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防口-夹扁楼-鲤鱼背-官地穿越游记

早早

<h3>2017.12.02结伴同行一行人85人挑战天险-鲤鱼背。</h3><h3>8:45我们来到河防口村,河防口位于怀柔县城关镇北15公里。因河设防,故名。史料记载,明清时河防口已是军事重镇,常年重兵把守,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突然前进的队伍被一辆三轮车逼停,三轮车旁站着一位中年妇女,我们以为是卖山货的。原来是收过路费的。呵呵!"此路非我开,此树非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有点山寨"打劫"的味道。十月领队一边让大家迅速上山,一边和那人交涉,告诉她说会有个叫五月的人最后负责一块儿交钱。我心想没听说过队伍里还有叫五月的呀?不曾想十月足智多谋,使用障眼法,掩护大部队迅速的向山上冲去。今天登山不同以往,没有走枯燥的水泥路,从河防口村的一个山坡直接切入,连续爬升拔高。走这样的路,大家都很兴奋。感觉没有多久就进去了景区,看到了河防口长城,经修缮过的长城,看不出曾经的战火硝烟,失去了那份儿厚重感,也感觉不到历史的沧桑。</h3> <h3>景区内紫色木栈道向夹扁楼方向延伸。我们站在木栈道上清楚的看到形状长方形的城楼,那就是著名的夹扁楼。"夹扁楼"则是长城建筑史上的精品,据考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门时期所建。由于在山顶上受地形所限,夹扁楼建成狭窄的长方形,长边开三个箭窗,短边为两个,这样的形状构造在长城建筑中独一无二。我们极速的向夹扁楼奔去。来到夹扁楼底下,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向左绕过去,沿石阶而上,另一条就是走近乎和城楼垂直的城楼座儿。上边已经有我们的队友在向我们招手,告诉我们走左边,大家好像没听见,笨牛直接从城楼座儿底下往上爬,随即我们也都跟着爬了上去。在驴友的心里,总想渴望挑战惊险。我们站在高高夹扁楼上,透过箭窗向北眺望,就能看到我们今天将要挑战的天险鲤鱼背。</h3> <h3>鲤鱼背,是指一处上升段的犹如鱼背的裸露巨石表面,这段山势由于无城可固,顶部长3米左右长度内,宽度狭窄,且表面光滑,两边地势险要,人走在上面,一般都会俯下身子,四驱前行。这处险要地段,因其形态似鲤鱼背而得名,是河防口神堂峪这段长城中,最险要的一处,好多的山友走在这里,都会胆战心惊。</h3><h3>都说鲤鱼背险过箭扣和狗牙山,如果您不亲自走一趟,还真的体会不到危险。从夹扁楼嗨完,直奔鲤鱼背而来,刚才的兴奋劲儿全被鲤鱼背给吓跑了,先看到三个别的户外驴友在试图从鱼尾直接爬上去,其中一个较胖的驴友,卡在半空中,欲上不能,欲下够不到地面,看到此番情景,黑三角、松霞决定挑战,我和笨牛、有蒲姐立即寻找我们结伴同行的路标,果断从鲤鱼背左侧绕过去,在迂回到鱼尾。我蹲在又尖右陡的鲤鱼背上,好奇的往两边儿看了几眼(户外大忌)一股热血直往头上撞。后来湖平美女美妹见到我们,连呼惊险。:"哎呀!我滴妈呀!太险了,我滴妈呀!真是太危险了!",我心里确实又些害怕了。战友笨牛在我前边做着示范动作,笨牛是四肢着地,弓着身子爬过去的。而我就像一只青蛙🐸坐在那里,双手用力扣着麻麻的石面,双脚紧紧贴着鲤鱼背凸起的两侧,四肢交替向前移动。好不容易进化到人类能直立行走,怎么忽然变回爬行动物?能够想象的到,我当时的动作有多狼狈。虽然我的动作有些笨拙,但我也顺利闯关。再看后面的队友爬行动作千姿百态,先过去的队友为正在爬行的队友一路狂拍,为队友留下那惊险一幕!队伍里不乏强者,像十月领队、顾问赵老师过鲤鱼背如履平地。他们有惊人的胆魄和超强的平衡能力。十月领队看到大家爬行的照片,打趣儿的说:"这鲤鱼背干嘛都那样爬呢,石头不凉吗?"我们哪里还顾得上凉不凉啊?爬完鲤鱼背指纹都磨没了,连手机指纹解锁都失效了。</h3><h3><br /></h3> <h3>十月说这鲤鱼背干嘛都那样爬呢,石头不凉吗?[呲牙]</h3> <h3>《贺结伴同行穿越鲤鱼背》</h3><h3>作者 海边山角</h3><h3>结伴同行鲤鱼背,</h3><h3>攀爬摇摆人似醉,</h3><h3>翻山越岭路途险,</h3><h3>迎着落日看余辉。</h3> <h3>水龙吟·冬穿鲤鱼背</h3><h3> 作者:崔洪生</h3><h3>似鱼还似非鱼,</h3><h3>人皆称傲然雄踞。</h3><h3>背负青天,</h3><h3>两翼深谷,</h3><h3>形状鲤鱼。</h3><h3>经年沉睡,</h3><h3>群山为伴,</h3><h3>坐拥险域。