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盛事群英荟萃 同台竞技精彩纷呈

焦新龙

<h3>--安康市第11届语文教学暨教师素养大赛第二组活动掠影</h3><h3> 11月28日,安康市第十一届小语教学暨教师素养大赛在平利县第三小学拉开序幕,市教研室主任程玉林、市小语学会会长王斌亲临指导。本次活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创新多多,引人注目。</h3><h3> 比赛分四个组,每组10名选手,设三名评委,现场亮分,另聘三名点评专家,将在每节课后及时点评指导。</h3> <h1>  <b>知识竞答和即兴演讲比赛</b></h1><h3>  28日下午,组织了知识竞答和即兴演讲比赛。</h3><h3>  第一、第二组知识素养竞赛现场,各位选手展开知识竞答、即兴演讲比赛。选手的精彩表现博得阵阵掌声。多样的题目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来自各县区的观摩教师兴致勃勃,大家随着选手的表现而唏嘘或喝彩。</h3> <h3>  &nbsp; <b>课堂教学比赛</b></h3><h3> 赛课按选手说课、课堂教学、评委亮分、专家现场点评的环节进行。</h3><h3> 岚皋县麦溪小学姜全林老师执教《去年的树》,引导学生遨游童话世界。</h3><h3> 点评:《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少许伤感色彩,赞美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故事简单,但却蕴涵丰富内涵,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细节处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的借鉴地方。</h3><h3> 一、情感主线简明,板块清晰有层次。这是第一课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第一课时情感点定为鸟儿和树深厚友谊及鸟儿和树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将情感目标有效的通过"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品读文本、逐层体验拓展想象、升华体验"三步达成。</h3><h3> 二、抓住重点词句,着力培养语感。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姜老师抓住"天天"这个重点词来引导孩子拼读,在咀嚼文字的同时不仅体会了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h3><h3> 对这节课,我有几点思考与老师们交流探讨:</h3><h3> 1、 第一课时我觉得有一个任务是必须要夯实的,那就是扫除阅读障碍,落实基础目标。同时"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阶段的重要内容,无论哪个学段都不容忽视。本节课中教学目标值落实了会认会读生字"伐、融",如果能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写一写就更好了。</h3><h3> 2、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语文课堂上浓浓的情是学生读出来的,而这种感情朗读需要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但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的读却没有明显的变化,情感没有呈阶梯式上升,我个人感觉可能跟读的方式单一有关,如果在体悟语言文字时,采用读的方式再丰富一些,相信将会更完美! (高新一小 姚红梅)</h3> <h3>  岚皋县第二小学郑再玉执教《秋天的雨》</h3><h3> 点评:《秋天的雨》课题名为秋雨,实际是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天的缤纷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秋天的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郑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和快乐的情绪带孩子们领略了秋天的雨的独特的美,体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整堂课扎实落实了既定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从语言文字的解析出发,引导孩子们朗读体验,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培养。本节课,郑再玉老师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学习:</h3><h3> 一、尊重学生感悟体验,以读为本。</h3><h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学习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已成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为了完成学生朗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这一感情,老师让学生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个性朗读等方式,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重点词句,并适时鼓励,点评,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h3><h3> 二、在语言的积累运用上,铺设阶梯</h3><h3> 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出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进行积累,随之对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进行学习和积累,而且学生通过朗读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随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投入周转"。这样层层铺垫,水到渠成。 </h3><h3>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比如第四自然段体会动植物准备过冬这一段,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当然尊重了学生个性化体验,但是作为这个问题来说,想一想小动物们和植物都做了哪些准备,这个信息比较容易提取。第二学段正是初步学会默读和学会略读的阶段,这个环节完全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或者以学习单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以默读或略读的方式迅速提取信息。</h3><h3> (高新一小 姚红梅)</h3> <h3>  汉滨区培新小学王兆辉执教《夜宿山寺》</h3><h3> 点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基础,结合新课内容通过交流日常积累的诗句,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通过新课的学习使学生习得和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形式美、意境美,涵养学生的诗词素养,培养其自觉积累的习惯。通过富有内涵的诗词教学引导学生爱都诗、会读诗、爱积累、会引用,甚至学习创作古体诗,这才是真正的继承传统文化。</h3><h3> 本节课,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课前诵李白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接着出示"宿"字的义项引导学生解题,这也巧妙地渗透了借助查工具书联系语境理解句义的方法。