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市教科研中心领导携区县教研室老师及部分中小学校长一行来江苏省无锡市考察学习。

三石代

<h3>2017年11月30日,市教科研中心领导带领各区县教研室老师及部分中小学校长一行来到江苏省无锡市,上午下午分别在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和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现场参观学习。</h3> <h3>本次交流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市教育局对全市“解放思想树标杆、争先进位走在前”活动贯彻落实的组成,是教育人寻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前奏。行程尽管紧凑而又匆匆,感知确是有些。对此,直抒胸臆,以示敬意,也算是自我幸福感的一种倾诉。</h3> <h3>见闻之一: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为先,课程整合研发学生为本。 </h3> <h3>改革中我们迎来新时代,新时代也必将在改革中诠释见证万众一新。言及教改,离不开高层设计规划引领推动,但究其实,还是着眼一线教师的。梅村实小张校长说的朴素却很接地气:一个学校,首先老师们要有信仰的,师魂铸造永不过时…。她言谈中提及绩效乃至一味考核的局限,不禁共鸣。这虽不必上升到多前卫的理念高度,可正是类似于这些个思想或认知促成了理念更新的。&quot;effective teaching&quot;到“deep learning”,想来也犯不着解释,我们便能心领神会:的确,这里的教育同仁在探索中不断提升更新着理念。</h3> <h3> 教学相长也好,因材施教也罢,在社会主要矛盾都已变化了的当下,是否该冷静思考为之努力的落脚点在哪?-----是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美净雅香的校园?还是高贵华丽的厅堂装备……?拥有固然最好,假若成了目标,难免虚有其表,孩子要么成了很规则能干的机器,要么日益满怀少爷或千金的气度。对此,领导高屋建瓴一语中的:立足课程才是真出路,才有真出息。<br></h3> <h3>课程主阵地可谓精彩纷呈,小小讲解员分明也承载着新课程的未来和希望</h3> <h3>“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quot;,也许你认为又是个好听的口号,其实不然,“PPAS”多元课程供给,走班形式实施,破冰姿态推进,“走班制护照&quot;评价…… 在梅村实小俨然成为践行的指南和默契的师魂。</h3> <h3>见闻之二:学校文化在记忆中积淀升华,师生情怀在幸福中体味浸染<br></h3> <h3>学校文化,个人觉得可以从内在和外在鉴赏,也可以大小区分,但自从创建,任何学校都有的。哪怕一草一木,师生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晶莹剔透着文化的甘露,宛若涓涓细流汇聚成智慧海洋。假若纷纷刻意张扬在炫目的栏框中,进了味道却没了门道。学校曾经风雨历程的创业者,培养后踏入社会的精英传奇,当下默默耕耘的团队,本来都是前赴后继力量的传递,却因为校长的更替不见了痕迹,至于过往的精彩瞬间也沦为支离破碎,仅仅昙花一现在一次次视导检查中……想来不禁慨叹:文化不该定位不可禁锢不能静态啊。</h3> <h3>文化熏陶是常见的词汇,可见文化这物件有非凡能量,师生幸福情怀孕育凝聚起富有神话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回头编织起别样的幸福神话。不让她定格在某位校长,却能承载梦想放飞希望,在师生心田始终流淌,在校园每个角落滋养成长,不失为一种美好境界,流芳百世,受益后来者。</h3> <h3>见闻之三:主题引领,课题驱动,成果共享</h3> <h3>课程建设是个主题,我们学校领到了,然后是否只需要等待主管部门发号施令?号令也来了,学校是否仅可组织学习文件随之拟定方案布置任务?到头来如何?老师们累着、快乐着并收获着?不尽然吧!</h3> <h3>而尝试着在主题之下,结合学校实际,能否抽茧拔丝找出攸关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哪样的实施路径最妥帖?……如此一来就有了课题。对课题,老师们是容易理解接受的,也是易于共享的。于是理论建构、数据分析、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等明确的分工合作也出来了。研究着课题,解决着问题,践行着主题,何乐而不为?</h3> <h3>无锡之行,有幸到访两所学校,也就有了两次离别。说作依依惜别有点虚伪,但内心想把一种温存寄托于合影留念,把美好祝福传递于挥手之间,这倒是真的。</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