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师傅走了。带着对亲人的不舍……走了。]流泪][流泪][流泪]</h3><div> 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惦念我、牵挂我的人。</div><div> 抚着师傅那慈祥的脸,悲从心生,心似刀绞,泪如雨下。</div><div> 往事历历在目……。</div><div> </div><div> 记得那年刚参加工作,去单位报道,负责人把我带到一个正在埋头研究图纸的人面前:“老戴,新来了一个小同志,你带带她吧”。那人刚要说什么,我深鞠一躬道:“师傅好”!他转过头来瞟了我一眼,我微笑着礼貌的点点头,他却有些尴尬的点点头。从那以后,我便称他为师傅。后来才知道,我是他带的第一个学员。以往,他都是以:“我大字不识几个,不适合带人” 为借口,拒绝带学员。</div><div> 师傅五十年代由部队转业。性格沉稳,宽厚正直,言语不多。也许是冥冥中的缘分,师傅长我二十几岁,可我们俩的生日却是同一天。</div><div> </div><div> 师傅虽然文化不高,但实际工作经验很丰富,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我们俩配合非常默契。文字画图计算由我来完成,实际操作师傅主打,我辅助。工作起来十分融洽顺遂,得心应手。十个月后,我以理论和实际操作双第一的考试成绩,提前结束了学员生涯。从此,我便是师傅的骄傲!也因此被调往技术组工作。</div><div> 由于技术部门涉及军工机密,临别前,师傅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图纸千万不能外带,包括家里人都不能泄露”。 那情景就像慈父在嘱咐远行的女儿。</div><div> </div><div> 师傅对我的关心不只是在工作上。当他得知我要嫁的人是贫困农村高考出来的孩子,并且面临两地分居生活的时候,忧心忡忡,十分担心。低头喃喃的叨咕:“那能行吗?那能行吗?你知道以后的生活要面对多少困难吗”? 我笑着回答:“都想过了,我不怕”!师傅抬头看着我,良久,便不再说话。 那天,他喝多了……。</div><div> 由于没有婚房,我婚后仍然住在娘家。那时有生完小孩满月后回娘家“挪窝”一说。我本就在娘家,无处可挪。哪知满月的第二天,师娘就拽着师傅来到我家。进屋便说:“走啊闺女,咱也回娘家挪挪窝。” 不容分说,便动手帮我收拾东西。那架势我只能听命。从那以后,师傅家便顺理成章的成了我的“娘家”。每年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回“娘家”。师娘和师傅也习惯了把好东西留到初二我们去了再吃。师傅有两儿两女,都比我小。有时候我们有事情初二回不去,师傅和师娘就对他们的女儿说:你们初二别回来了,你敏姐哪天来,你们就哪天回来吧。两个女儿也欣然接受。他们已经把我当成这个家的一员,每当有人去拜访,师傅便会指着我介绍说:“这是我家大闺女”!</div><div> 八十年代遇居所动迁,正在不知所措时,师傅和师娘又出现了:“走,去我那吧。给你小弟结婚准备的房子,你们先住着”。 随后,又叫来儿子帮我搬家。时值冬日,师娘下班早,总是先帮我把炉子生好,我下班带孩子到家的时候,屋里已经是暖暖的了。</div><div>……………………。</div><div>后来,师傅退休了,我也调离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可我们如同父女的师徒之情始终都在。每年的大年初二,都是我们团聚的日子……。</div><div><br></div><div> 师傅去世前,曾嘱咐师娘:“给敏准备孝带子。她一定会要的,别到时候拿不出来”。当我向师娘索取孝带的时候,她不禁老泪纵横:“还是你师傅知道你,他让我给你准备了”。</div><div> </div><div> 在告别仪式上,我们一家三口扎着孝带,跪在师傅脚前,叩首相别,不禁百感交集,泪如泉涌……。极少见流泪的老公也潸然泪下,女儿更是痛哭不止……。</div><div><br></div><div> 师傅走了。</div><div>又一个心疼我、牵挂我的亲人走了。[流泪][流泪][流泪]</div><div><br></div><div> 《师徒情》</div><div> 一载师徒结挚友,</div><div> 半生父女渡春秋。</div><div> 寒来暑往思温冷,</div><div> 雨雪风霜共济舟。</div><div><br></div><div> 音容笑貌今犹在,</div><div> 却是西天驾鹤游。</div><div> 一缕清魂霄九去,</div><div> 两抔白骨世间留。</div><div><br></div><div>朋友送的挽联:</div><div>群山披素玉梅含孝意</div><div>诸水悲鸣杨柳动伤情 </div><div><br></div><div>苍天无情人有情,愿师傅一路走好!</div><div><br></div><div> 2017.11.28</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