通过自由读、合作交流、挑战冲关等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古诗,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结合看图、想象理解诗意,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自觉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教师较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功力。</h3><h3> 不足和建议:对于诗的节奏的体会,画的几句节奏线雷同,略显拘泥,明显能感觉与教师的范读节拍并不吻合;识字教学环节只是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书空,应当落实练写;在对诗的意境的引导上略显单薄,不足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突出高楼之"危"的妙处,教师应在对诗意有深刻的体悟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诗的妙趣,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h3><h3>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教研员 焦新龙)</h3> <h3>  汉滨区关联小学汪丹执教《一封信》</h3><h3> 点评:这是一节旧课新上的阅读课,为汪老师对课型的新的尝试点赞。汪老师这节课带着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帮助学生去学习,去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h3><h3> 1.始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成长。</h3><h3> 2.王老师多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画出写信的内容,找出表示主人公懂事的句子,读出主人公前后心理的变化,说出你懂事的话语等。</h3><h3> 3.通过对比教学策略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信的内容,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学生就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着能力。</h3><h3> 《一封信》是部编本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部编本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双主线,双结构编排,每一单元不仅有内容主体,还渗透了语文要素。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在文本中提取这些语文的要素,引导学生去学习,去运用,把表达的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上去。</h3><h3> (平利县城关二小 吕国文)</h3> <h3>  汉滨区江北小学李兴苗执教《窃读记》</h3><h3> 点评: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适当、目标定位准确。教师选择心里和行动描写的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一方面领悟写法,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彰显。</h3><h3> 从教学策略上看,采取谈话、朗读体会、圈画、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读书中&quot;快乐&quot;与&quot;惧怕&quot;的两种心理活动,领悟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自己复杂心情的写作方法。通过尝试迁移运用的练习,使学生内化抓住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效果良好。</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不足及建议:作者编排本组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趣味,培养爱读书的习惯,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学情,宜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读书的体会、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会读书的能力:课上的迁移练习是有效措施,但过于仓促,提示的内容单一、面太窄,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  </h3><h3><br /></h3> <h3>  安康市一小刘沛执教《落花生》</h3><h3> 点评: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恰当,除了复习字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层次,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议花生"的内容,重点突出,容量适当。</h3><h3> 教学中,在细微之处彰显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如复习词语的分类认读,把一组包含轻声字的词安排在一起让学生认读,起到了很好的强化巩固作用;在课件中,特意把课文叙述性文字与议花生的对话通过字号对比突出本文以议花生来突出文章思想内容的特点;恰当引用《梅花》这篇文章作为拓展资源,进一步促使学生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这些细节,足见教师自主解读和处理教材的智慧。</h3><h3> 不足和建议:在复习的环节,可以形式更多样,做法更实在,比如采取听写、词句填空练习等;在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导入学习"议花生"生的内容,应该设计更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h3><h3>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教研员 焦新龙)</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h3> <h3>  岚皋县城关小学段兴菊执教《盘古开天地》</h3><h3> 点评:《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这篇神话极具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神话,整堂课可以说精彩纷呈、高效、灵动。</h3><h3>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心中是有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三维目标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了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以知识与能力为落脚点、过程与方法为展开点,步步为营,践行言语,让学生积淀言语能力,融情、融理解、融表达,多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度。真正使课堂。</h3><h3>其次,重点突出,言意兼得。老师通过对第四段重点的重点学习,既让学生体会了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又积累了语言。