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怒江大峡谷 探秘独龙江

游云

<h3><b>10月底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来到多年来向往的怒江大峡谷和独龙江。</b></h3><h3><b><br /></b></h3><h3><b>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内,呈南北走向,峡谷处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b></h3><h3><b><br /></b></h3><h3><b>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b></h3> <h3><b>从昆明出发,行车9小时,经大理到达六库。然后沿怒江北上,穿行在怒江大峡谷。</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澡塘会</b></h1><h3><b>六库北上不远到达登更澡塘会的地方。</b></h3><h3><b><br></b></h3><h3><b>澡塘会是泸水(六库)傈僳族的传统集会,是当地民族习俗,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傈僳族将温泉看作上帝赐予的圣水,能洗去一年的污晦,迎来新年的吉祥,每年春节初二到初六,傈僳族同胞带着全家老少和丰盛的食物聚集到这里的温泉洗浴,因其赤身祼体,男女老少互不避讳的自然洗浴方式被誉为"沐浴天堂",有诗赞为"男女不避温泉浴,洗却风尘净灵"。集会其间还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民族射弩、溜索、秋千、对歌、民族歌舞等传统活动,因此澡塘会也成为外界了解怒江峡谷文化的重要窗口。一一 摘自澡塘会的介绍</b></h3><h3><b><br></b></h3><h3><b>我们在此泡脚后,精神气爽,非常舒服。</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体验怒江溜索&nbsp;</b></h1><h3><b>溜索是怒江最原始的过江工具,随着怒江上桥梁的建设,它已经成为游人体验历史的工具,因为存在风险因素,想不久将会消失,在当地人保护下过江 。</b></h3> <h3><b>掛在溜索上,脸向上,眼睛看到的是天空,望不到涛涛江水,瞬间滑过,来不及胆怯,来不及回味,来不及感叹。</b></h3> <h3><b><br /></b></h3><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怒江大峡谷老虎跳</b></h1><h3><b>江中盘踞一块巨石,横卧江中。被困的怒江水犹如猛虎下山,愤怒的咆哮着扑向巨石,又说此石成为两山之间老虎来往最短距离的地方,故得名。</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老姆登</b> &nbsp;</h1><h3><b>是怒族语言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村中绝大部分村民是怒族,大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在这高原乡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里犯罪率极低,老姆登教堂远近闻名。</b></h3> <h3><b>福贡老姆登观景台眺望怒江大峡谷</b></h3> <h3><b>清晨,云雾缭绕在大峡谷上方。</b></h3> <h3><b>皇冠山</b></h3> <h3><b>高黎贡山晚霞</b></h3> <h3><b>从我们住的客栈向下看民族风情小院,我们在那个竹楼吃的手抓饭。</b></h3> <h3><b><br /></b></h3><h3><b>怒族手抓饭,烤乳猪、琵琶肉、烤乌鸡、余下的都是绿色食品,饭用猪油、鸡肉、火腿炒的,香极了!苦荞饼沾天然蜂蜜,极好吃,蜂蜜当地产,不很甜但有股特殊的香味,喝自酿玉米酒。</b></h3> <h3><b>老姆登名人,怒族,他给我们表演了怒族原生态的歌舞和竹片吹弹的乐曲。</b></h3> <h3><b>原生态歌舞</b></h3> <h3><b>竹片吹弾</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废城知子罗 &nbsp;</b></h1><h3><b>傈僳语的意思是"好地方",是怒江通往内地的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地处3000米的碧罗雪山上,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所在地。随着怒江边公路的开通,知子罗渐失中心地位。1973年,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镇。此城变为"废城",城内有许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上面涂着文革标语语录,走在城中时光似乎停留在那个年代。是拍摄那个年代影视作品最好外景地</b></h3> <h3><b>老房子大多人去楼空,门窗缺损,有些摇摇欲坠,走进废墟,推门吱扭作响,房内角落甚至长草,萧条冷落,废城中多见妇女儿童和老人,没有生气。我想夜晚走在废城,一定瘆得慌</b> 。</h3> <h3><b>半个世纪前的标语口号还残存在墙上,见证着怒江大峡谷的风风雨雨。</b></h3> <h3><b>知子罗基督教堂<br /></b></h3><h3><b>穿行在大峡谷,最醒目的是村庄里的教堂,最好的建筑也是教堂,教堂的建筑都很高,具有中国特色,远望唯有屋顶的十字架标明它的身份,教堂之多,在中国实属罕见。上世纪初英美传教士从昆明来此传教,让这里大多数人信奉了天主教或基督教。他们创造了傈僳文字,据说福贡县9万人中有7万多人信奉基督教,教堂347座。因他们所作的贡献,使得云南很多地方原有的拜物教和巫术衰落,酗酒、赌博现象消失,一夫一妻制取代了原有的群婚制和血缘婚,福贡县靠近边境金三角,其邻近县吸毒严重,这里极少有人吸毒。</b></h3><h3><b><br /></b></h3><h3><b>回想100多年前,来自遥远不同国度的传教士,在这大山大江之间披荆斩棘奔波穿梭、苦心孤诣、百折不挠,不论他们是为了什么,仅此奋不顾身的精神,就令人感动。