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十张风景画

范汉扬

<h3>修拉 湖边小船</h3> <h3>金色的秋天 &nbsp;&nbsp;列维坦 俄国&nbsp;1895年&nbsp;油画&nbsp;82x126cm&nbsp;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列维坦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画了一些抒情性作品,杰出的有这幅《金色的秋天》。画家运用潇洒稳健的笔触和色块,高度概括地描绘了俄罗斯金黄色秋天的自然景象。这幅画是一首秋天的颂歌。湛蓝的天空,仿佛活生生的会呼吸似地,天空飘浮着灰白色的云,阳光穿过云朵照耀在同样蓝得发亮的小溪上,田野正在由绿变黄,树叶已全部变成金黄色。</h3> <h3>白桦林 &nbsp; &nbsp; &nbsp;&nbsp;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茵芝&nbsp;(1842-1910)&nbsp;俄国&nbsp;97cm×181cm&nbsp;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库茵芝在1880年举办了一次只展出一幅画的展览会,展出的作品是他的名作《第涅伯河上的月夜》,轰动了彼得堡城,每日参观者拥挤不堪。一年后库茵芝又举办了一次只展出独幅作品的展览会,&nbsp;展出的作品就是下面这幅光影对比极其强烈的《白桦林》,那明亮耀眼的光线,浓烈鲜艳的色彩,比印象派画家还要热烈,套用句雷诺阿的话,那颜色,&quot;响得像一个钟一样&quot;。白桦树不是什么高贵品种,在俄罗斯大片大片到处都是,就像咱们国家北方的白杨一样平常,然而那挺拔秀美,仿佛永无尽头的白桦林却是俄罗斯人的最爱,它寄托着俄罗斯人的情感和记忆,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人们心中也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nbsp;</h3> <h3>大碗岛上的星期日&nbsp;修拉&nbsp;法国&nbsp;1886年&nbsp;画布油彩&nbsp;207×308cm&nbsp;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修拉为了制作《大碗岛上的星期日》这一幅巨作,修拉整整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这幅画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前景上一大块暗绿色调表示阴影,中间夹着一块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现出午后的强烈的阳光,草地为黄绿色。阳光透过了树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被色彩强调得界限分明。赤色、白色的衣服、阳伞和草地都现出一种好像散发蒸气一般的黄色。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画上的人物也画得很可笑,一个个看不清面孔和五官,连轮廓本身也都被小圆点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绰绰的。此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约分四个步骤:以素描布置明暗对比;以色彩写生;以写生为基础组织背景;以色点完成正稿。在正稿之前,共作素描20余幅,写生稿更不计其数。&nbsp;</h3> <h3>牛轭湖&nbsp;科尔&nbsp;美国&nbsp;1836年&nbsp;帆布油画&nbsp;130.8×193公分&nbsp;大都会美术馆,罗素·赛吉夫人1908年捐赠</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画还有一个长的名字:《暴风雨后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圣轭山风景》。画的右侧是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景象,河流成U形,让人想起牛轭人类控制自然的象征。画的左侧仍是雷雨肆虐的山野。画的本身体现了科尔的矛盾心理:既欣赏人类开发自然,又担心自然遭到破坏。</h3> <h3>牛轭湖&nbsp;科尔&nbsp;美国&nbsp;1836年&nbsp;帆布油画&nbsp;130.8×193公分&nbsp;大都会美术馆,罗素·赛吉夫人1908年捐赠</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画还有一个长的名字:《暴风雨后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圣轭山风景》。画的右侧是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景象,河流成U形,让人想起牛轭人类控制自然的象征。画的左侧仍是雷雨肆虐的山野。画的本身体现了科尔的矛盾心理:既欣赏人类开发自然,又担心自然遭到破坏。</h3> <h3>日落&nbsp;1873年&nbsp;克劳德.莫奈&nbsp;法国&nbsp;&nbsp;布油彩&nbsp;巴黎&nbsp;马蒙达博物馆藏</h3><h3>&nbsp;&nbsp;&nbsp;&nbsp;这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脍炙人口的名画《日出·印象》。这两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一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由于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quot;对美与真实的否定,&nbsp;只能给人一种印象&quot;。于是&quot;印象主义&quot;就这样诞生了。1891年5月5日,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给儿子吕西安的信中,对这幅画是这样评价的:&quot;&nbsp;在迪朗画廊举行的莫奈画展开幕。我一只眼睛上了绷带,所以只能用独眼欣赏莫奈精彩的《日落》。他的画在我看来非常光彩夺目,堪称是大师的作品。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训练,我们应该看得更深刻一些;所以我问自己,这些作品还缺乏什么。要找出缺陷很困难;准确与和谐都不成问题。我能提出些什么意见的,大概就是画面的统一,或者是某些地方怎么画的技术问题。色彩与其说是很强烈,还不如说很美。画得很细腻,有浮动感,尤其是作品的背景。不管怎样,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当然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的作品实在是太诱人了,展出获得成功乃是意料中的事。这些画透露出心满意足。&quot;&nbsp;</h3> <h3>《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h3> <h3>名 称:《林荫道》  作 者:霍贝玛  创作时间:1689 年  尺 寸:140 × 103cm  类 别:油画  收 藏: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此图展现了乡野的美丽风光,画面上宁静的乡间景致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使观者心旷神怡。对称的小树于平稳中见动感,随小道向前远望还能看到左旁的教堂尖顶,右旁两幢高顶茅屋,车辙印在泥泞的村道上,表现出一种正在延续着的平静而艰难的生活,占有大部分画面的天空则云蒸霞蔚,美得令人陶醉。这幅画中还带着一种忧伤的讽刺意味,长长的林荫大道在灰暗的地平线处消失到一点,画中这种忧伤的讽喻也是霍贝玛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h3> <h3>列维坦--白桦丛</h3><h3>作者尝试描绘阳光照在桦树林中的光感和空气感,具有鲜明的印象派画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