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

JennyZhang

<h3>周末提交了辞职信。</h3><h3>生平第一次辞职,深夜写辞职信。经历了月余的一番纠结和挣扎,终于做出决定。辞职信发出,尘埃落定。</h3><h3>辞职信写得洒脱,英文也有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之语。</h3><h3>第二天上班,简直是御风而行。迎着朝阳,大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然是就职诗,拈来表达情怀实在贴切)的豪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不羁。</h3> <h3>如果列举平生快事,辞职一定列于其中。</h3><h3>国内的工作,没有辞职,请的学术假。忝居三年,把最重要的课题移交后,工作遂辞了我。这是无论如何我辞不了的,十几年挚爱的工作,已融入我的生命。那里有多少闪光的岁月。只有不闻不问,任由工作辞我,那是比截肢还要残忍的,是灵魂的撕裂。</h3><h3>这回的辞职,恰恰相反,实乃人生快事。忆起袁宏道的人生三大快事,遍寻不着。只好翻出十年前主编的文选,赫然发现,原文竟是:"天下有大败兴事三,而破国亡家不与焉。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朋友忙,相聚不久,二败兴也。游非及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h3><h3><br /></h3> <h3>大大惊讶于自己的记忆,居然有化败兴为快意的本领。那么就其句,天下有大快意事三,衣锦还乡不与焉。野花野鸟我友与,我见青山多妩媚,清风明月我,一快事也。朋友忙,偷闲相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焉,二快事也。道不行,归去来兮,辞职挂冠相庆,三快事也。</h3> <h3>古人的辞职归隐,早已是一部漫长的涂抹成浪漫色彩的画的长卷,诗的史篇。早先写过有关水与归隐题材的文化随笔,翻箱倒柜竟然找出出版社寄的书的样稿,最终没有付梓出版的。</h3><h3>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到沧浪之水,到烟波钓徒,到人生不称意,散发弄扁舟,水与归隐这条线铺散得太长了。从卷耳采薇,到山中宰相,到悠然见南山,终南捷径,富春山居,山与隐居这条线同样悠长。</h3><h3>最喜欢的还是归园田居。没有华丽词藻,没有引经据典,白话一样行文,却是宋代以后历代文豪的心头大爱。</h3><h3>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h3><h3>这简直要手舞足蹈的节奏。这是辞职为人生快事的最好注解。</h3> <h3>当然,辞职以后,重耳和陶渊明都把自己弄得食不果腹,穷困潦倒,辞职以后的日子实非潇洒。子贡和范蠡算是特例吧,辞职以后竟风生云起,成了富商。</h3><h3>自知无经营之才,辞职以后何去何从?不为五斗米折腰,深愧平生之志,之后又该如何?烹莼菜鲈鱼?似非擅长。乞来一把渐老骸骨,乐夫天命复奚疑,乘化而已。</h3> <h3>然如此说法当遭老妈唾弃。老妈在光荣退休以后,当电大班主任数年,开办幼儿园当园长数年,老爸去世后来上海,又当小区楼组长数年,八十多高龄,又被聘国学班班主任。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哪有乞老还乡一说。李密的陈情表,千古深情的辞职文,我既辞职,不能尽孝不说,又无远志,情何以堪。</h3><h3><br /></h3> <h3>然而还有一个校长蔡元培,一生辞职24次。最著名的一次,乃辞北大校长七次中的一次,写下著名的关于不合作宣言。</h3><h3>《彖传》说:"小人知进而不知退"。我国近年来有许多纠纷的事情,都是由不知退的小人酿成的。而且退的举动,并不但是消极的免些纠纷,间接的还有积极的努力。 </h3><h3>其中《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称: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说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蔡元培还在宣言中表示:"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不过,在各方的极力"慰留"下,蔡元培还是再度出任北大校长。不过这辞呈真是活泼有趣的妙文。</h3><h3>最著名的一次辞呈,蔡元培说"耳目所及,举凡政治界所有最卑污之罪恶,最无耻之行为,无不呈现于中国","国人十年以来最希望之司法独立,乃行政中枢竟以威权干涉而推翻之","元培目击时艰,痛心于政治清明之无望,不忍为同流合污之苟安,尤不忍于此种教育当局之下支持教育残局,以招国人与天良之谴责。惟有奉身而退,以谢教育界与国人。</h3><h3>当时,有各大院校校长集体辞职挽蔡行动的,大学全体教师辞职的,教育局长因为蔡辞职而自己被迫离职的,真正是辞职见风骨,辞职争自由的时代。</h3><h3><br /></h3> <h3>这篇文章太啰嗦,与辞职的干净利落绝不相称。只是又有一个辞职的佳话,只好继续啰嗦。</h3><h3>张咏是北宋名臣,诗文俱佳,《梦溪笔谈》中记录了这样一则轶事:张咏做成都知府时,依照惯例,京中派到成都的京官均须向知府参拜。但有一个小京官,极有个性。偏偏不肯参拜。张咏心中大为不悦,对那个小京官说:"如果你坚决不肯参拜,那你就得辞职!"那小京官却很倔强,说道:"辞职就辞职!"便回去写了一封辞职书,并在辞职书中附了一首诗,呈给张咏,站在庭中等他批准。张咏看了他的辞呈,再读他的诗,看到其中有这么两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不禁大为赞赏,忙走到阶下,握住他的手说:"我们这里有一位大诗人,张咏居然不知道,对你无礼,真是罪大恶极!"于是和他携手上厅,陈设酒筵,将辞职书退回给他,以上宾之礼相待。</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言归正传,我的辞职,有主管极力挽留,有工会打抱不平,有同事温暖关怀,有朋友出谋划策,并不是秋光都似宦情薄,倒是初冬温暖人心的一段旅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