,出版期刊《诗帆》。</p><p class="ql-block">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文系。曾任金陵大学副教授。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国作协江苏分会第一、二届副主席,江苏省高等学校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p><p class="ql-block">著有诗集《小春集》、《煤矿夫》,专著《元次山年谱》、《全唐诗补遗》、《蜗叟杂稿》等。</p> <p class="ql-block">孙 望先生(右)</p> <p class="ql-block">一园植丽卷飞英,</p><p class="ql-block">曾拂春风文艺精。</p><p class="ql-block">新旧诗章成大气,</p><p class="ql-block">古今韵律唱高情。</p><p class="ql-block">唐遗汇集真功绩,</p><p class="ql-block">年谱梳编实誉名。</p><p class="ql-block">杂稿倾心深证考,</p><p class="ql-block">默然耕笔总潜行。</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徐复先生(1912~2006)</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训诂学家、文献学家和辞书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出生于1912年1月8日,江苏武进人,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徐复先生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并历任副教授、教授等职。他还是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传世藏书》主编等。</p><p class="ql-block">徐复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七十馀年默默地耕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毕生致力于语言文字和古典文献的研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徐复先生为黄侃和章太炎的嫡传弟子,成为国学界章黄学派的传人。他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文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撰写、出版了许多重要学术论著。</p><p class="ql-block">徐复先生于2006年7月24日在南京去世,享年96岁。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使他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望。</p> <p class="ql-block">徐复先生是中国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传统小学之翘楚!其杰出成果之一就是皇皇80万字的《&lt;訄书&gt;详注》,还有他提议并主编的荟萃古代千余种著名典籍的大型图书集成——《传世藏书》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徐老师当年前来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我的感觉是,小步疾趋,其形直如老奶奶之状。待他往讲台上一站,我顿时惊讶了,先生面型确乎似曾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就是想不起来。后来才从我插场的原建设兵团一师三团的政治处宣传股的知青同事的信中获知,徐老师竟然就是我上大学刚离开的宣传股里的同事徐乃建的父亲!我当年因两首小诗《盐工之歌》竟然被发表在了建设兵团的兵团部举办的《兵团战士创作集》的文艺刊物上,那时我还在兵团的一师三团的最基层最偏远最艰苦的海边人工小盐场当盐工,我们三团团部就立即下来找到我把我调进了团部政治处宣传股工作。在我上大学前,我们三团有个南京女知青徐乃建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〇号地》,很快这个徐乃建也被发现借用到了我们股里工作。我这才恍然大悟,徐老师的脸型我之所以这么熟悉,原来是他太像她女儿徐乃建了!噢,不,应该是我知青同事徐乃建的脸型太像她的爸爸了,简直就是一种严重复制!</p><p class="ql-block">徐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前已有同学在私下疯传:“徐老师是章太炎的末代弟子!”闻之不由让我肃然起敬!就在第一堂课上,徐老师首先只是轻轻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小学,乃是一门大学问!”可这句话一经贯入我的耳窦,立刻就引起了我心灵的震撼,从此这句话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这句话让我对“小学”一辈子敬畏有加!后来我购买了大量的古今有关语言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增加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归结起来,这些收获全都得益于徐老师当年授课的启蒙和引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忆大学徐复先生传授小学学问</p><p class="ql-block">小学渊源细注疏,</p><p class="ql-block">精深切莫视鸦涂。</p><p class="ql-block">且行老妪形神似,</p><p class="ql-block">但说古音吴闽如。</p><p class="ql-block">诠释新辞犹面壁,</p><p class="ql-block">勾稽故实遂成书。</p><p class="ql-block">太炎末代门生隐,</p><p class="ql-block">铸器真雄解字初。</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耕耘训诂种乾坤,</p><p class="ql-block">音韵中行播子孙。</p><p class="ql-block">大学问才攻小学,</p><p class="ql-block">真门生乃续师门。</p><p class="ql-block">太炎点火訄书在,</p><p class="ql-block">士复增光详注存。</p><p class="ql-block">文字天空星斗闪,</p><p class="ql-block">笔锋划亮落深痕。