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毛曾经千山万水地来到非洲,只为贴近撒哈拉的真实生活,而我来到非洲乍得,一是因为援外工作的需要,同时我更加希望能够切深 了解现实版的非洲生活,实现我的非洲之旅。</h3><div> 刚完成一次有意义的义诊活动之后,大家也想放松一下心情,出去走走。队长说今天咱们去农业组吧,顺便去看看农业组工作的专家们,同志们异口同声赞成,因为农业组在乍得首都70公里以外的市郊,座落在市郊的一个村庄里,正好借此机会看看乍得的农村,可以切深走进居民的生活,以下就是我了解到的乍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情况,比我想象中要糟糕多了,简直和国内相差太大了。</div><div> 队员们顶着炎热的气候,踏着满地的沙土,走在烈日的太阳下,一路欢声笑语,驱车近一个多小时来到农业组所在地,李队长热情接待了我们,亲自把我们带到村庄,一一介绍这里居民的生活情况。全村大概有十几户人家,村庄简直就象是原始部落,屋前屋后破烂不堪,无法形容这里的贫穷和落后。当我们走进村庄的时候,就被一群衣衫褴褛,光着脚叉,全身脏兮兮的小孩包围起来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场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也许是这些小孩从来就没有走出过村庄,从没有见过世面,孩子们也非常有礼貌,嘴里喊着阿拉伯语《萨哇》意思就是你好,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紧紧盯着我们,好像是期盼着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福音,看到这些可怜骨瘦如柴的小孩,本应该是坐在学校或幼儿园读书的时候,却没有条件接受教育,连基本的生存都很坎坷。相比之下,国内的孩子们真是多么的幸福啊!衣食无忧,此刻,我的心情一下跌到底谷,万万想不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温饱都没有得到解决的穷人,大家是不是有义务来助一臂之力啊。我们队员来这里也准备了一些糖,水果,糕点,还有一些钱什么的送给孩子们,算是一点自我心灵慰藉吧。而我呢,包包里也装了很多糖和糕点等,当他们走近我身边的时候,用阿拉伯语喊个不停《色乐马来攻》意思是你好,而我也用阿拉伯语回答了他们,《马乐攻色拉么》,意思也是你好,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和小吃发给他们,你可不知道啊,那些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恨不得要跳起来了,可能他们从来就没有 像今天这样高兴过,其他队员也在给他们发吃的。我们的麻醉医生可是出手大方啊,拿出一扎500西法送给他们,当他们接过去之后,都呆住了,哇!怎么这么多钱啊,好像一下子幸福从天而降的感觉,其实500西法也就相当于人民币5到6元,如果在中国,孩子们会怎样呢?</div><div> 再看看他们的住房吧,一位热情的当地村民,把我们领到他家中,房子是用泥土呸做的,大小也就30到40平米的小矮屋,屋顶是用茅草盖的,连大门都没有,用一块布挡住的,这还是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一点也不夸张地说,这些房子还比不过中国农村的牛栏和猪栏呢,而更有贫穷的人,就用几根歪歪扭扭的木棍撑起一张草席,甚至缩露田间地头,当沙尘暴来的时候,可能会把房子一起卷走,如果是雨季的话,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里更是一贫如洗,除了几个或大或小的阿拉伯地毯,几个坛坛罐罐,一些衣服挂在绳子上面,一张用木头搭建的床,上面堆满了农作物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屋里一片漆黑,无水无电,我之前一直好奇为什么几乎人人都有一条毯子,就像是乍得人的标配,现在终于明白了,因为这里天气干燥,气候炎热,地毯铺在地上就可以直接睡觉,凉快,即使房屋被风雨压垮了,搬家也方便,毯子一卷,随身走人。厨房在正屋旁边,大小可能不到2平米,里面堆了一些做饭的木柴,灶台用几块砖头糊起来的,大概20 公分左右高的开口圆形灶,下面烧木柴,上面放个铁皮锅,走进厨房,正好看见这户人家的主妇在厨房漆黑的锅里炒花生米呢!感叹他们的卫生很差,又理解他们的条件有限。这里是以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主食,雨季的时候,会种一点水稻,生活在水边的,多以捕鱼为生,因为这里严重缺水,据统计,在非洲农村,人均日用水量只有40到50升,人们无法刷刷洗洗,饮食卫生也是乍得伤寒病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div><div>其实,乍得对于我,不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就像一个永远走不完的迷宫,这里有太多我未曾到过的地方,有太多我期待接近的向往。总之,这次来农村,真正让我认识到了非洲国家是多么的落后,贫穷,亲眼目睹乍得人民的艰苦,让我重新审视对人生的看法,真的,我们这一代人生在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是多么的幸福啊!,从此,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希望,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一些富裕的国家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至少让他们能够解决温饱,中国给乍得国家各个领域的援助项目很多很多,我也算是多少为乍得人民做出了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吧。</div> <h3>农村人家</h3> <h3>农村人家</h3> <h3>乍得农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