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母校的回顾 简版

吴人亮

<h1>为同济医学院62级毕业五十周年相聚会而作,感恩母校的培养,回忆母校的年华,展望母校的未来!</h1> <h1>百年医学 文化底蕴深厚 全国屈指可数。同济医学院在建院110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走出了16位享誉海内外院士。</h1> <h3>裘法祖院士、陈孝平院士、马丁院士等十六位母校培养的科学院院士及工程院院士,其中吴孟超、候云德院士是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为母校感到自豪和骄傲!</h3> <h1>一九六二年我们以优异成绩踏进了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我们入学的280名新生,经中央批准,执行首批六年学制,培养又红又专的医学人才。</h1> <h3>母校当时有国家高教一级教授七位,二级教授十三位,是武汉高校一级教授最多的学校。其中李赋京教授、梁之彦教授、姚永政教授、杨述祖教授等大师给我们上过大课。</h3> <h1>进校分为甲乙两大班,甲大班一、二小班(卫生系),三、四、五、六班为医疗系,乙大班五个小班,五小班为德普班,后期甲大班卫生系分离,三、四、五、六班加上乙大班四小班组成丙大班,进入协和医院临床学习。乙大班一、二、三、五、六(61级德专班)进入同济医院临床学习。</h1> <h1>  我们这一届经历了下乡"三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农村巡回医疗,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及复课闹革命。1968年八月二十九日学校宣布62级毕业生一律不参加实习,集中搞毕业鉴定准备分配,1968年底分配完毕,349位同学(医疗系260人、卫生系58人、61级德专班31人)一个不留校,全部分配到基层,落户在广阔山乡、边疆村寨、工厂车间。在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从事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于工农,献身于社会。</h1> <h1>毕业五十年,经历半个世纪,母校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美丽校园和现代化的国内著名附属医院展现在我们面前。</h1> <h1>华中科技大学现全国排名前十,我们正努力建设一流工科、医科,在创建世界知名大学的征途上意气风发地阔步前进!</h1> <h1>大家盼望已久的同济医学院62级毕业五十周年相聚会,定于2018年四月十五日在母校报告厅举行。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侍举行第二次筹备会上决定后再公布。</h1> <h1>62级甲大班于2017.11.8日召开筹备组会决定2018.04.15日召开毕业五十周年相聚会。乙大班于2017.12.03日召开联络组会议决定与甲大班一起共同举办62级毕业五十周年相聚会。</h1> <h1>三月十二日在母校召开第二次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筹备工作会议,六二级各小班代表共十四人参加,由叶丽珠同学主持。学校校友办公室负责人亲临会场,与大家握手交谈,热烈欢迎老校友回母校参加校友会,并全力支持和关心大会准备工作,预祝大会圆满成功!</h1> <h3>四月八日上午在院政行楼拜见邓静萍书记和校友办公室柯老师,代表筹备小组汇报同学会筹备工作情况,邓书记对此聚会十分重视关心,热烈欢迎老校友回母校团聚!会面后合影留念。</h3> <h1>亲爱的同学们:四月十五日母校再相会!</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