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

阿雅

<p class="ql-block">摄影:丹巴</p><p class="ql-block">出镜:阿雅</p><p class="ql-block">文字:阿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清民国,风雨飘摇,时有女子,生于昆明富贵人家,绽放于乱世时代,一生欢喜过、爱过,遵从内心……她们的故事,化作一缕缕芬芳,在时光里辗转,始终不曾被人们忘记过,成为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p> <h3>梁间灯笼摇红,墙外是否乌枝叶红千树灿烂?……</h3> <h3>花木扶疏,锦屏雕花……</h3> <h3>那合欢堂的一室明艳,掩不住女子的寂寥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h3> <h3>一尺佃纱,造就了半生岁月的清韵……</h3> <h3>是谁在吟唱一首梅花瘦,能看到寒风凛冽绽放枝头的清幽……</h3> <h3>落叶随风将要去何方,只留给天空美丽一场……</h3> <h3>左手是梦,右手成诗……</h3> <h3><br></h3><h3> &nbsp;</h3><h3> 她们从封建婚配的桎梏中挣扎出来,为爱勇敢,为爱坚强,也为爱憔悴。一生枯荣,系于国之动荡 ,讲武堂,将帅摇篮,护国运动,云南以一隅之力,力挽狂澜……</h3> <h3>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h3> <h3>清朝创办讲武堂目的在于扑灭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与学生中有不少是同盟会会员,使该校成了当时云南革命力量的摇篮,在推翻清朝统治的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首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如第3期丙班的朱德和第15期的叶剑英、周保中等……</h3> <h3>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昆明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昆明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h3> <h3>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 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h3> <h3>乱云飞渡,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h3> <h3>凭着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铁肩担重担,壮哉中国民 中华男儿,要凭那双手撑苍穹……</h3> <h3>睡狮昨天,醒狮今日,一夫振臂万夫雄……</h3> <h3>长江大河,翘首昆仑风虎云龙,泱泱大国取多宏,黄帝之裔天骄子,红日正当中……</h3> <h3><br></h3><h3><br></h3><h3> 抗日救亡,西南联大,国之文化血脉,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是政治的花蕊,将爱与青春,化作力量,或投身于教育,一支粉笔,胜似千军万马,成为政治风云里一片点缀……</h3> <h3>1938年,清华北大南开组成的联合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来各大学回迁北京,于其原址设立国立昆明师范学院。</h3> <h3>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br></h3> <h3>在"国难"面前,很多人的选择,最终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选择……</h3> <h3>摒弃珠光宝气,一身长衫,一支粉笔,仪态大方……</h3> <h3>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h3> <h3>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h3> <h3>历尽苦难,痴心不改……</h3> <h3>抗战时期,三所名校南迁转移,使昆明这座古城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得以复苏……</h3> <h3>好学、忧国、知天下、求进步,渐成潮流……</h3> <h3>国难耻而不辱,学风历难不衰……</h3> <h3>  </h3><h3> 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投笔从戎,青春与战火交融,时光沾着芬芳饱满的墨汁,笔走游龙地书写了一段如梦如幻、可歌可泣的绰约历史……<br></h3> <h3>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聂耳故居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h3> <h3>一夜风过长空万里彤云厚,漫天雪落茫茫国破山河旧……</h3> <h3>满城都在流传那血染忠魂的英雄故事……</h3> <h3>千军万马我从容,笑傲天下英雄……</h3> <h3>向往那马踏飞沙春路曲,遥闻骑嘶鞑虏驱的豪情……</h3> <h3>烽燧上的战地残阳燃烧着岁月的断刃……</h3> <h3>盛衰荣辱斑驳了容颜,枪林弹雨洗净了铅华……</h3> <h3><br></h3><h3> 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光华街北。原清代云贵总督署,辛亥革命后的省立优级师范学校云瑞中学旧址,1946年7月改称抗战胜利纪念堂,1947年初竣工,建筑飞檐翘角,屋脊、斗拱、门窗廊柱等均具民族建筑特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