</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2023年</p> <p class="ql-block">徐复先生与弟子王华宝合影于鸣谦室</p> <p class="ql-block">徐复先生与弟子吴金华、王继如老师</p> <p class="ql-block">吴奔星(1913—2004),湖南省安化县人,九三学社成员,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早年参加过湖南农民运动和“一二·九”学生运动。1928年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p><p class="ql-block">1936年参与创办《小雅》诗刊,倡导新诗现代化,并提倡国防诗歌,反抗日寇侵略。1944年秋,参与发起“民主与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前身)。先后在桂林师范学院、重庆社会教育学院、武汉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任研究员、教授,桃李遍及天下。</p><p class="ql-block">先生德高重,著述丰硕,在现代诗坛有很高成就,为现代文化文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著有诗集《暮霭》、《春焰》、《奔星集》、《都市是死海》、《人生口哨》、《江南诗草》、《吴奔星新旧诗选》,理论专著《文学风格流派论》、《诗美鉴赏学》、《虚实美学新探》、《钱玄同研究》、《茅盾小说讲话》、《中国现代诗人论》、《文学作品研究》、《鲁迅旧诗新探》,主编《中国现代诗话》丛刊等。《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主编)获1989年江苏省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大奖。</p> <p class="ql-block">热情奔放一诗人,</p><p class="ql-block">满腹浑身都是春。</p><p class="ql-block">新旧体都含血烈,</p><p class="ql-block">外中吟尽着情真。</p><p class="ql-block">更还学问识容海,</p><p class="ql-block">直就论评书等身。</p><p class="ql-block">每有尖新之见异,</p><p class="ql-block">笔耕不止忌因循。</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许汝祉先生(1914~2002)</p><p class="ql-block">孩提时代先后就读于太仓县沙溪镇中学、太仓中学高中师范科。1931年9月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大学部外交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苏州等地任教,1957年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他还兼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师,讲授欧美文学。他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全国高等院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的创建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咏赞南师大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许汝祉老师</p><p class="ql-block">为人厚道几温良,</p><p class="ql-block">儒雅师尊武课堂。</p><p class="ql-block">大战风车骑士至,</p><p class="ql-block">猛腾黑板粉尘扬。</p><p class="ql-block">如临其境学科活,</p><p class="ql-block">着得恁才研技强。</p><p class="ql-block">比较硕培双创始,</p><p class="ql-block">精华世界采凭长。</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金启华先生(1919--2011)</p><p class="ql-block">安徽来安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文联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杜甫研究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等职。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有重大贡献的学者奖。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3年9月入西南联合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师从胡小石先生研修古代文学,作杜甫专题研究。1945年10月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院任研究助理。1947年7月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51年3月任教于山东师范学院。1954年8月调入南京师范学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杜甫诗歌、《诗经》、唐宋文学、中国文学史等方面研究成就突出。主要著作有《国风今译》《诗经全译》《杜甫论丛》《诗词论丛》《中国词史论纲》(附匡庐词)《匡庐诗》《新编中国文学简史》等,主编有《中国文学史》《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唐宋词籍序跋汇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诗经鉴赏辞典》等。合著《杜甫诗选析》《杜甫评传》《杜甫诗史》《周密及其词研究》等。</p> <p class="ql-block">诗经全译闪光华,</p><p class="ql-block">词史论纲成一家。</p><p class="ql-block">采撷衔含蜂酿蜜,</p><p class="ql-block">爬梳剔抉浪淘沙。</p><p class="ql-block">常将辛苦作滋养,</p><p class="ql-block">每把香甜沃果瓜。</p><p class="ql-block">潇洒歌诗尽情唱,</p><p class="ql-block">关关古美染今霞。</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鲁洁先生(1930~2020)</p> <p class="ql-block">打造心灵任纵横,</p><p class="ql-block">酿春一志护芽萌。</p><p class="ql-block">深耕德育田园苦,</p><p class="ql-block">勤植学科苗木诚。</p><p class="ql-block">高尚心携群后进,</p><p class="ql-block">平常事铸大先生。