</b></h3> <h3><b>继续北行,来到著名的石月亮乡</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石月亮</b></h1><h3><b>远山处有一石洞,当地傈僳族称之为"亚哈巴",意为石月亮,三江圣地,傈僳之根。石月亮是全球傈僳族公认的发源地,至今仍有全球各地的傈僳族不断前来寻根访祖。</b></h3> <h3><b>与傈僳族姑娘合影,都说我俩长得很像。😄</b></h3> <h3><b>到达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后,继续北上前往丙中洛。</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怒江第一湾</b></h1><h3><b>怒江从秋那桶峡谷向南进入丙中洛,在其南部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其中最大一个弯在丙中洛南部,被称为"怒江第一湾"。</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怒江桃花岛</b></h1><h3><b>伸向怒江的一个半岛,岛上多桃花,每年当地人又过桃花节而得名"桃花岛"。</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丙中洛</b></h1><h3><b>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多民族多宗教的和睦之地,这里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这里有飘扬的经幡、高高的教堂、古朴的村舍、巍峨的雪山、茂密的森林、久远的茶马古道、绝壁峡谷中奔流不息的怒江、美如仙境,人神共语,人神共居,游走在丙中洛如梦如幻,如醉如痴。</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雾里村</b></h1><h3><b>丙中洛乡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每当清晨,云雾缭绕,炊烟袅袅,犹如仙境,"雾里"由此而来。</b></h3> <h3><b>几十户人家在这块怒江畔的坡地上造就了一幅山水画,钟灵毓秀,云起云落,雾现雾消,飘飘渺渺,灵动、飘逸、秀美、神秘。</b></h3> <h3><b>漂动的云雾让仙境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一幅动态的水墨丹青,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茶马古道</b></h1><h3><b>雾里村的村民就是背着竹篓往返在这条历史古道上。</b></h3> <h3><b>走茶马古道进雾里村,悬崖下是怒江。</b></h3> <h3><b>古道最险处,绝壁间盈尺小道,下面是奔腾的怒江。</b></h3> <h3><b>村民由藏族、怒族、傈僳族组成,信仰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他们和睦相处,与神共居,与神对语,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尽管生活贫困,但内心幸福宁静。</b></h3> <h3><b>这是村里基督教徒墓</b></h3> <h3><b>在雾里村与怒族小伙</b></h3> <h3><b>这里的岩石呈片状,当地人就地取材,做屋顶的瓦片。</b></h3> <h3><b>用片状岩石覆盖的屋顶</b></h3> <h3><b>重丁教堂位于丙中洛坝子东面的重丁村,为天主教堂,始建于1905年。由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仿香港的天主教堂修建,规模宏大,非常漂亮,后来教堂在"文革"期间被毀,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规模小于原来的教堂。</b></h3><h3><b><br /></b></h3><h3><b>教堂大门紧锁,需要找村里管教堂的人开,天下雨,只在外面看了看教堂的钟楼,照片是从网络下载的,很遗憾没能进去。</b></h3><h3><b><br /></b></h3><h3><b>遥远的年代、遥远的地方、崇山峻岭、茶马古道,西方传教士是如何寻到此地,又如何不畏艰险来到如此偏僻角落,我无法想象,但佩服他们忠于自己的信仰并身体力行地传播他们的宗旨。 </b></h3> <h3><br /></h3><h3><b>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之墓,位于重丁教堂后面。历史上"白汉洛教案"的主角,他来华传教的目的及功过由历史学家评说。任安守神父1856年4月16日生于法国安姆山省(Puy-De-Done)克莱蒙市(Clermont)。1886年来华在西藏教区传教。1898年到贡山丙中洛建堂传教,直到去世。公元1937年因病在重丁教堂逝世,终年81岁。文革中墓被毁,2005年春修复立碑。</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秋那桶</b></h1><h3><b>秋那桶位于怒江大峡谷云南省界内最北端,它的北面就是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茶马古道将两地相连,"桶"在怒族语言中即"和平""平安"之意,这里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的人间仙境。这个村庄像孩子般的纯真,像孩子般的无忧无虑、自由快乐,人们仿佛离世而居,不知人间愁苦,平静而快乐。</b></h3> <h3><b>村里有个教堂,也是全村最高的建筑,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怒江石门关</b></h1><h3><b>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一侧为碧罗雪山,另一侧为高黎贡山。两岸山如刀削,蔚为壮观。