</h3><h3>雕塑本天成,</h3><h3>蛮石堆砌,</h3><h3>谁识我、终无语。</h3><h3><br /></h3><h3>脊上人来往复,</h3><h3>几多险、饶有乐趣。</h3><h3>力攀绝壁,</h3><h3>踪迹何在?</h3><h3>命悬缝隙。</h3><h3>勇者无惧,</h3><h3>鼎力相助,</h3><h3>克险无虞。</h3><h3>惊回首,</h3><h3>归来思量,</h3><h3>皆叹此番之旅。</h3><h3>2017年12月3日</h3> <h3>打着胜利的手势却笑不出来。</h3> <h3>本以为爬过鲤鱼背就完事儿大吉了,心情也放松了好多。没想到后面的路险象环生。刚爬过鲤鱼背就遇到了第一个垂直下降。这里有好心的驴友留下的绳子。有选择绳子顺着左侧石缝下的,而我们小分队大都选择小从右侧沿着石窝儿切到左侧。再借助绳索下降。稍不小心就会挪错脚步,左脚占据了右脚的位置,再想倒回去可就难了。下面的队友热情的指点着,但还要靠自己的感觉,有了感觉就敢挪步了。又是有惊无险胜利闯关。</h3> <h3>远处是我们刚刚走过的鲤鱼背。</h3> <h3>下了鲤鱼背终于赶上休息中的前队,终于见到我们的领队、副领队,这是以前爬山不曾有过的情景,可见我们笨牛小分队实力不凡(有点进步沾沾自喜,太不谦虚了)。海边山角大哥为我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他就像战地记者一样,无论多么险恶的环境,他胸前都挂着个大相机,他为队友们抓拍到许多美丽的瞬间,也为我们的美篇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谢谢您!我们的战地记者!</h3><h3>黑三角问十月领队后面还有爬升吗?十月领队不明白我们的意思,他说爬山哪有不爬升的,其实我们问这句话不是怕爬升,通常是有两个意思:一是确定没有爬升以后再吃饭,这样不会影响体力发挥;二是后面的路没有爬升我们就会戴上护膝,保护好自己的的膝盖,好走更多的山,行更远的路。</h3> <h3>用完午餐后,第二个下降在等着我们。小分队在研究着下撤方案,下降过程有些堵车,有些驴友下降的方法不得要领,看着心急又使不上劲儿。后来黑三角给他们做了个示范动作,两条腿骑着石缝儿的边沿很快就下去了,我和松霞体积较小,把身子塞在石儿缝里,双臂驾着石缝儿边沿,想起了上学时的双杠动作,顺着石缝儿往下出溜着下降,感觉挺爽。接二连三的下降让我们深深领会到"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真是一处一险,步步惊心!有的陡坡路段,我们真是一言不合(一遇到斜坡)就出溜,我和湖平美妹师出同门,这也是我们看家本领,师傅有言不能外传!</h3> <h3>一次次惊险的下降,真是过瘾、刺激!走过四处垂直下降后,又来到了一处断崖下面。这次是要借助绳子攀上断崖,这可不是我的特长,手里攥着绳子却不知道腿怎么用力,下面的队友告诉我,把脚抬起来踩在上面的石窝儿里,可是我腿短又够不到上方的石窝儿,这时有蒲姐说托一下她的屁股,战友笨牛用力托了我一下,我借力顺势而上,居然攀过那处断崖,过了把攀岩瘾,头一次用绳索向上攀爬断崖,随不得要领,但也顺利闯关,为我自己点赞,为我的战友笨牛点赞!谢谢在下面耐心等候的队友们!</h3> <h3>穿越鲤鱼背</h3><h3><br /></h3><h3> 海边山角</h3><h3><br /></h3><h3>万里长城依山而建,万里长城顺山而走,长城借山势更雄壮,而山借长城扬威名。河防口长城就是经由鲤鱼背、临险而建、巨石与城墙混合一体、蜿蜒西去的一段长城。这里闻名百里京城,波击四面八方,常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探险者。</h3><h3>我一直为走一些平平常常的山而感到泛味,也一直渴望登临一些险峻奇秀的山峰。十二月二日,我如愿以偿的随结伴同行的朋友们,来到河防口,登上古长城,痛走鲤鱼背,慰藉天地间。</h3><h3>每个上山的路口都有人把守。此路非我开,此树非我裁,在我家门口,上山拿钱来。不是一口价,张嘴每人十元,讲价两元也行。我们人多势重,在大家七嘴八舌之间,我们已经蜂涌上了山。一段小插曲。</h3><h3>之字型的山路减缓了坡度,并未减小难度。大家不由自主的列队上山,而且体力强弱渐次分开,个人距离逐步拉大。</h3><h3>登到山梁,上到长城,路好走了,坡也小了。这是经过修缮的一段长城,虽不伦不类,却很好走。</h3><h3>我们忽上忽下的顺着长城前行,有时走在长城上,有时穿行在长城旁边的小路;长城忽高忽低,行走仍算顺利。新增加的几段栈道,方便了行走,却少了古老韵味。我们前面已有了几支登山队伍,人们都鱼贯前行,我们陆续的超过他们。