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上午9点,我们认真聆听了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程叶青教授的讲座《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发展》。<br></h3> <h3> 程叶青教授从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及建议进行讲解。<br></h3><div><br></div> <h3> 生态文明是区域问题、社会问题、国家问题,甚至是全球问题。看着这一张张的图片触目惊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沙尘暴、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酸雨、臭氧空洞,都在呼吁地球人、警示着地球人。</h3> <h3>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新中国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国家在行动、社会在行动、学校在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州、福建、江西已经率先做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成就示范,呼吁我们地球人共同努力建设生态家园。</h3> <h3> 程叶青老师用他睿智的眼光和冷静的思维对社会对环境进行思考,告诉我们骨干学员:师者,应高瞻远瞩,视野开拓;师者,应肩负培养下一代精英,让他们去开创祖国的未来,让他们从自我开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捡起一片纸屑,植树造林、低碳生活,与家人一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br></h3> <h3> 今天下午3点,海南师范大学邱名实老师给我们带来讲座《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邱老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维度和途径进行展开讲解,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名言、实例进行解说,浅而易懂,听着邱教授的讲解,思考着自己作为教师的发展进程。<br></h3><div><br></div> <h3>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邱老师通过教师发展的轨迹与特征、知识结构的层次和比率以及教师专业的二次发展进行分析,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教师成长路程中的位置,清晰看到一位教师从普通教师成长成为大师的过程,从中也分析出自己的成长路径,从学会操作、学会分享、学会反思、到学会研究、学会创新,从关注教材、模仿,到关注学生、效率,到关注教学、风格,再到关注学科、研究,最后形成教育思想,看着清晰的成长印迹,对照着自己目前所能做到的,再次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前进的方向。<br></h3><div><br></div> <h3>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邱老师从教师发展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进行分析,从目标、思想和学识进行讲解,听着邱教授的讲座,盲目前进的我找到的目标,找出了前进的行为。邱老师说目标的差异导致了成长的差异,职业的态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是的,有了清晰的目标和乐教的职业态度,就遇见最好的自己。邱老师讲到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为何教?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教?也就是我们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邱教授用了几个问,就把我们的教学价值阐述得清晰易懂。对照着我的日常教学过程,在教学主体和教学评价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展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认知的认识和运用适当的教学评价,让我们的教育像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br></h3><div><br></div> <h3>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邱老师给我们指明了六种成长的途径,其中第2条定规划是我没有想到要做的事情,从来没有给自己定成长规划,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做好自己标准的教师。另外亲学习和重研究也是我所欠缺的。学习可以从书本、实践、同事、专家、学生和反思中学习,只有不懈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内涵,积累足够的经验,借鉴同事的有点完善自己,从专家丰富的理性中认识自己,教学相长,在反思中提升自己,这才是一名优秀的合格教师,才能担当得起立德树人的重任。<br></h3><div><br></div> <h3> 最后邱老师送我们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希望老师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化作一缕缕阳光、雨露以及肥沃的土壤、温暖、滋润每一粒种子,使每一个种子都能充满勃勃的生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