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破冰探险之旅3~魔鬼海峡

老世

<h3>  我们从香港出发,乘飞机飞行加上转机至用了32小时到布宜。更辛苦的是,从乌斯怀亚搭乘科考船到南极,必须横穿800多公里的德雷克海峡,运气不好的话还要度过天旋地转的40个小时。</h3><h3> 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马克•吐温说:开始,晕船实在太难受了,你害怕你会死掉。后来,晕船实在太难受了,你害怕你死不了。<br></h3><h3> 也有旅游者在大风浪中写下遗嘱的,也有旅游船在南极触冰、或风暴、火灾中沉没的情况。德雷克海峡是名符其实的魔鬼海峡。到南极洲旅行,危险性还是存在的。</h3><h3> 下午15点30分,我们登上科考船海钻石号,正式开始南极洲破冰探险之旅,正常预计40小时后会到达第一个登陆点,我听到别的领队千叮咛万嘱咐,上船后所有队员不要吃饱,因为要过12级西风带,大家会吐得一塌糊涂,这给我也带来了一丝压力,看来行程真的没有那么简单,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不管怎样,南极,我们来了~</h3> <h3>  海钻石号科考船,建造于1986年,2012年装修,吨位8.282吨,载旅客195人,冰级1D,船长124公尺,船宽16公尺,航速15.5节(每小时29公里),横渡海峡时,在同等条件下比其他船可缩短了6小时,也就是大概34小时就跨过了魔鬼海峡。</h3> <h3>  2017年11月7日15点30分,我们登上了海钻石号啦。</h3> <h3>  我从船员手上接过了船舱门匙、出入卡,出入卡是离船登陆及巡游时的身份证,离船与回船都是必须登记。</h3> <p>  我入住的是三层船舱,有两个圆窗,就象一个望远镜,这种船舱房价格最低,底层舱在风浪中也会稳一点。</p> <h3>  这是当天的安排计划表,以后每天傍晚都会公布第二天的安排计划。</h3> <h3>  16点30分,在五层功能厅召开第一会议,主要讲述安全须知。然后船上 20名探险队员与我们见面。他们是负责我们的登陆、巡游、安全工作,为我们每天的出游作向导,当中有几名是华人,探险队员们的资历、学历都很高、有很多名是教授、医生、科学家、博士,他(她)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多次闯入过南极,很热爱南极与海洋。</h3> <h3>  各个团队的领队,负责从国内各地带团过去,我们是从香港出发的07团哟。</h3> <h3>  探险队员(中国人)介绍南极的情况。</h3> <h3>  2017年11月7日下午17点整,船上的广播响起来:请全体游客到船甲板上,与我们一起目送乌斯怀亚,开启南极之旅。</h3> <p>  八层是船的最高层,全露天甲板。</p> <h3>  虽然海钻石号是科考船而不是豪华邮轮,但该有的一样不缺。船上191位乘客,有143名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相当高,每位工作人员每天都脸带笑容。</h3><h3> 介绍船上的情况,只是写出我个人亲身经历,不是广告啊。</h3> <h3>  三层的大餐厅,可供200人同时用餐。</h3> <h3>  四层有酒店前台和探险队员办公室。</h3> <h3>  四层的俱乐部,24小时供应茶水,咖啡,点心,方便面。</h3> <h3>  四层也有娱乐厅,可以唱K,听音乐。</h3> <h3>  咖啡厅平时都很冷清,因为中国人都喜欢喝茶,大多都自带了茶叶。</h3> <h3>  四层的商品部,供应各类日用品、防水、保暖衣物。</h3> <h3>  五层的图书馆。</h3> <h3>  五层的公能厅,所有会议、讲座、每天行程回顾、电影都在这里进行,共有200多个座位。</h3> <h3>  停放冲锋舟的甲板是6层,吸烟区在这里,拍照片、观景也在这里。</h3> <h3>  七层的休息室在船头,驾驶舱之上。</h3> <h3>  三至七层都有客舱,其中七层是豪华客舱,有露天阳台。</h3> <h3><font color="#010101">  17点30分,船上响起了警笛,按第一次会上要求,全体游客都必须参加强制性紧急集合及救生船撤离演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大家来到五层多功能厅,按要求找到座位,然后穿上救生衣。再后开始点名,因为有几个游客未来到多功能厅,工作人员到房间将这几个人找来后,演练才继续进行。可想而知这个演练的重要性。因为关系到遇险逃生的安排。否则一旦出现险情,就会散沙一盘,大家都无办法脱险。</font></h3> <h3>  大家排队来到救生艇的位置,如果真的一旦遇险,就要有序来到这里逃生。大家在寒风站了十分钟,因为事前也没有讲明要到甲板上,很多人都没有穿上厚的衣服,冷得直打哆嗦。有几个人提出太冷要回船舱内,探险员就是不接受,让所有人都感受到逃走时的困难。</h3> 19点30分开始自助式晚餐,进餐厅前必须用洗手液洗手。<h3>  食品供应丰富,还有阿根廷的白、红葡萄酒,无限量供应,当然大家都不敢饮多。</h3> <h3>  还有美味的雪糕。</h3> <h3>  我晚上0点30分睡觉,凌晨4点就醒来了,可能是时差问题吧,更多是想着海峡的事,感觉船很平稳,整晚都没一点风浪呢。拉开窗帘看到窗外的天空有红霞,于是拿起相机往6层的甲板走去。</h3> <h3>  竟然看到了魔鬼海峡的日出,神奇啊。</h3> <h3>  2017年11月8日,天气:晴。</h3> <h3>  我们当时的位置就在地图上的红色船标记处,差不多是海峡宽度的40%。</h3> <h3>  8点整,早餐开始啦,水果很多,有粥、面包、肠、鸡蛋等。</h3> <h3>  德雷克海峡: </h3><h3>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公里,最窄处也有890公里。 同时,它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为5248米,海水颜色幽蓝到黝黑之间,感觉深不可测。 </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由于受极地旋风的影响,海峡中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常</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有狂风巨浪,有时浪高可达10-20米。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这给航行带来了困难。</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经常都在8级以上。</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于是,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 </span></h3> <h3> 这就是传说中的“魔鬼海峡”。</h3> <h3>  岬海燕</h3> <h3>  9点30分,在五层多功能厅由探险队的队长伍迪主讲《南极探访须知》。</h3> <h3>  会议后,按照要求游客都将所有外衣、帽、相机包、脚架、自拍杆进行消毒。</h3> <h3>  船公司向每人借用一对登陆靴使用,这对靴质量非常好的,真想买一对回来。</h3> <h3>  下午,船上的五层功能厅举办科学讲座——企鹅。</h3><h3> 晚上19点整,举行船长欢迎酒会,然后是欢迎晚宴。船长是俄罗斯人,动作都模仿着普京啲。</h3> <h3>  欢迎晚宴开始啦,今晚开始是自己点餐,以牛肉、鱼、鸡肉为主,有一晚竟然有烧猪肉。。</h3> <h3>  傍晚的时光多么美好啊。</h3> <h3>  </h3> <h3>  在海峡上船还要航行约24小时,风浪真的会来吗?<br></h3> <h3>  此篇音乐是电影《哥伦布传》中的音乐《征服天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