不远处已看到鲤鱼背雄姿,形状酷似鲤鱼的脊背,只不过这个鲤鱼实在是太大、太大、太大了。</h3><h3>所谓的鲤鱼背就是在稍微平缓的山路上,陡然凸起一块巨石挡在路上,虽然石上有裂缝可援扶,但难度、危险俱在;虽然巨石旁人们已踩出了一条可绕行的小路,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冒险攀过巨石,痛享登上鲤鱼背的惊险刺激的快感。</h3><h3>惊险的攀登,速度自然减慢。人们在这里打堆,这里严重堵车。胆大的人冒着更大的风险,在攀爬巨石上探索着新的途径。从鱼尾部位上去,大概也有三条路线,路线不长,极度危险,好在巨石上是麻面,有的地方有登踩的脚窝,有的地方也有手把的石缝。但想要上去,也很讲究,哪个脚在前,那个手在前,都要看好了。我就因该上左脚时,上了右脚,结果右脚占了左脚的位置,想再迈右脚时,左脚还没踩稳,不得已还得倒脚。</h3><h3>从鱼尾上到巨石上,就真正的上到了鲤鱼背。巨石拔地隆起,成脊状坐落山巅,一面足有几丈高,另一面则有几十丈高,稍有不慎,滑落下去都是悲惨的命运。很多恐高者在这里望脊兴叹,只能绕行。长城也在这里稍作停顿。是的,借助山势,远胜城墙的御敌作用。</h3><h3>登山鲤鱼背,眼界更加开阔。环顾四周,群山叠嶂;长城蜿蜒,蛇卧山脊;瞻望前途,我想大概就没有更难登的山了;直到鲤鱼头开始下降,不想又一段险途在眼前,在脚下;垂直的下降,也有几丈高,让人眼晕。有好心人在这里拴了一根绳子,为人们下山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因为陡峭,能踩踏的地方多有浮土碎石,下降仍有困难,人们在这里再一次打堆。</h3><h3>敢来的都是勇者,能上得山来,就能下得山去。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一个个都忘不了那胆战心惊下降,一个个都留下了千姿百态的身影,一个个最终顺利走下了鲤鱼头。</h3><h3>从鱼尾上,到鱼头下,走过了鲤鱼全身,对我们来说,后面真的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了,也真的没有不可征服的山路了。尽管后面又出现了几处高难的升降、陡峭的攀爬,只不过也是故伎重演,我等则是安然面对,顺利穿越。</h3><h3>胜利穿越河防口长城、鲤鱼背,我们感叹古人、感叹今人,感叹自然,感叹自己,感叹我们结伴同行这支队伍。</h3><h3>【后记】在结伴同行的穿越队伍中,能人皆是,新人辈出,众人齐心,没人示弱。十月、大崔、小字母总是在前面为大家引领道路,给予提醒;崔老师、蒲姐、翠姐、胡平、王恒、老铁等总是老骥伏枥,不敢落后;多多、早早、黑三角、奔牛、石颖等总是呼前应后,勇往直前;大橙子、李鹏程、寇玲玲等总是甘做收队,服务大家;还有更多无名英雄,默默付出,结伴同行。成功穿越鲤鱼背,证明了结伴同行的人都是勇者、都是强者;结伴同行走过的路都是惊险的路、精彩的路;结伴同行面前还有着更长的路,辉煌的路。(2017.12.3)</h3> <h3>这位美女一直看着我们攀上断崖,其实她坐的位置很危险,真是艺高人胆大!</h3> <h3>攀上断崖后今天最险的路段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我们沿着古老城墙向官地村进军。走到一处残破城墙的平台,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在商量是走秦长城,还是走明长城。我们上前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岔路口往左去是秦长城,往右下是明长城。爬山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学到许多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岂不乐哉!</h3><h3><br /></h3> <h3>历史渊源</h3><h3>官地村的历史,首先要提到长城。这不仅因为村落周边有残长城,还由于官地村据说就是从明永乐年间长城关口的屯兵发展而来的。因屯兵的地属于官家,所以村名就叫"官地"。</h3> <h3>下午2:40安全下撤到官地村,历经6小时走完全程。笨牛小分队在"老官地"门前留影。结伴同行85人穿越河防口-夹扁楼-鲤鱼背-官地村,全员安全下山,再一次证明结伴同行是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胜仗的团队。</h3><h3>非常感谢队友们提供的照片,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