同时老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明确了在读同一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一段段文字画成一幅幅美妙的画。</h3><h3> 再次,多样评价,暖意入心。每个人在心底都有被人尊重和肯定的需求。段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多样化评语,鼓励学生。例如:对一个站起来主动纠正别的同学读音的孩子说:"你是一个会倾听的孩子。"我相信这个孩子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会听的更认真。对答对问题的孩子说:"你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文体特征。"对仿写写得精彩的学生说:"小作家就这样诞生了"在自由读书环节,一个孩子,提前读完,开始东张西望,段老师望着他微笑,用眼神示意他,孩子马上坐端正不再打扰他人。透过细节,可以见理念、见功力、见智慧。</h3><h3> 建议:本单元的主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知道国家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我想我们可以通过拓展阅读,例如《文艺类聚》当中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古文,或是文体相似的篇目等,通过举一反三,在反复对比中,发现语言规律,了解神话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h3><h3> (高新一小 姚红梅)</h3> <h3>  汉滨小学王莹执教《风筝》</h3><h3> 点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说:"宇文的事情就是三句话: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我的理解是:以语言为核心就是指向语言运用,以语文活动为主体,就是指向语言的实践,语文综合素养就是指向我们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听说读写思书的基本功。</h3><h3> 本节课,王老师把语文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提升一直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开课,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通过找心情词语理清了文章的线索。这是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同时遵循了阅读教学的一个规律,从整体入手。</h3><h3> 随着教学的深入,王老师带着学生一步步感受做风筝时充满崇敬的幸福,放风筝时无拘无束的快乐,找风筝时的着急,垂头丧气,且把每一份情感凝聚在文字里。有了情感的文字,才是有温度的文字,才是有魅力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文字。</h3><h3>接下来,王老师给足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的秘密,体会感受不同事件不同的心情,并以此作为加深课文理解的手段,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一种开放的姿态,一种关注儿童的姿态。</h3><h3> 最后,通过小练笔落实语文的运用,整个课堂教学很完整,由语言的训练,有语言的运用。</h3><h3>其实,这篇文章中的"风筝"是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是流动着的。这是一只有情的风筝,快乐的风筝,童心的风筝,思乡的风筝,还是一只象征孩子们自由翱翔的风筝。这种意象如何让学生去体会,还是要沉入文字之中。比如,体会快乐的风筝,抓住"飞快地跑、快活地喊、拼命地跑"等动作词语通过朗读等方式感受快乐,体验情感。抓住"哭"字,创设语言情境,深入文字背后:我们都哭了,为的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带领孩子再次回归整体,让贯穿整个文本的情感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h3><h3> (平利县城关二小 吕国文)</h3> <h3>  点评: 岚皋民主小学苏洁执教《秋天的雨》</h3><h3> 《秋天的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质优美的选文。苏老师准确地把握年段的目标,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h3><h3> 1.学会积累是贯穿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词语积累则是中年级积累的一项内容。开课,苏老师便带领学生借助图片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h3><h3> 2.词语理解也是中年段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苏老师抓住"五彩缤纷"积累了颜色词语,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丰富了词语的内涵,同时领悟了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h3><h3> 3.聚焦重点段落,落实段的训练,并从中提取了语文的一个知识点,比喻句的学习,并通过仿说落实语言的运用。</h3><h3> 建议:三年级上册是中年段的初始阶段,构段方式的学习不能忽视。文章的第二自然的构段方式很有特点,也是本文构段方式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表达策略来认识、体会、运用这一构段方式。比如,分层朗读,合作朗读,对比体会等。</h3><h3> (平利县城关二小 吕国文)</h3> <h3>  汉滨区果园小学李菲执教《猫》</h3><h3> 点评: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师选择了学习体会"淘气可爱"这部分内容教学,意在引导学生重点体悟和练习选择具体事例表达的方法,切口小,重点突出。</h3><h3>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交流感悟,体会作者选取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一方面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体会写法、迁移运用,很好的落实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建议:在写法的领悟上,除了引导体会作者选择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抓住特点选材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针对20分钟的小课和本节课表达训练的内容安排,可以舍去复习字词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本课的重点内容上,在迁移运用部分在训练扎实些。另外,在联系迁移运用的环节宜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动物选择事例介绍,这样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更突出教学效果。</h3><h3>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教研员 焦新龙)</h3> <h3> 毛笔字书法比赛现场</h3> <h3> 多县区交流语文教学经验</h3> <h3>  这是安康小语的又一次盛会,内容丰富、作风务实、成效显著,小哥有词云:</h3><h3> 浪淘沙.平利盛会</h3><h3> 平利雨绵绵,冬意正酣,群英聚会更无前。小语盛事今又起,安康教坛。</h3><h3> 听掌声频传,精彩连连,观摩竞赛兼教研。新笋拔节声声脆,春意盎然。</h3><h3><br /></h3>