</p><p class="ql-block">良师益友真风骨,</p><p class="ql-block">典范楷模名不争。</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徐明华先生(1932~)</p><p class="ql-block">理想帆扬写实槎,</p><p class="ql-block">追求完美玉无瑕。</p><p class="ql-block">拔尖乡下大才子,</p><p class="ql-block">出色高中小画家。</p><p class="ql-block">艺术钻研苏远学,</p><p class="ql-block">精华造就蟹顽爬。</p><p class="ql-block">中俄法技犹三并,</p><p class="ql-block">更着春开教育花。</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郁賢皓先生(1933~)</p><p class="ql-block">1961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留校任教。1986年4月晉升教授。1990年被國務院評定為博士生導師。同年任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所長,2001年任名譽所長。1991年起受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兼任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辭海》編委兼分科主編、《大辭海》分科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鑒》主編,《中國李白研究》主編。</p><p class="ql-block">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愛知淑德大學等校講學,也曾應邀赴復旦大學等國內五所大學講學。</p><p class="ql-block">先生學術成果累累,涉及面很廣,他尤其擅長古代文獻的整理研究。1982年先生接受中華書局約稿,並請陶敏先生合作,由孫望先生審訂,用了近六年時間,完成了國務院批准的《古籍整理十年規劃》的重點項目《元和姓纂》(附岑氏四校記)的整理,於1994年出版。另外,先生近年還出版有學術專著《唐風館雜稿》(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唐詩經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版)、《李杜詩選》(臺灣三民書局2001年版),與陶敏先生合作有《唐宋文名篇》(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先生勤奮過人,參與主編了不少學術著作。他和孫望先生主編大型唐代文章選本《唐代文選》(全三冊),1994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又擔任《中華大典》編委,《中華大典·文學典·隋唐五代分典》副主編。該書2000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榮獲2000年度中國圖書獎,2001年國家圖書獎。還擔任《全唐五代詩》的主編之一。又主持教育部21世紀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古代文學作品選讀》等大型項目。</p><p class="ql-block">先生除了學術專著外,還十分重視古代文史知識的普及工作,投入很多精力撰寫一系列學術性和普及性相結合的知識性著作。有《李商隱》、《女皇帝武則天》、《古代文學作品選講》、《中華文史知識實用手冊》等,還主編有《古詩文鑒賞入門》、《中外名人掌故》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醉意沉迷古典乡,</p><p class="ql-block">攻书涓积一江洋。</p><p class="ql-block">博而返约钻诗李,</p><p class="ql-block">广且求深考吏唐。</p><p class="ql-block">有癖疵才情气正,</p><p class="ql-block">无喧嚣始业功彰。</p><p class="ql-block">憾当年未先生识,</p><p class="ql-block">得不文心沐日光。</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班华先生(1935~2022)</p><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教育的创始人。中国心育论的开创者、班主任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改革开放后中国德育学科重建的重要奠基人、新世纪义务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原委员、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原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原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含外显索常殊,</p><p class="ql-block">关注灵魂荣止枯。</p><p class="ql-block">摸不着间深足印,</p><p class="ql-block">看无即处硬功夫。</p><p class="ql-block">学生畅想人生景,</p><p class="ql-block">心育新开德育途。</p><p class="ql-block">发展优成班级学,</p><p class="ql-block">共同进步一熔炉。</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5日,在班华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为承继和弘扬前辈优良学术传统,班华先生塑像落成。</p> <p class="ql-block">朱小蔓先生(1947~20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争光毕力闪星空,</p><p class="ql-block">认定目标研不同。</p><p class="ql-block">情感能移潜教育,</p><p class="ql-block">认知可化默交融。</p><p class="ql-block">千思重在真关爱,</p><p class="ql-block">一志专攻苦铸雄。</p><p class="ql-block">人本中心长扣紧,</p><p class="ql-block">花开香处笑由衷。