</b></h3> <h3><b>险峻幽深而不失柔美</b></h3> <h3><b>江边的路通往西藏察瓦龙,著名的丙察察路,目前正在扩建改造,建好后即将成为新的一条进藏公路,最险但风光最美之路。</b></h3> <h1><b><br /></b></h1><h1><b>从丙中洛返回到贡山后,开始了最让人期待的独龙江之行。</b></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独龙江</b></h1><h3><b>独龙江位于三江并流核心区,是三江并流地区最西面的河,被称为"第四江"。独龙江发源于西藏东南部,是伊洛瓦底江一级支流,穿越中国和缅甸,在缅甸汇入伊洛瓦底江。</b></h3> <h3><b>1999年以前,前往独龙江人背马驮要走3天</b>。<b>通过下面的故事可以想见当年封闭程度,1993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一位女研究员,为了采集高黎贡山植物标本,她带了6个人13匹马,马队从贡山县城走了3天到达独龙江乡。村民不洗脸不洗澡,偏远的村子甚至不知货币为何物,只有物物交换,她给一个妇女10元钱,村民转身拿这张纸币给孩子擦鼻涕扔掉了。</b></h3><h1><br /></h1><h3><b>1999年独龙江才有了与外界联系的一条96公里的乡级公路,改变了独龙江与外界全封闭的状态,被称为独龙族"第二次解放",许多独龙江老人第一次见到汽车,他们称汽车车灯为眼睛。 有了公路,还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封路,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大雪封山,不能通车,独龙江还是处于半封闭状态。<br /><br /></b></h3><h3><b>2011年改建原有公路工程正式开工,</b><b>2015年11月,独龙江公路重点工程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全面完成,独龙江乡彻底告别每年有一半时间大雪封山不通公路的历史。全线通车后,96公里公路缩短为79公里,</b><b>翻山高度从4500米降低到3100米,贡山县城至独龙江乡从8小时缩短为仅3小时,但短短79公里仍有700多个弯道。</b></h3> <h3><b><br /></b></h3><h3><b>这是司机王师傅拍的今年四月独龙江大雪的照片,雪墙高达三米,铲雪车铲出通路。可以想见当年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独龙江完全被大雪封在深山老林中的情景。</b></h3> <h3><b>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b></h3> <h3><b>高黎贡雪山</b></h3> <h3><b>在中部右侧山腰处可见一弯曲的小路,那就是1999修的乡级公路,自从高黎贡山隧道开通后,这条路已经废弃了。</b></h3> <h3><b>山路崎岖、弯多、狭窄,无法停车,窗外风光无限,一路车拍沿途风景。这条公路建在高黎贡山山脉的半腰,是条异常险峻景色绝美的天路。</b></h3> <h3><b>路遇日照金山</b></h3> <h3><b>独龙族是中国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太古之民"之称,独龙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人口仅五千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b></h3> <h3><b>在孔当一个小店,见一块色彩搭配非常谐调的手工织布,我问店主干什么用的,她说是从旧衣服上拆下来的,她用新的机织布缠在身上,向我展示七彩独龙毯曾经的用途,白天当衣服,晚上当被子。</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孔当镇</b></h1><h3><b>随着独龙江的开放,乡政府所在地孔当镇建设得非常漂亮,完全出乎我原来的想象,新房子都是咖啡色、红色外表,上面绘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b></h3> <h3><b>欢歌的独龙江在它身边奔流,几个到这支边的年青人在江边钓鱼,他们说网放上一晚,第二天会大有收获。这里,天是那么蓝、林是那么密、水是那么清、人是那么善……,真是难觅的秘境。</b></h3> <h3><b>晚霞映红碧绿的江水,走公路桥到达孔当镇对岸,因坚持不走回头路,逆水而行,与同伴边走边玩边拍,沿江走了许久,才见到一座吊桥,回到镇时,天已黑,手机记录走了八公里,尽管辛苦,但独龙江已深深地印在脑海。</b></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纹面女</b></h1><h3><b>妇女纹面,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纹面习俗的原因,纹面女们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一一摘自网络</b></h3><h3><b><br /></b></h3><h3><b>纹面女已经所剩无几,2015年统计还有28人,不久将来纹面女将成为历史。</b></h3> <h3><b>独龙族小朋友</b></h3> <h3><b>以前的老屋</b></h3> <h3><b>政府免费为独龙族建的新房,政府为改善独龙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投入大量资金,给每位成人免费发放一部手机且提供免费话费。</b></h3> <h3><b>巴波村新貌,独龙江沿岸村子现在都有水泥路相通。</b></h3> <h3><b>青山绿水环抱的龙元村</b></h3> <h3><b>独龙山水翠如洗</b></h3> <h3><b>独龙江吊桥,目前还是人们常用的过江通道。</b></h3> <h3><b>这才叫碧绿清澈见㡳的江水,一尘不染。</b></h3> <h3><b>光影中灵动的碧水宛如一幅抽象艺术的画面</b></h3> <h3><b>奔腾不息的独龙江</b></h3> <h3><br></h3><h3>游云2017年11月穿越滇西怒江大峡谷,探秘独龙江。</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