</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吴为山先生(1962年1月生人)</p><p class="ql-block">江苏东台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p><p class="ql-block">全国政协常委,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暨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设计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获颁“会林文化奖”,12月,荣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2日,参加《百花迎春》晚会,参与文艺志愿者协会拜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7日,获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p> <p class="ql-block">豪气雄情登且攀,</p><p class="ql-block">潜心磨琢景斑斓。</p><p class="ql-block">古今高士真容处,</p><p class="ql-block">中外名人巧手间。</p><p class="ql-block">精艺锤锤飞着骨,</p><p class="ql-block">壮形座座塑为山。</p><p class="ql-block">众多人物虽无语,</p><p class="ql-block">雕像通灵活一般。</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南师校园总计有17座雕塑出自吴为山校友的手笔,包括南师大随园校区的袁枚、鲁迅、高觉敷、母与子、陶行知等5座雕塑,仙林校区的李瑞清、江谦、陶行知、吴贻芳、陈鹤琴、高觉敷、徐悲鸿、唐圭璋、李旭旦、陈邦杰、朱敬文等12座雕像。</p> <p class="ql-block">明妮·魏特琳 Minnie Vantrin 中文名 华群(1886-1941)</p><p class="ql-block">•美国传教士。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的伊利诺州的西科尔小镇。1917年考取伊利诺州大学师范专业,毕业后在中学开始教学生涯。</p><p class="ql-block">•1912年,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1919年应聘金女大,任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并且辅佐校长德本康夫人。</p><p class="ql-block">•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安排教务、革新教学方面很有心得,很快成为校长德本康夫人的左右手。华群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提升了金女大社会服务的质量,发扬光大了金女大厚生精神。</p><p class="ql-block">•1937年金女大组成留守委员会,主要成员为魏特琳、程瑞芳、陈斐然。</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3日日军攻占南京,12月8日金女大南京校区就开始接收难民。 </p><p class="ql-block">•华群每天像卫兵一样守卫在学校门前,在校园四处不断巡逻,去对付闯入校园的一批又一批日本兵。野蛮的日军时常闯入校园,强奸和带走妇女,华群还因为阻拦遭到日本士兵殴打。尽管她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她仍然靠一己之力奋力收留保护了一万多妇孺难民。华群被南京市民称为“万家生佛”。</p><p class="ql-block">•为了给苦难中的难民带来心灵的寄托,并且使自己有更充足的理由收容难民,华群还开办了布道会、暑期培训班、手工学校、家政学校、实验女子学校。 </p><p class="ql-block">•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下,1940年华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并于当年5月14日离开南京回国接受治疗。1941年5月14日,即华群离开南京一周年之时,华群想起了一年前离开南京的情景,突然情绪激动,在写了一封不连贯的遗书之后在厨房打开煤气开关自杀了。</p><p class="ql-block">•一位善良的大学教师,爱好和平的基督徒,一位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就这样在为中国人民服务了20多年后,以悲情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伟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18日下午,在美国密歇根州雪柏得镇,人们为华群举行了葬礼,同时,在成都的金女大分校,在吴贻芳的主持下,全体师生为华群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p><p class="ql-block">•6月10日,民国政府也特地颁布国民政府令,褒扬华群在中国的卓著功绩。</p><p class="ql-block">• 2002年12月12日,美国旧金山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日本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林伯耀、金陵女子学院、金女大校友会,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等募建,南艺李广玉教授创作的“金陵永生”明妮·魏特琳铜像在随园校区揭幕。供人们永久瞻仰!</p> <p class="ql-block"> 木兰花·瞻仰魏特琳女士铜像</p><p class="ql-block">血雨腥风天地黯,烧杀奸淫魔鬼乱。灾难降、绝人寰,百姓哭号钟阜颤。难得女神挡野兽,千万妇孺承保佑。随园今日见尊容,感慨万千巾湿透。</p><p class="ql-block">(尚爱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称扬国际白求恩,</p><p class="ql-block">你也精神属此魂。</p><p class="ql-block">苦意新筹成业果,</p><p class="ql-block">厚生大爱沃黉门。</p><p class="ql-block">金陵女大遭奸掠,</p><p class="ql-block">菩萨观音救幸存。</p><p class="ql-block">驾鹤行仍中国念,</p><p class="ql-block">墓碑无语护乾坤。</p><p class="ql-block"> (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魏特琳的家乡为她修建的墓碑,碑上记录她在中国28年对金女大深深的眷恋。</p><p class="ql-block">金陵永生🙏</p> <p class="ql-block">2022新春联欢会舞台剧《南师大的大师》</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欢迎朋友们继续提供素材,以进一步完善🙏</p> <p class="ql-block">2025.5.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